《完善油气网链 打通能源大通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3
  • 近日,在贵州省页岩气重要勘探区之一的桐梓狮溪区块,建设者们正忙着压裂施工作业。自2022年7月开钻以来,桐梓狮溪区块已累计产气超400万立方米,为当地能源供应注入“新血液”。 “油气网”是“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不断完善油气网链,构建起“全省一张网”的油气输送体系,打通能源大通道。随着我省加快实施成品油零售网络乡(镇)全覆盖和天然气“县县通”,贵州缺油少气的历史正在被改写。 一方面,我省依托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规模化开发,不断提升供应能力;另一方面,我省天然气管道建设深入推进,加快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建设,目前,总长超1500公里的主干管网已贯通9个市州,年输气能力突破50亿立方米。 截至目前,我省境内建成成品油管道5条、油库24座、储备能力107万吨,极大增强了我省成品油的供应保障能力;截至2024年底,全省天然气管道建设累计里程达4018公里,长输管道覆盖62个县区。 《贵州省城镇燃气和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到2027年,全省88个县级城区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通”,重点园区实现管道天然气全覆盖。同时加快全省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实施气源建设工程等。 “油网”建设在各市(州)至少保有1座成品油油库,成品油零售网络覆盖全省所有乡(镇),新开通高速公路加油设施配套齐全,我省境内建成的成品油管道,已满足全省成品油输送需求。全省成品油库存充足、长期保持在30万吨左右,可用天数15天以上。 在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公司贵阳分公司贵阳站、都匀站、独山站、盘州站实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年发电量25万千瓦时,年节省电费15万元,成为输油管道绿色技术应用、用能结构转型的一大亮点。 依托大数据赋能管网“智慧基因”,基于物联网、5G和北斗定位技术搭建的智能调控平台,油气网实现了全省管网压力、流量、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动态优化。 作为能源基础设施“新动脉”,覆盖全省的智慧化油气供应网络加速成型,通过优化能源供给结构、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在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燃气管理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对接,帮助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用能成本分析、生产工艺优化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在黔南州平塘县,分布式燃气电站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同步建设,解决山区生鲜储运难题;在铜仁梵净山景区,液化天然气供能系统替代柴油发电机,推动生态旅游提质升级。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87984-1.html
相关报告
  • 《世界首条穿江特高压电力大通道建成投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10
    • 西安交大新闻网消息,近日,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电压等级1000千伏)、输送容量最大(总输电容量达6980万千瓦)、技术水平最高(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管线总长最大、安装精度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苏通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GIL综合管廊工程建成投运,该工程实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跨越,是世界领先的开创性输电工程,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1000千伏特高压GIL输电技术,将高达450米、宽度近百米的双回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走廊,压缩至内径10.5米隧道之中。在此之前,国内外尚无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和产品。此外,苏通GIL管廊输电,距离长、埋深大、电压高,存在电、热、力和表面缺陷、悬浮微粒、SF6分解产物、温度和压强变化等多种复杂因素,绝缘结构典型,材料特性复杂,界面效应强,多场耦合难,放电形式多样。   苏通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GIL综合管廊工程,是华东地区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环网跨越长江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咽喉要道”。它与已投运的皖电东送淮南—皖南—上海特高压工程连接在一起,形成贯穿皖、苏、浙、沪负荷中心的“O字型”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工程建成推动了能源技术革命,打通了中国能源发展快车道,有力支撑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中国电网建设,对于优化能源配置、保障电力供应、防治大气污染、拉动经济增长、引领技术创新等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 《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豫特高压工程已向河南输送“绿电”5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30
    • 1月28日,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青豫特高压工程”)累计向中原地区输送“绿电”5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受端原煤2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0万吨。 青豫特高压工程是为支撑青海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规划建设的第一条特高压输电大通道。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止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是我国发展先进输电技术破解特大型新能源基地集约开发世界级难题的重要实践。 据了解,该工程双极低端系统于2020年7月先行投运,以±400千伏电压等级向中原地区送电。2020年,工程经历了“秦岭大会战”“西宁大会战”和“塔拉大会战”,按期完成全部的建设、验收、调试任务,于同年12月30日实现全面投运,正式进入±800千伏全电压运行状态,青海电网正式进入特高压时代。一边是能源资源丰富的青海,一边是用能需求巨大的河南,青豫直流工程的投运搭建起青海能源外送的桥梁。 青海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太阳能、风能、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已经建成全国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 工程投运后,负责工程青海段运维的国网青海检修公司持续加强工程运维管理,着力提高运检质量,全力做好特高压青南换流站、输电线路及其相关配套工程的运维工作,确保清洁能源可靠输送,全力支撑青海电网清洁低碳转型发展、打造“零碳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