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扶植半导体大军抢攻 恐先面临官司大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2-21
  • 大陆不遗余力扶植半导体企业,希望迅速培养足以与产业巨头抗衡的后起之秀,不过由于可能踩到专利红线,在成为市场新势力前,它们或许会先在法庭上遭遇半导体大厂的挑战。

    大陆过去10年来在半导体产业投下1,600亿美元,其中多数流向新创企业如紫光集团,主要目的是以金钱换取时间,让大陆企业快速取得技术,并且投入市场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SK海力士(SK Hynix)和美光(Micron)较劲。

    在这之前,大陆半导体厂恐得先解决法律纠纷,根据EE Times报导,紫光集团和旗下的长江存储科技,以及晋华集成电路等业者被半导体大厂控告侵犯专利的可能性极高。

    IC Insights执行长Bill McClean形容,大陆半导体厂若不使用三星等大厂的专利,可能无法制造出芯片。

    美光在12月初开出第一枪,依据保护营业秘密法,与反勒索及受贿组织法的民事条款,向美国北加州联邦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控告联电和晋华集成电路窃取商业机密和其他不当行为。McClean指出,这个案例属于商业间谍活动,假使晋华集成电路和其他企业开始制造芯片,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将有机会察看产品中是否有侵权的嫌疑,一旦罪证确凿,大陆半导体企业将难逃官司缠讼的命运。

    以长江存储为例,据悉这家公司正开发3D NAND快闪存储器。McClean指出,不管是哪一家厂商,想要在不触犯半导体巨擘专利的情况下来制造3D NAND,几乎都是一件不可能事情。

    McClean透露,三大巨头对彼此的专利侵权问题都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毕竟彼此都有庞大的专利武器,大费周章互告侵权只会两败具伤。但如果是市场新进者,它们可能就无法容忍。特别是三星和海力士,因为南韩政府将这些技术视为国家资产。

    不过,这不意味着握有专利的半导体大厂就此松懈,它们对大陆半导体厂不敢掉以轻心。这从三星将2017年的资本支出由113亿美元提高1倍至260亿美元就可窥知,三星似乎有意借此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江山,不让大陆对手有跨进城池的机会。

    McClean相信,大陆半导体企业最终的景况不会比当地晶圆代工业好。大陆最大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创立于2000年,目前市占率为5%,位居第四,远远落后市场龙头台积电的59%。中芯国际和同业华虹半导体一开始都快速冲刺,抢下全球13%的晶圆代工市场,但现在市占率仅剩8%。台积电还曾中芯国际发动窃取专利智财官司,最后和解由台积电取得中芯国际少数股权。

    McClean认为,大陆半导体企业初期也会快速占据部分市场,但最终可能循着晶圆代工厂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后继无力。

