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道:使黄金水道更显黄金成色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4-11
  • 本报讯 (首席记者 赵虎)“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工作会议精神,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黄金时期的重大论断。”近日,长江航道局局长付绪银向记者表示,“这个重大论断是对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指明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重大机遇,也为长江航道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个重大论断上来,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抓住黄金时期,做出黄金作为。”
    付绪银认为,抓住黄金时期,做出黄金作为,首先要深刻认识到,长江航道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作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主骨架的重要作用没有变,成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先行官主力军的要求没有变,未来一个时期仍然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国家战略提供了新空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增加了新优势,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活力。”
    “抓住黄金时期,做出黄金作为,必须准确地认识到,现在的黄金时期与以往相比又有所不同,在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付绪银指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的需求不同,过去仅是船舶走得了,现在是要让船舶走得好;二是发展的基础不同,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转变;三是发展的环境不同,从“经济第一”到“统筹好航道与环保”转变;四是发展的动力不同,从“建设驱动型、劳动密集型”向“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转变。
    “综合来看,现在的黄金时期并不是以往发展机遇在时间上的简单延续,我们要抓住黄金时期,做出黄金作为,绝不能因循守旧走过去的老路,必须既要考虑当前要求,更要考虑长远需要,进一步抓住主要矛盾,找准突出问题,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付绪银指出,长江航道必须着力把握四点:一是更加突出深化改革攻坚,加快补齐制度短板;二是更加突出强化公益职责,加快补齐服务短板;三是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补齐技术短板;四是更加突出全面从严治党,加快补齐思想短板。
    付绪银说,回顾长江航道的发展历程,其所取得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跨越,都与中央的重大决策息息相关,都是长江航道人坚决树立看齐意识,积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结果。“面对新的黄金时期,只要我们统一思想、主动看齐,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就一定能够在黄金时期做出黄金作为,使黄金水道更显黄金成色,长江航道的发展前景就一定会更加光明!

相关报告
  • 《六院士齐聚武汉,共商长江黄金水道保护与开发》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10
    • 来源:中国水运报 发布时间:2017-09-11 分享至: 长江黄金水道的保护与开发该如何有机结合?黄金水道的建设过程中有哪些难点?9月7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等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武汉,深入探讨了这些问题。   当天下午,长江黄金水道保护与开发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在长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长航局”)举行。长航局局长唐冠军介绍,在加快黄金水道建设,推进长江航运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长航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实施国家战略,全力在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过程中当先行官、主力军,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唐冠军指出,长航局在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过程中,目前面临三峡枢纽通过能力不足、长江航道通航能力仍有欠缺、水上安全发展基础薄弱等问题,期盼院士专家“多提建议、多开良方”。   张建云、郑守仁、张超然、钮新强、丁烈云、杨志峰等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就黄金水道保护与开发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认为,长江的保护,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更是保护水资源、水运、航道的功能,长航局领导开展的荆江航道整治工程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值得大力推广。   著名水利专家、长江水利委员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守仁指出,黄金水道的建设发展,无论是在工程实施准入层面,还是在数据层面,都要形成完备的体系。   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超然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志峰一致认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不是不开发不发展,长江航运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在保护和开发中找到平衡点。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说,目前,排名位于世界前20强的平台型公司越来越多。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长江航运应从技术化、标准化出发,打造水运行业的一体化经济平台。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钮新强着重强调了发展支流对于打造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的重要性。他认为,长江重要支流的畅通、航道等级提升以及一体化管理,对于黄金水道的保护和开发十分重要。   会上,还有10余名专家学者纷纷就黄金水道保护与开放问题交流了意见与建议。 中国港口网2017年9月11日收录
  • 《多措并举力促长江航运发展让黄金水道真正发挥"黄金作用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4-21
    • 2017-04-19 18:06:36 来源:人民网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作为“十三五”时期重点推进的三大战略之一,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近年来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蕴藏着巨大的水运潜能,2015年,长江水系完成货物运输量、港口吞吐量分别为21.63亿吨、31.18亿吨,占我国内河的63%、46%,长江航运在我国内河航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姜明宝在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表示,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促进长江航运发展,使黄金水道真正发挥“黄金作用”,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 随着“三大战略”的深入推进,长江航运在长江经济带双向开放中将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 消除航道通行瓶颈 进一步释放黄金水道的运输潜能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历来以河道“九曲回肠”、沙洲变幻莫测著称,是长江航道整治的重点和难点。 “荆江航道整治被称为世界级难题,面临着防洪、生态与河势等多种难题。”