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益生菌竟可显著增强新冠疫苗效果》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1-11
  • 年关渐进,但小波疫情仍此起彼伏,打工人能不能顺利回家过年也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新冠病毒不是孙悟空却拥有七十二变的本领,十二月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扰乱了大众心绪,如今法国又再次检测出变异毒株B.1.640.2,被命名为“IHU”。至此,新冠病毒已经出现如此多的变异毒株,那接种新冠疫苗究竟还有无防疫效果,对此,很多人存疑。而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一种益生菌竟能够增强小鼠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免疫应答,或许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建青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合作研究,最终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植物乳杆菌冠克菌株GUANKE(LPG)可以显着增强新冠疫苗的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以“Boosting Vaccine-Elicited Respiratory Mucosal and Systemic COVID-19Immunity in Mice With the Oral 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题,在线发表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

    这项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GUANKE(LPG)可以通过增强干扰素信号传导、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通路,促进接种疫苗后小鼠体内的SARS-CoV-2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接种新冠疫苗后给予小鼠LPG,可以促进并且维持其体内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产生。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通过试验确定了LPG能否能够在新冠疫苗接种模型中增强疫苗诱导的有效免疫反应。研究人员发现,在接种新冠疫苗24周后,小鼠口服植物乳杆菌GUANKE(LPG),可显着增强并延长新冠病毒特异性的记忆性抗体反应。

    接着,研究人员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给小鼠接种新冠疫苗之后,立即给予其口服植物乳杆菌GUANKE(LPG),同时设置对照组。七天后,相比对照组,在LPG组观察到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和血清中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显着增加。

    并且,研究人员还发现LPG诱导了小鼠体内的T细胞反应。这说明,接种新冠疫苗后口服LPG能够显着增强小鼠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

    那接种新冠疫苗后口服LPG究竟是如何增强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呢?带着这个疑问,研究人员对LPG组小鼠的脾细胞、纵隔、肠系膜、小肠和结肠组织进行了转录组分析。他们发现,口服LPG促进了小鼠体内的干扰素应答,抑制了凋亡通路及炎症应答。这表明,口服LPG可以通过肠-肺和肠-脾免疫轴影响免疫反应。

    以上免疫微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了适应性免疫反应。对T细胞和B细胞相关基因的RNA测序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LPG组中小鼠体内与B细胞、T细胞功能相关的基因上调,表明口服LPG促进了B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增殖以及分化,进而增强对抗病毒的免疫反应。另外,他们还发现LPG组小鼠体内脾脏中CCR7减少、S1PR增加,而这些变化都与T细胞的迁移有关。研究人员认为,CD8+效应T细胞的迁移可能会保护抗原呈递细胞免受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并防止免疫反应过早下降,进而延长T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

    总之,这项研究表明,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口服植物乳杆菌GUANKE(LPG)能够显着增强疫苗对抗病毒的效果,一方面显着增加机体内部的中和抗体滴度,另一方面通过促进T细胞、B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进而促进免疫反应。

