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兽研细菌病防控团队成功研制犬布病免疫胶体金诊断试纸条》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 李周晶
  • 发布时间:2024-10-29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风险预警与防控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种犬布病(R型布鲁菌感染)免疫胶体金诊断试纸条,并建立了相应的快速诊断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iosensors》杂志上。

    犬布鲁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性传染病,主要由S型羊种布鲁菌和R型犬种布鲁菌感染所引起,常导致患病孕犬流产或死胎,公犬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此外,该病原可从患病犬传染给人类,导致波浪热、不孕不育、关节炎等症状。目前,临床上犬布病的检测方法多适用于S型布鲁菌感染的诊断,而R型布鲁菌感染因缺乏精准的诊断方法,易被忽略,给宠物犬的健康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研究开发的免疫胶体金诊断试纸条,针对R型犬布鲁菌感染,具有快速简便的诊断优势。该试纸条与临床常见的犬冠状病毒、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等病原感染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与商品化试剂盒相比,试纸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3%和98.76%,诊断符合率为98.47%,表明其可作为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R型犬种布鲁菌感染的诊断工具,尤其适用于资源匮乏地区。

  • 原文来源:https://shvri.caas.cn/zhxw/kyjz/deecd670a70341198cc1c5c74b677ec3.htm
相关报告
  • 《结核病诊断技术新进展》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8-24
    • 目前,全球结核病负担仍然很重,因而亟需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最初,结核病诊断依赖传统的结核杆菌抗酸染色涂片和培养技术,随后以细胞免疫为基础的结核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获得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久又出现了以结核杆菌特异性核酸扩增技术为代表的分子诊断技术。为了能够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结核病诊断技术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两位学者撰文介绍了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技术和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已获WHO推荐或通过初步验证并正在大规模评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其相关成果发表于《微生物与感染》2016年第11卷第3期。 两位学者将新的结核病诊断技术分成5个方向: 1. 影像学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其中着重介绍了由挪威Radboud大学开发的CAD4TB系统,是一种在数字化x线摄影(DR)胸片基础上建立的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可直接通过软件对DR图像进行分析,目前已发展至第4代; 2. 微镜学诊断技术。其中着重介绍了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以及建立在荧光染色基础上的全自动化读片系统TBDx; 3. 结核杆菌培养技术。其中着重介绍了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管法、自动化MGIT以及TK SLC-L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系统等液体培养技术; 4. 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技术。其中着重介绍了结核诊断试剂盒QuantiFERON-TB Gold Plus(QFT®-Plus)、IFN-γ诱导蛋白10(IP-10或CXC-10)水平检测、Determine TB-LAM Ag免疫检测试纸条; 5. 分子诊断技术。其中着重介绍了Xpert MTB/RIF检测试剂盒以及TB-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TB-LAMP)。 综上所述,当前已有多种潜力较大的新诊断方法被开发并进行了广泛评估,其中有些方法如Xpert MTB/RIF已通过WHO评估并获得推荐,而更多的方法还在进行临床试验和评价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技术的应用将使人们更快、更迅速地发现结核杆菌感染,从而更好地为结核病预防和治疗服务。
  • 《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9-07
    • 结核病诊断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是一种在体外检测T细胞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之后产生和释放干扰素-γ能力的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正在取代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来对潜伏结核感染(LTBI)进行检测。 近期,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施焕中教授在《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上撰文探讨了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包括活动性结核及潜伏性结核)诊断中的价值,从几个方面评述了这一免疫学新技术在诊断潜伏结核感染、活动性结核病、血液外其他体液标本、免疫缺陷人群结核和评价结核治疗中的作用,其主要观点如下: 1. 诊断LTBI的价值:既往研究表明IGRA和传统的TST对于诊断LTBI的应用价值大致相当,在某些情况下前者的诊断效率较后者略胜一筹; 2. 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价值:IGRA阳性结果与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低; 3. 在血液外其他体液标本中的应用方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GRA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外周血IGRA和TST诊断,并且检测结果不受既往结核病史影响;通过对所有相关英文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发现IGRA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是没有应用价值的; 4. 在免疫缺陷人群中的应用方面:有研究表明T-SPOT.TB(IGRA的一种)较少受到HIV感染患者LTBICD4+ T细胞减少的干扰,说明其对于评价伴有免疫缺陷的高风险人群中的LTBI具有一定价值; 5. 在评价抗结核治疗中的效用方面:活动性结核病通过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后,理论上IGRA结果应从阳性转变为阴性, 但临床实践发现IGRA结果转阴率非常低,说明IGRA在评价抗结核治疗方面的作用有限。 综上,该研究认为IGRA在结核的诊断效率和评价治疗效果方面与TST大致相当。 研究最后指出:目前关于IGRA 的研究大都是来自发达国家的临床研究报告,这些国家结核负担低,其研究结果与我国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同时我国在结核控制方面与低收入国家也差异巨大,加之国内对于IGRA 应用的报道还很有限, 因此当下迫切需要一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评价IGAR 在我国诊断结核病的确切价值。 目前在国内各地医院应用最为普遍的T-SPOT.TB收费一般为600-800元人民币,因而确切了解该技术是否能有效地对结核病进行诊断,对于减轻国家和病患负担、避免过度医疗均很有意义。WHO估计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为遏制该病流行,“2011-2015年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防治和保障措施,投入巨大,开展针对我国国情的诊断技术研究不仅具有其学科价值,也将为更成功地实施防治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来源:王睿, 施焕中. 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5, 45(3): 3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