    DIGITIMES

相关报告
  • 《半导体今年将下跌6%》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4-10
    • 新冠肺炎冲击,摩根大通原预期,半导体市场今年仍可成长5%,考量库存去化,最新预期降为衰退6%,扣除记忆体的减幅更达8.4%;晶圆出货预期持平。 摩根大通一度预期半导体厂恐面临遭砍单,但因业界迟未传出重大消息,该券商最新预测,原预期的砍单可能转为库存调整,尤其第2、3季调整压力非常大,导致今年半导体市场衰退,为此二度下修台积电财测,同步下调联发科、南亚科、联电和日月光投控共五大半导体厂表现。 摩根大通将台积电目标价从335元降至325元,联发科由440元降至420元,南亚科从105元降至85元,日月光投控由75元降至70元,联电维持11元。评级则除了联电「劣于大盘」,其他都重申「优于大盘」。 摩根大通科技产业研究部主管哈戈谷指出,新冠肺炎导致半导体需求降温,是他原本判断产业应出现重大砍单的原因,但随著市场秩序调整,现在他认为砍单很可能转为库存调整,进入第2、3季,半导体厂压力应会增加,中、下游代工和封测厂的压力尤其大。 哈戈谷说,晶圆产业将表现平淡,使台积电下半年有库存调整、甚至掉单情形,目前他预期台积电第3、4季营收将比上半年衰退4%,相对去年下半年较上半年增加三成的趋势翻转。 此外,他也预期联发科、高通和华为对台积电的7纳米订单减少,苹果则可能因应新机调整5纳米订单,其中,华为禁令若再紧缩,订单恐掉更多。 他同时预期,台积电将因应先进製程动能减弱,下调资本支出到135亿美元,减幅12.9%。哈戈谷强调,他长线仍看好台积电,但今年成长20%是不可能了,建议投资人降低预期。 相较下,哈戈谷持续看好联发科受惠5G,最近大陆加速复工,有利联发科重启动能,而且华为紧箍咒若加紧,也有利台湾芯片厂,因此仅就疫情对手机需求的衝击下修联发科财测。至于日月光投控,呼吁在产业风险升高外,也要留意股利可能减少。 IDC:预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过半可能将同比下降6% 市场研究公司IDC三月初发布最新报告称,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得到重视,并对全球技术供应链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份报告中,IDC就新冠病毒将对半导体市场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几种可能的结果。 这份报告提供了一个框架,通过4种假设情境来评估市场影响,这些假设情境对可能会有的结果范围进行了估量,每一种情境都基于对技术供应商业务受到影响的不同假设和严重程度。对于每种假设情境,IDC都评估了一系列关键因素,并据此得出更新后的预测,还将向客户提供领先指标来帮助其驾驭这一紧急情况。 报告要点包括: 2020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有将近80%的可能性会大幅收缩,而非之前预期的整体小幅增长2%; 仍有五分之一的机会能在2020年摆脱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实现快速而强劲的反弹;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病毒危机才刚刚开始,变数太多,无法立即作出一种单一的预测来加以应对; 就目前而言,IDC认为此事最有可能的结果是,202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收入同比下降6%,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为54%。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将在夏季开始复苏,届时隔离和旅行禁令将会放松。对全球半导体市场来说,这种情况下的影响将达258亿美元。虽然病毒将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起到影响,但病毒相关知识的积累、公共卫生倡议和其他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毒造成的危害。短期内半导体系统的需求将会下降,组件的可用性也将受到一些影响,但随着复苏的开始,市场将会恢复增长。
  • 《美国半导体行业的“芯声”》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5-31
    •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半导体行业实现自给自足。我们不应该与全球市场脱钩。美国半导体协会(SIA)副会长白石(Jimmy Goodrich)如是说。 日本宣布7月23日起将对中国实施新的出口限制。再次引起了半导体产业以及科技行业对于全球化的讨论。半导体产业反复强调半导体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这是一个无法因为某个国家的某个政策会改变的事实。 从美国的《芯片法案》发布以来,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为了本国半导体产业“不落于人”都开始引入激励措施。但事实是,如同海洋已经将整块大陆分割成了大洲,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已经无法因为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国家的政策而逆转。 近期,SIA提交了一些对于美国《芯片法案》设置的“护栏”条款的意见。虽然言语婉转,但依然透露出美国半导体公司已经感受到《芯片法案》对自身产业的反作用。 01 SIA:希望重新评估一部分条款 《芯片法案》对获得制造奖励的公司施加了许多限制。例如,资金的接受者被限制在“外国关注的国家”进行某些制造能力扩张(“扩张回拨”)也被限制与“外国关注的实体”联合研究和技术许可(“技术回拨”) 。该法案要求在违反这些限制的情况下返还CHIPS资金(“追回”)。 根据《芯片法案》建立的单独先进制造业投资信贷还包括一项“重新获得”条款,该条款要求在与商务部采用的护栏大致一致(尽管包括某些例外)的情况下,申请信贷的公司退还税收优惠。 除了《芯片法案》,美国国会还多次推出草案,名为《国家关键能力防御法案》(NCCDA),要求在芯片制造、AI等量子科学等领域,限制对中国高科技的投资。近日也有传闻,白宫甚至可能先美国国会一步,推出对华投资审查的行政令。 对于投资审查,白石说,目前尚不清楚美国政府具体想要解决什么顾虑,他猜测美国政府可能担心一些投资有金钱以外的价值,特别是包含了技术转让或管理知识或know-how的转让。白石表示,从产业看来,产业希望政府的重点能缩小到一小部分投资上,只关注和国家安全有明确关联的投资,而且要保证公平——要在国际上保证别的国家不会填补美国带来的空缺。 SIA认为商务部提议的实施该框架的法规的某些方面比国会预期的更具限制性。例如,虽然国会明确免除了用于制造遗留半导体的现有设施的“扩张回拨”,但商务提案的某些方面削弱了资金接受者维持其现有遗留设施商业可行性的能力。