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不遗余力扶植半导体企业,希望迅速培养足以与产业巨头抗衡的后起之秀,不过由于可能踩到专利红线,在成为市场新势力前,它们或许会先在法庭上遭遇半导体大厂的挑战。
大陆过去10年来在半导体产业投下1,600亿美元,其中多数流向新创企业如紫光集团,主要目的是以金钱换取时间,让大陆企业快速取得技术,并且投入市场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SK海力士(SK Hynix)和美光(Micron)较劲。
在这之前,大陆半导体厂恐得先解决法律纠纷,根据EE Times报导,紫光集团和旗下的长江存储科技,以及晋华集成电路等业者被半导体大厂控告侵犯专利的可能性极高。
IC Insights执行长Bill McClean形容,大陆半导体厂若不使用三星等大厂的专利,可能无法制造出芯片。
美光在12月初开出第一枪,依据保护营业秘密法,与反勒索及受贿组织法的民事条款,向美国北加州联邦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控告联电和晋华集成电路窃取商业机密和其他不当行为。McClean指出,这个案例属于商业间谍活动,假使晋华集成电路和其他企业开始制造芯片,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将有机会察看产品中是否有侵权的嫌疑,一旦罪证确凿,大陆半导体企业将难逃官司缠讼的命运。
以长江存储为例,据悉这家公司正开发3D NAND快闪存储器。McClean指出,不管是哪一家厂商,想要在不触犯半导体巨擘专利的情况下来制造3D NAND,几乎都是一件不可能事情。
McClean透露,三大巨头对彼此的专利侵权问题都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毕竟彼此都有庞大的专利武器,大费周章互告侵权只会两败具伤。但如果是市场新进者,它们可能就无法容忍。特别是三星和海力士,因为南韩政府将这些技术视为国家资产。
不过,这不意味着握有专利的半导体大厂就此松懈,它们对大陆半导体厂不敢掉以轻心。这从三星将2017年的资本支出由113亿美元提高1倍至260亿美元就可窥知,三星似乎有意借此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江山,不让大陆对手有跨进城池的机会。
McClean相信,大陆半导体企业最终的景况不会比当地晶圆代工业好。大陆最大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创立于2000年,目前市占率为5%,位居第四,远远落后市场龙头台积电的59%。中芯国际和同业华虹半导体一开始都快速冲刺,抢下全球13%的晶圆代工市场,但现在市占率仅剩8%。台积电还曾中芯国际发动窃取专利智财官司,最后和解由台积电取得中芯国际少数股权。
McClean认为,大陆半导体企业初期也会快速占据部分市场,但最终可能循着晶圆代工厂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后继无力。
DIGI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