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受人口快速增长、自然灾害频繁、资源环境退化及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产量的增长幅度显着低于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粮食贸易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使粮食安全再次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何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中,让有限的耕地带来最大收获?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因素仍然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短板。如何摆脱“靠天吃饭”的无奈?毫无疑问,科技是最有力的武器。
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从3亿吨先后跨越了4亿吨和5亿吨两个台阶,不仅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按照《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到2020年粮食消费需求将达到5725亿公斤,按照保持国内粮食自给率95%测算,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应达到约5450亿公斤,要增产近1000亿斤粮食,粮食单产要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左右。综观国内外农业发展历史进程和经验,日新月异和不断创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始终是粮食安全的希望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