同样,虽然国会限制资金接受者与外国相关实体进行联合研究或技术许可,但商务部提案以过于广泛的方式扩大了这一限制,限制还包括专利许可和参与标准制定组织等普通商业活动。 虽然SIA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因为中国在半导体研究,设计、制造、封装、设备和材料的所有领域都在不断增长。但SIA也承认中国在全球半导体生态系统、全球供应链和整个经济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全球半导体产业而言,中国同时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约占全球所有芯片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也是半导体供应链的主要部分,前端产能约20%,后端产能近40%。 SIA 希望在有针对性的方面修改拟议的法规以避免不必要的供应链中断并使适当的普通商业活动能够继续进行。 02 跨国半导体公司积极维护与中国关系 在美国政府带着自己的小团体频频做出针对其他国家产业健康发展的动作的同时,全球公司都在选择维持与中国市场的关系。空中客车公司近期宣布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大众计划在华投资10亿欧元开发纯电汽车……路透社文章说,对华投资正在淹没“脱钩”言论。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说:“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全球制造重心。” 半导体公司也不例外,荷兰ASML CEO温彼得(Peter Wennink)和美国高通CEO克里斯蒂亚诺·安蒙(Cristiano Amon)在3月访问中国,美国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4月来到中国,三位CEO都受到了中国商务部部长的会见。 美国高通CEO在专访中表示,对于与中国市场及中国客户建立起的合作伙伴关系深感自豪,还表示,随着高通业务持续拓展,高通的合作伙伴关系也从移动通信行业不断向汽车、计算、VR、工业等领域扩展。英特尔CEO在北京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一直以来都是英特尔最佳的合作伙伴之一,同时英特尔也在不断加深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 英伟达CEO黄仁勋5月接受采访时称,拜登政府为抑制中国半导体制造业发展而实施的出口管制“捆住了(英伟达的)手脚”,让公司无法在其最大的市场销售先进芯片。黄仁勋还补充说:“如果我们被剥夺了中国市场,我们是没有应急措施的,(世界上)没有另一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黄仁勋说,中国市场不可代替;若无法与后者进行贸易,将对美国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害”。 03 《芯片法案》的“彻底失败” 黄仁勋在专访中还表示,如果持续保持当下对中国的限制,《芯片法案》最终会彻底失败。因为失去中国市场的美国科技行业也会失去发展的源动力,到时候即使美国拥有芯片产能也没有人再需要它。黄仁勋认为,“如果(中国)不能从美国购买,他们就会自己制造。美国必须小心,中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产业市场。”中国企业有潜力厚积薄发,实现自我成长,而这本是某些人不想见到的。遏制打压阻挡不了一个有决心的国家的产业发展,只会增强这个民族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能力。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强推对华“脱钩断链”、人为干扰市场行为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纽菲尔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半导体公司不能缺席中国市场”,对此,商务部长王文涛指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吸引外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向好态势,市场潜力持续释放,这些都将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来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04 全球化的“覆灭” 如何逆转半导体的全球化? 在全球合作已经如此成熟的背景之下,停止或者逆转半导体的全球化是一件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经济成本都很高的过程。逆转半导体的全球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去填补本地化所带来的成本升高。同时全球化的停止必然带来技术的流通放缓,这意味着在研发出新技术之前,一个本地企业只能用落后的生产方式,而这会带来时间成本。同时半导体的生产会需要一些自然资源,为了限制其他国家的半导体产业,这些资源也会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如此发酵,半导体市场的逆全球化会带来全球贸易的混乱。 混乱的贸易格局,无法为任何人带来幸福。 人类用漫长的时间探索出互惠互利的全球市场格局,但却要因为人性打破全球经济系统的和谐发展。数十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不断延伸拓展,生产要素全球流动,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劲动力。但身处其中的一些人,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快速增长与全球化息息相关。 商业化的大规模先进半导体生产是人类所做的最复杂举措之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成功靠国内资源成功发展了供应链如此众多的部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就支持这一行业的资源和国内市场规模而言,中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多个国家地区政府表现出了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当地企业去依然“叛逆”地选择了中国。 如果说有一个确定的因素可以影响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格局,那一定是行业的创新。与其成为彼此的敌人,或许共同寻找新的机遇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