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骐环保:Debed深床反硝化滤池自主创新智慧运维》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 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4-12-16
  • 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作为深耕生物滤池技术领域二十余年的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采用陶粒滤料的Debed深床反硝化滤池,由反冲洗、生物、驱氮、恒液位控制、智能控制等五大系统构成,广泛适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提标改造、深度处理及水资源回用等应用场景,该项技术总氮去除量高达10mg/L,具有稳定、多样、灵活、智能等特点,有效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准IV类标准,是深床滤池领域的创新技术。目前,Debed已成功应用于全国多个地区水环境治理项目中。华骐环保Debed深床反硝化滤池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水环境治理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高效去除悬浮物及氮元素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药剂投加量及人员运维成本,助力厂区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安全效益上的全面优化,为保护环境、提升水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 原文来源:http://www.h2o-china.com/news/355069.html
相关报告
  • 《华骐环保以智慧水务打造污水处理智慧化运营新范式》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12
    • 近日,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含山县西区污水处理厂通过深度融合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自主研发成功构建了一套覆盖“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实时映射-仿真模拟-智能决策”全业务的智慧水务体系,成为国内污水处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项目。该厂通过四大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了运营效率、能耗控制与工艺稳定性的全面提升,为行业智慧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解决方案及软件产品。 全厂数据底座筑基:高并发时序数据库实时支撑智慧运营 华骐环保以含山西区污水处理厂为试点,率先建成“全数字化运营水厂”,通过引入高性能时序数据库实现对设备状态、运行参数、水质监测、水量计算、能耗与药耗等海量数据的高并发采集与传输,并通过分库、分表架构并结合不同工艺结构完成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存储与快速响应。整体技术架构不仅解决了传统水厂数据孤岛问题,更通过标准化数据接口为上层智能应用提供“原料”,达成智能化决策输出。目前,数据平台日均处理全自营厂数据量超百万条,统一存储运行数据达38亿条,为后续的算法提优与模型泛化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 数字孪生+3D可视化:虚拟水厂映射实体 运营决策精准触达 含山西区污水处理厂利用 3D引擎与数字孪生技术,对厂区进行全工艺流程建模,精准复现格栅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等核心工艺段的运行状态。通过实时映射物理水厂的流量、压力、溶解氧等关键参数,并结合水务工艺数字化仿真算法,管理人员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工艺调整、故障排查等场景,实时进行“所见即所得”的远程调控。例如,在曝气环节异常波动时,系统可自动生成3D可视化报警与优化建议。 智慧加药模型:人工智能模型破解精准投加难题 针对污水处理中 PAC和碳源投加依赖人工经验、易造成药剂浪费的痛点,华骐环保研发了垂直行业专用的智慧加药大数据模型。模型采用深度神经网络、自适应学习与PID模糊控制技术相结合,构建模糊逻辑矩阵动态解析水质参数与加药量的非线性关系,并结合水质预测及加药量预测,进行 PID模糊参数调整,并通过实际水质监测值反馈实现自适应。实际运行数据显示,模型将加药精度控制在8%以内,药剂成本降低15%,且出水总磷、COD等指标稳定性显著提升。 智慧工艺深度融合:BAF智慧滤池开启数字环保新篇章 华骐环保凭借丰富的水处理经验,含山西区污水处理厂成功上线BAF智慧滤池系统。该系统将工艺需求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了紧密结合,涵盖了智能调用、智能回流、智能反洗、智能加药、智能曝气、智能决策6个模块。此系统具有节能降耗、低碳高效、数字管理、智能运营等诸多优点,彻底化解了运行维护困难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生物滤池的管理效率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水平。其状态实现了可视化,处理水量、进出水氨氮、滤池滤速、停留时间、反硝化负荷等实时数据“一屏掌控”,AI人工智能与水厂运营实现了无缝衔接,能够提供精准的决策方案并高效执行,从而实现了药耗节约10-20%,电耗节约15-25%。 行业启示:垂直场景+技术融合驱动水务智慧化 含山西区污水处理厂的实践表明,智慧水务并非单一技术的叠加,而是需紧扣行业特性实现技术融合创新。华骐环保通过“数据底座-数字孪生-垂直模型”的三层架构,将水务运营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智慧化升级方案。未来,随着算法迭代与更多算法模型的接入,污水处理厂的“无人值守”与“低碳运营”愿景或将加速实现。
  • 《《2019年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成果推广目录》发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9-16
    • 9月7日,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简称“电子联合会”)、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的“2019年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成果推广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宣贯大会”,在宁波市“2019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九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简称“智博会”)期间成功召开。工信部信软司副司长李顺福、电子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高素梅、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炳荣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主管部门、相关业务企业、科研院所、评测机构、认证服务机构、有关行业协会及新闻媒体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正式发布《2019年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成果推广目录》(简称“《目录》”)。经地方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推荐,企业申报,专家核定,33家企业的53个项目得以入编《目录》,其中技术类9项,产品类29项,应用类15项。京东方、长虹美菱、创维、联通系统集成、亚信科技、文思海辉、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海尔旗下的万链指数、深南电路、平潭瑞谦、赛宝腾睿等三十多家知名企业参加了联合推广活动。 一年一度的《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成果推广目录》发布,是电子联合会从2017年开展的一项服务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创新成果认定与推广工作。入编《目录》的项目,区别于学术型创新研究,强调创新成果的实用性、领先性、产业化能力和市场前景,综合考量项目的创新价值、市场价值、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经行业推荐、企业申报、专家核定而确定。 定期发布《目录》,对于配合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完善行业创新生态,做好对标引导和发展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配合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加快高质量发展。配合政府做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品牌培育战略的落实,提高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秀品牌,推动行业提升发展质量,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二是有助于促进行业交流,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举办专题活动,推广自主创新成果,为行业和企业搭建平台,探讨技术热点,研判创新趋势;促进行业间交流和供需对接;鼓励企业重视创新,提高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模式,提升品牌效益;协助企业拓展市场,推动行业自主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完善。 三是有助于对标引导和推广转化,支撑数字经济发展。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创新的发展形势,及时把行业中创新特色鲜明、应用推广价值较好的高质量的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应用等,向社会发布,建立行业优质创新项目数据库,做好行业对标引导和转化推广工作,发挥电子信息行业对发展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和支撑能力。 本届推广项目,与数字经济发展热潮高度吻合。与前两届相比,本年度《目录》中的创新项目及其执行单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参与的企业面趋于广泛,从硬件向软件、信息服务领域延伸,从消费类终端扩展到上游元器件、芯片、系统应用工程等;二是参与申报的企业总数和大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三是平台类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项目增多,既反映出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创新活跃、跨界融合发展、应用需求旺盛的特征,也与数字经济大潮涌动的趋势相吻合。 会议邀请了工信部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张扬博士,分别就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5G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做主题报告。同同时,对国家标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电子联合会团体标准《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体系》进行了宣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