    在全球各地仍然弥散着新冠疫情的情况下,这项研究成果无疑是鼓舞人心的,希望能够尽快开展人体试验,使植物乳杆菌GUANKE能够作为一种佐剂与新冠疫苗联用,以增加新冠疫苗的防疫效果。期盼我们能早日战胜新冠病毒,在阳光下拥抱彼此。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94799.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流感疫苗竟可降低90%的新冠重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25
    • Nature发文表示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新冠感染风险,特别是在新冠重症防护方面,具有90%的效力(图1)[1]。如果我们提前知道流感或者其他疾病的疫苗可以提供针对新冠病毒的防护,那么即使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前知道,也可以降低未来新冠大流行造成的死伤,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为开发新冠疫苗留出时间。 2022年5月9日,多哈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研究团队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发表题为“Effectiveness of influenza vaccination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Qatar”的研究成果(图2)[2]。研究发现与最近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相比,接种流感疫苗的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患新冠重症的可能性降低了近90%。 此项研究由传染病流行病学家Laith Jamal Abu-Raddad领导,并分析了2020年9月17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间(新冠疫苗接种之前,流感疫苗接种之后的时期),卡塔尔30774名医务人员的健康记录。数据样本的中位年龄为36岁,对照组中位年龄为35岁,流感疫苗接种和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之间的中位持续时间为43天(图3)。 通过对数据结果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 接种流感疫苗14天后对新冠病毒的防护有效性为29.7%; 2、 流感疫苗对任何严重、危急或致命新冠症状的有效性为88.9%; 3、 流感疫苗接种与SARS-CoV-2感染风险和COVID-19严重程度的显著降低有关; 4、 流感疫苗对新冠的防护效力时间约为六周。 瑞士巴塞尔大学的流行病学家Günther Fink表示:“我们之前在巴西的研究结果表明,流感疫苗接种与COVID-19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有关。卡塔尔的此项分析降低了其他发现相同联系的研究只是侥幸的可能性。” 荷兰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学医学中心的传染病专家Mihai Netea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证据,流感疫苗不仅与减少SARS-CoV-2感染有关,而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这一观察强烈表明这种保护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我不认为流感疫苗对新冠的防护效力会持续很长时间,可能也就持续六个月到两年。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为什么由灭活流感病毒组成的流感疫苗也能预防新冠肺炎。疫苗训练免疫系统以识别特定病原体,但它们也增强了广泛作用的抗病毒防御能力,Laith Jamal Abu-Raddad在流感疫苗接种者身上发现了这种反应的迹象。” 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有何异同? 病毒是一种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不同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不同,但大都需要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蛋白或脂质结构来实现细胞内化,从而启动入侵程序和感染宿主细胞。因此揭示病毒结合和内化侵入细胞的具体过程及机制有助于从源头上开发靶向药物或疫苗。 流感病毒按照核蛋白的抗原性,可分为甲(A)、乙(B)、丙(C)、丁(D)四型。人流感主要是A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C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D型流感病毒的宿主主要是牛。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是一种包膜病毒,膜上镶嵌着3类膜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和膜蛋白M2(Membrane protein 2,M2)。HA以同源三聚体的形式存在。 HA水解后形成轻链和重链两部分,其中重链负责病毒与细胞的结合,而轻链则协助病毒膜与内吞体膜的半融合。NA是蘑菇状的四聚体糖蛋白,具有水解唾液酸的活性,能帮助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膜蛋白M2具有离子通道和调节膜内pH的作用。此外,基质蛋白M1构成病毒的外壳骨架,与病毒最外层的包膜紧密结合,起到保护病毒核心和维持病毒空间结构的作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股负链RNA与核蛋白折叠在一起形成的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图4)。