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自然界如何捕获太阳能并转化为电化学能的过程而创建的人工光合作用被广泛认为是未来可持续能源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光合作用促进可再生液体燃料生产,且该过程不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该技术实现商业化规模的关键在于开发电催化剂,从而促使光合作用中的关键步骤——水的氧化反应高效低成本地进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物理生物科学部的化学家弗雷领导的小组获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的资助,已在这一领域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期刊。
在人工光合系统中,水分子氧化成氧气、电子和质子(氢离子)的过程为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液体燃料提供了所需的电子。该过程需要一个既能快速高效利用太阳光子,避免浪费光子;同时也应具备稳健性,可大量获取的催化剂。弗雷领导的小组在五年前发现单晶纳米颗粒状态下的氧化钴可满足上述条件。然而,充分挖掘氧化钴纳米晶体的催化潜力,需要更好地了解水氧化成分子氧经历的四电子周期中的各个步骤。为了在这方面提供相应的认知,研究小组使用了称为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的光谱技术。
应用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氧化钴为固体催化剂,该研究小组完成了对其中两个步骤的直接观察。这使他们能够确定该过程动能方面的瓶颈。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家可以设计和改进氧化钴催化剂及其所需的支持环境,从而部分或完全消除这些瓶颈,提高水的氧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