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能源转型》白皮书》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 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4-11
  •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白皮书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1.9万字,全面介绍我国推动形成能源绿色消费新模式、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取得的积极成效。

    白皮书系统阐释中国能源转型的基本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放在首位;坚持绿色低碳,加快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坚持立足国情,先立后破,有序转型,在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坚持创新引领,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携手各国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转型成就体现为四个“新”。一是,清洁能源发展实现新跨越。截至2023年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十年前增长了10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8.2%,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15.5%提高到26.4%,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2.1个百分点。二是,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取得新成效。十年来,我国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超过1亿千瓦,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超过90%。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率达到28%。与2012年相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三是,绿色能源技术实现新突破。建成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制造体系,全面掌握大型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技术,水电全产业链体系全球领先。四是,能源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主体多元的能源市场结构逐步构建,统一开放的能源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能源价格机制逐步形成,市场在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 原文来源:http://www.scio.gov.cn/live/2024/34563/fbyd/202408/t20240830_860692.html
相关报告
  • 《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4.4%》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23
    •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形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增长、以煤油气为基础的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时,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以绿色低碳为方向,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带动产业升级。2012年以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4.4%,相当于减少能源消费12.7亿吨标准煤。 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白皮书指出,我国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初步核算,2019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39.7亿吨标准煤,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2012年以来原煤年产量保持在34.1亿至39.7亿吨。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累计发电装机容量20.1亿千瓦,2019年发电量7.5万亿千瓦时,较2012年分别增长75%、50%。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扩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在运在建核电装机容量6593万千瓦,居世界第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能源的绿色发展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实现了2015年提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的目标。 能源节约优化成效显著 白皮书说,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12年以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4.4%,相当于减少能源消费12.7亿吨标准煤。2012年至2019年,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初步核算,2019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7.7%,比2012年降低10.8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3%,比2012年提高5.6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2019年新增量和保有量分别达120万辆和380万辆,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达120万处,建成世界最大规模充电网络,有效促进了交通领域能效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 白皮书说,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中国把非化石能源放在能源发展优先位置,大力推进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全面协调推进风电开发。推进水电绿色发展。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电力利用率显著提升,2019年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达96%、光伏发电利用率达98%、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达96%。 白皮书表示,坚持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化石能源。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我国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9亿吨/年以上。截至2019年底,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超过1亿千瓦,煤电装机占总发电装机比重从2012年的65.7%下 降 至 2019年 的52%。2017年以来,每年新增天然气产量超过100亿立方米。  
  • 《中国首个智能建造企业白皮书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0-14
    •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大界的这本企业白皮书也是来自于年初疫情下的思考。当时国家众志成城修建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大界作为一个不到40人的公司心有余而力不足,决心奋发图强、厚积薄发。疫情的全球肆意深刻地改变了国内外社会及生活的秩序,也让国家更坚定了建筑工业化,建造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大界的创始团队在2007年就开始从事数字建造技术的研究,今天科技的快速发展让我越发的坚信计算机和机器人技术将为建筑产业带来全方位的变革,我也坚信会有更多的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先进思想的年轻人会加入到智能建造的浪潮中,带来创新和效率。传统建造模式下的建筑往往无聊却高效,或者有趣却浪费,新的智能化的建造模式必定会生产出有趣并且高效的建筑产品,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   大界目前已是一个近百人的跨学科团队,半年时间内我们吸纳了许多选择毅然回国的以及国内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优秀年轻人们。我希望这本白皮书能让大家看到建筑行业的未来,看到大界五年甚至十年以后的样子,我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同伴和伙伴们与大界一起技术创新,突破边界,界定建筑的未来,建筑强国之路就在我们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里。 孟浩 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   本书编纂成稿后,特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教授梅雪松、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柳亦春进行审阅,他们提供了宝贵的修改建议并为此书拨冗作序。在此衷心感谢他们对大界给予的肯定与支持。   丁烈云院士在序言中称:“数字建造不仅仅是新的建造方式,更是新的建造体系。数字建造的发展既有数字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也有工程建造需求的牵引力。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必然催生深刻的产业变革。以数字化为前提,借助网络化实现多种异构设备集成,支持用户参与,通过利用传感网络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在智能算法的支持下,发挥高性能计算能力,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制造、建造与服务。”   梅雪松教授对大界通过建筑机器人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为在建筑构件的定制化场景中大规模应用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提供了示范效应给予肯定与厚望,并表示:“大界机器人公司发布的“界定未来建筑”代表了建筑行业机器人应用和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潮流的一种未来,期待大界机器人公司发展壮大,成为改变建筑行业游戏规则的生力军。”   柳亦春先生指出:“数字化建造是新技术时代下设计与建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大界机器人智能建造企业白皮书展现了大界对于未来数字化智能建造技术的实践作为一种开放的平台式结构的努力。它可以让设计端和建造端更为高效地相互连接并允许各自独立更新,它并非技术能力的表现性运用,而是可以切实地引发设计与建造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发展。”   大界智能建造企业白皮书在8月15日大界产品发布会上首次亮相便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此次白皮书的正式发布,希望为智能建造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本书重点以Unit—System—Network为框架,依次对大界的Robim建筑软件平台、工厂机器人生产线部署和数字化矩阵生产网络三个部分进行阐述,通过Robim在建筑机器人中搭建一个智能的神经网络,不断的优化和提升建筑工业化建造的能力。最后大界也希望通过平台化的技术赋能建筑行业,通过改善从业环境、增加新的建筑职业、促进行业技术转型、提升建筑品质等方面,帮助建筑企业顺应社会及技术发展,并实现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