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最早是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的。冠状病毒粒子直径约为60-220 nm,表面有3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膜糖蛋白,少数还含有血凝素糖蛋白(图5)。冠状病毒的核酸为线性单股正链RNA,5’端具有甲基化帽状结构,3’端具有polyA尾,类似于真核mRNA,自身就可以发挥翻译模版作用,基因组全长27-32 kb,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分为4个属,即α、β、γ及新假定的δ冠状病毒属。新冠病毒是一种β属冠状病毒,有很强的传染能力。目前已经检测出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病毒与细胞结合的蛋白等,但对于它通过何种路径侵入并感染细胞的机制尚不清楚。 流感病毒与SARS-CoV-2都是通过配体受体相结合的方式吸附至细胞表面,经细胞内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将HA和S蛋白活化形成两个亚基,分别负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及介导膜融合过程。流感病毒结合至细胞受体后需要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才能实现内吞,而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同样可能利用细胞内的某些促吸附因子,例如与细胞糖蛋白的结合,来增强其感染性。 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在对细胞作用的机理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利用流感病毒的研究方法开展对新冠病毒与细胞作用的研究是一条潜在的途径,流感疫苗对新冠的防护也就不难理解。
  • 《新冠疫苗能够迅速消除全球疫情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0-16
    • 自3月13日世卫组织(WHO)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至今已逾7个月,全球疫情进展怎样了呢?截至北京时间10月14日晚10:14分,WHO报告全球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3800万,其中死亡病例超108万。更为严峻的是,确诊病例总量仍未见顶,疫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图表1) 疫苗被认为是控制疫情的根本解决办法。面对百年不遇的世界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制药企业、研发机构和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资金进入疫苗和治疗药物研发中。据Cortellis数据库统计,截至9月底,全球共有763项针对新冠病毒的研发项目,其中包括179项疫苗项目。又根据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10月14日报告,全球已有11款新冠疫苗进入III期临床阶段,有6款被批准紧急使用或有限使用,尚无疫苗获得正式完全批准。(图表2) 目前有四款新冠疫苗在美国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尚无疫苗获得紧急使用许可或完全批准,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表示将在总统选举(11月3日)前推出疫苗。舆论担心政治压力将会导致疫苗的批准不够科学严谨,近期阿斯利康和强生先后因为疫苗的不良反应导致临床试验暂停,更增加了民众对疫苗安全有效性的忧虑。 然而,即使新冠疫苗获得了世界各国药监机构的完全批准,疫情的控制和解除仍然是一个长期过程。新冠疫苗难以迅速消除全球疫情! 新冠疫苗的审批要求宽松 回顾历史,人类战胜任何一种大规模流行病都需要漫长的过程。1980年,世卫组织第33届大会正式宣布人类已经彻底消灭天花,这距1860年代牛痘苗正式出现已经过去了约120年。其他疫苗,如针对结核病的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从获得批准到有效控制均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过去多数疫苗通过使用灭活或减毒病毒成功开发,并且被证明非常有效。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数据,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有效性接近100%,麻疹疫苗1剂后的有效性为93%、2剂后的有效性在97%以上。 如果病原体在传播中出现变异,这就需要开发针对不同毒株的疫苗,增加了流行病防控难度和所需的时间。例如,美国CDC每年都在研究季节性流感疫苗在保护人们抵抗各种毒株方面的有效性。由于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变异,统计数据显示,疫苗在降低流感疾病的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在40%到60%之间。 今年4月,世卫组织指出,理想的疫苗应该在至少70%的人口中建立免疫力,包括老年人。要达到群体免疫,即病毒不再传播的临界点,需要至少70%的人口接种疫苗或感染病毒后康复。此外,这一估计是基于疫苗能够诱导对病毒的长期免疫力的假设做出的。然而,美国FDA在6月发布指导文件称,为了确保广泛部署的新冠疫苗是有效的,安慰剂对照疗效试验的主要疗效终点估计应至少为50%。新冠疫苗的审批要求与完全消除疫情的标准有明显的差距。 新冠疫苗获批后面临真实世界评估 疫苗通常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涉及成千上万人的临床试验过程。疫苗只有在证明其安全性并至少达到有效性的最低标准后,才能获得药监机构的批准。