据姜明宝介绍,荆江河段是长江干线最难治理的一段,在这段航道里,分布着长江中游“三大浅滩”,太平口心滩、腊林洲高滩、杨林矶边滩等。这些洲滩此消彼长、分离组合,导致河床左右摆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随着4月15日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正式通过竣工验收,航道水深提高到3.8米,长江中游航道“瓶颈”得到初步缓解。这意味着,3000吨级货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可昼夜双向通航,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潜能进一步释放。 “此次工程的竣工消除了长江中游河段的通行瓶颈,扩大了三峡枢纽通过能力和干线过江通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姜明宝介绍,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投入运营后,通过船舶大型化增加载货量、吸引转移货运量和减少中转等方式,可以增加港口吞吐量,提高航运企业和港口经济效益。 荆州市交通局局长范本源告诉人民财经记者,工程实施前,受三峡蓄水影响,荆江河段滩岸崩退、滩体萎缩、支汊发展等现象普遍发生,工程实施后,荆江河段岸线、洲滩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航道深度宽度也得到了提升,基本缓解了长江中游航道通航瓶颈,提高了长江中游大型船舶的通过能力,节约了货物运输时间,较大幅度降低航运成本,进一步释放了长江黄金航道的运输潜能,促进了长江中上游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据研究机构测算,荆江河段航道的成功整治极大提升了水路运输的竞争力,在未来20年内能提升航运直接经济效益207亿元,也为沿江地区增加就业250余万人,拉动GDP增长1700亿元。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则对提升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的其它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指出,提升黄金水道运力,除了进一步加强长江干线航道治理,提升航道通过能力;挖掘既有船闸、升船机通过潜力,推进建设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枢纽水运配套工程等措施外,还可以通过推进船型标准化,积极打造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多式联运等方式来进一步提升运输生产的效率,从而提升黄金水道的整体运力。 发挥海事职能优势 推进长江航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水运行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长航局坚持以建设现代化长江航运体系为目标,以提高长江航运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长江航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在市场宏观调控、船型标准化等方面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长江航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唐冠军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对长江航运市场的有效监管。调整长江航运市场结构,优化市场管理体制,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是扩大有效供给,加大长江航运市场建设力度。提升通航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进港口运输市场转型升级,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包括促进多式联运发展、推进长江航运市场物流一体化发展、有效拓展产业链条、完善集疏运体系。 三是释放先进产能,促进长江航运市场提质增效。加强航运安全管理,推进航运市场绿色发展,全面提升航运市场的创新能力,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创新发展服务内容,推动多层级航运中心及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强化长江船员人才供给。 长江江苏段以长江通航里程七分之一的长度,承担了长江全线70%的货物运量,约占全国水上货运总量的15%。据江苏海事局副局长徐伟介绍,2016年,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的港口进出港船舶达到209万艘次,货物吞吐量15.04亿吨。 2016年7月5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初通南京,这是长三角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里程碑式的重大成就。 对于如何发挥海事职能优势,推动水上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徐伟表示,水上安全更是水上交通转型升级、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基石。近年来,江苏海事局坚持源头抓防控、事中抓监管、事后抓规律,保持了辖区安全形势的稳定,为水上交通供给侧改革创造了一流安全环境。 他还介绍说,水上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是整合执法资源、降低航运成本的重大改革举措。一年来,江苏海事局将航道和通信现场执法融入海事执法范围,坚持一个平台、一套系统、统一程序、统一标准,全过程记录、全网络流转,全面提升了水上违法行为查处的能力和效率,有效改善了辖区通航环境。 江苏还开展了港口一体化改革,大力支持多式联运和江海直达运输,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口局副局长周志木介绍说,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及船舶大型化对沿线锚地的需求,江苏开展了《江苏省沿江港口锚地总体规划》修编,目前已完成了成果审查。 强化生态保护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目前,沿岸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环境污染隐患日趋增多。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重,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再按照老路走下去必然是“山穷水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以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为例,该区域水生生物种类多样,鱼类资源丰富,有麋鹿、白鳍豚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涉及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漂流性卵产卵场,生态保护要求非常高。 据监测,4年多来,在该区域3个国家级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数量较开工前增加15头,麋鹿增加207头,国家“四大家鱼”产卵场相对稳定。 对于长江江苏段来说,不仅是沿江千万人民群众的饮用水源地,更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另一方面,沿江分布700多家化工企业、117个化工码头,年进出港载运危险货物船舶12万艘次,危险货物1.63 亿吨,占长江全线危险货物运输总量的80%,其中散装危险化学品运输量7009万吨、品种200多种,监管压力在全国首屈一指。确保一江清水东流入海,江苏海事局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据徐伟介绍,目前,江苏港口开展了危化品整治、港口环境综合整治、港口岸电建设、水污染防治、清洁能源利用等一系列工作,力图全面优化港区环境。南京港龙潭集装箱公司技术部经理赵雪松向记者介绍,公司会通过管网回收清洗集装箱所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这些污水不仅可以再次用于清洗,还能兼顾浇花、浇场地等需求。 此外,江苏段还建成了全国首家LNG加注站,实现了LNG动力船无处加气的“零突破”;辖区码头共建成岸电系统463套,在排放控制区条件下,每艘海船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44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3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5685吨。 对于下一步工作计划,唐冠军指出,将进一步推进长江干线生态航道建设,继续提高长江航道通过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配置现代化养护船舶、设备,降低航道养护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现绿色长江科学发展。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