然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条件仍然不够全面多样,在疫苗上市并且被大量使用后,有效性和任何罕见的副作用或安全性问题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假设首款获得完全批准的新冠疫苗的预防效果为70%,这意味着每10个接种疫苗的人有7个会得到保护,另外3个不会。虽然对于受保护的7人来说是好消息,但问题是无法预测谁会获得保护。推测疫苗有可能减轻剩下3人的疾病严重程度,包括减少住院和康复时间等。监管机构关注的是疫苗能否预防疾病,但是有些疫苗在不预防感染的情况下可防止接种者发病,接种者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作为无症状携带者传播病原体。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新冠疫苗能否帮助人体建立长期免疫力。疫苗的保护作用能够持续多久,是会持续数年,还是类似于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注射。根据历史数据,一些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毒株无法产生持久的抗体,而从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和MERS(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等致命的冠状病毒疾病中康复的患者,产生的抗体可以持续2-3年。 那么人体对新冠病毒(SARS-CoV-2)的免疫力会持续多久呢?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抗体水平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仅仅2-3个月就下降了。类似的,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9月的一份报告指出,新冠肺炎康复者的抗体水平在几个月内迅速下降。报告还指出,从疾病中康复的人可能会在一年内失去任何抗体。 在更深入的了解新冠肺炎康复者的免疫状况之前,仍有许多事情未知。抗体计数减少是否意味着免疫力消退?当再次接触病毒时,这些抗体会有何反应?在严重感染的人群中,抗体水平是否较高?此外,新冠病毒是否可能导致二次发病?由于围绕感染康复者的免疫状况存在诸多未解之谜,新冠疫苗的真正功效将更加不确定。 此外,目前大多数候选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仅在成年人中进行,而推迟在儿童和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中进行。这可能意味着这些群体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方面的滞后,使儿童甚至是一线医护人员的接种变得复杂,其中许多人是育龄女性。 获批的新冠疫苗可能受产能制约 疫苗的生产制造很复杂,以赛诺菲巴斯德的灭活疫苗为例,整个制造过程共包括11个环节,包括培养、收获、纯化、灭活、效价组装、制剂、装填、冻干、包装、批放行和运输。整个生产过程耗时6-36个月,70%的时间用于多达数百项测试的质量控制,任何测试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从头开始生产。(图表3) 制药企业声称在新冠疫苗正式获批之前就已经在生产疫苗。然而,拥有充足的疫苗原液供应并不意味着制药商拥有充足的包材,如玻璃瓶、注射器等。有限的生产线能力,如在严格无菌条件下生产疫苗需要的特殊设施,很可能会妨碍获批疫苗的及时应用。许多候选疫苗必须在较低温度下运输和储存,这增加了复杂性。 在疫苗被制造出来之后,还面临着复杂的分发问题,主要为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公众接种的优先级问题。以美国为例,美国CDC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发布了一个框架,说明谁应该优先接种最初的新冠疫苗。此外,美国各州和地方的卫生部门对于物资的发放也有发言权。许多候选疫苗的接种计划包括2剂,间隔几周,这将进一步减缓分发的覆盖速度。 新获批疫苗的公众接受度问题 对于疫苗的长期安全性问题,在国外广泛存在着一些质疑,甚至存在反疫苗运动。即使新冠疫苗符合美国FDA和世卫组织的批准标准,证明收益大于安全风险,要获得公众的认可仍需要时间和教育。 今年5月,美联社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只有不到50%的美国人计划接种获批且可得的新冠疫苗,这与著名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也在5月进行的一项民调结果类似。7月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普通民众(调查中为患者patients,但患者接种预防性疫苗无意义,应该是指普通民众更加准确贴切)和医护人员在何时及是否接种新冠疫苗的问题上存在分歧。54%的医护人员愿意在新冠疫苗获得FDA批准后即接种,而仅有23%的普通民众愿意。53%的普通民众和较多的医护人员(28%)都认为新冠疫苗需要更加深入的安全性测试。这项由RoberPearlMD.com网站进行的民调在《美国医疗每月沉思》(Monthly Musings on American Healthcare)杂志10000+订阅用户中进行。(图表4) 结 语 全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发新冠疫苗,多数专家、组织认为并推动新冠疫苗在2021年正式获批。然而,一个事实被选择性的忽视了,腮腺炎疫苗作为迄今最快成功开发的疫苗也耗费了4年,其他的所有疫苗都需要更长的时间。新冠疫苗不到2年的计划研发时间对现有的科技水平、监管制度提出了重大挑战。不同国家在新冠疫苗研发进度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分配上的问题。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和世卫组织倡导建立了全球新冠疫苗协调机制COVAX,旨在保障世界各国各地区能公平获得疫苗,目前已有超过160个国家加入。 祈盼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早日问世,全世界携手战胜这场无国界的全球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