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子科学界的格局变化》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魏韧
  • 发布时间:2020-09-14
  • 中子是在微观到原子尺度揭示物质结构和功能的独特探测器。利用中子散射可以研究我们周围的世界、开发新的材料和工艺满足社会的需要。
    2019年,欧洲三座中子研究反应堆永久关闭,致使欧洲先进中子源联盟(LENS)和欧洲中子散射协会(ENSA)在一份报告中发出警告,称“中子鸿沟”可能影响从物理、材料科学、化学到生物学、医学科学和工程等广泛领域的科学研究。欧洲的三个国家设施(即巴黎附近的莱昂布里渊实验室所使用的Orphée、柏林亥姆霍兹中心的BER II和奥斯陆能源技术研究所运营的JEEP II),主要为本国的研究人员服务,但也通过跨国接入方案接待了大量国际研究人员。反应堆的关闭让德国加兴的FRM II和法国格勒诺布尔劳厄-朗之万研究所(ILL)成为欧洲最后的主要中子研究反应堆。
    根据LENS和ENSA联合发布的新闻稿,全球中子科学出版物的50%可以归功于来自欧洲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人员。在中子设施关闭之后,LENS和ENSA共同致力于新的愿景,以保持欧洲在中子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欧洲散裂中子源(ESS)将为保持欧洲在中子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做出贡献。ESS不基于反应堆的技术,而是代表下一代大型科学基础设施,但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满负荷运转。
    ENSA主席Christiane Alba-Simionesco说:“我们必须让当前和下一代用户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利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欧洲散裂中子源,但总的来说仍面临着在使用机会大大减少这一问题。”
    LENS主席兼劳厄-朗之万研究所主任Helmut Schober认为欧洲中子科学在过去50年中的突出贡献主要归功于紧密联系的设施网络。2019年关闭的三个反应堆都是网络的重要支柱,特别是BER II和Orphée,这两个反应堆实施了广泛的国际用户计划。我们已经实施了一些重大举措为设施的关闭做准备。ESS项目正在顺利进行,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提升其能力。此外,莱昂布里渊实验室将通过与其他设施和未来的ESS进行强有力的合作保持其中子研究活动。如果能保持适当水平的支持,欧洲就有望保持其世界领先地位。

  • 原文来源:https://europeanspallationsource.se/article/2019/12/17/changing-landscape-europes-neutron-science-community
相关报告
  • 《欧洲先进中子源联盟开展活动促进欧洲中子科学发展》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魏韧
    • 发布时间:2019-11-08
    • 2019年3月26日,欧洲先进中子源联盟(LENS)在捷克利比里斯举行了第一次全体大会和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联盟成员通过并签署了联盟章程,明确了联盟宗旨,为机构和相关工作组提供指导和工作框架。法国Laue-Langevin研究所(ILL)所长Helmut Schober当选为LENS主席,英国散裂中子源ISIS主任Robert McGreevy当选为副主席。约80名政府代表、欧洲研究基础设施战略论坛(ESFRI)的国家代表、欧盟委员会代表和科学家出席了庆祝LENS启动的公开活动。 LENS成立于2018年9月,主要目标是促进欧洲中子科学的讨论和决策过程。八个创始成员包括来自法国、德国、匈牙利、挪威、瑞典、瑞士和英国的国家/国际中子设施。目前,LENS探索与欧洲中子散射协会(ENSA)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将与欧洲加速器光子源联盟(LEAPS)展开密切对话。ENSA和LEAPS的代表都参加了在利比里斯举办的LENS启动活动。 解决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往往需要定制高性能材料和材料系统来推动关键技术的发展。中子探测分析技术是这一创新链中的支柱技术。因此,基于中子的分析设施被广泛地用于许多学科的科技研发工作,并产生很大的社会经济影响。欧洲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近年来,欧洲一些旧中子源寿终正寝,5年后欧洲散裂中子源(ESS)将为科学共同体提供全新的能力。通过欧洲所有中子设施的整合,LENS将有助于设施的管理,使各成员国和欧洲设施可以协调一致地合作,为欧洲科研人员和产业研发人员提供最佳的研究机会。 此次LENS活动中,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及其于利希中子科学中心(JCNS)成为联盟的第九个成员,实现联盟的首次壮大。LENS向允许外部访问实验装置和研究服务的新成员和中子设施开放。
  • 《欧洲海洋局发布《未来科学简报》:海洋科学中的大数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5-25
    • 2020年4月27日,欧洲海洋局发布《未来科学简报》第6期,题为“海洋科学中的大数据”。本期简报指出海洋科学正在迅速进入数字时代,并探讨了大数据,如高速率获取的、高维度多变量的海量数据,以推进海洋科学的潜在可能。 简报第一章探讨了海洋观测范围和规模的扩大,以及自动化采样和“智能传感器”,正在导致数据的不断累积。这为通过更复杂的、跨学科的分析来改变我们研究和理解海洋提供了机会,并为海洋资源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然而,更多的数据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有正确的数据来回答许多关键的科学问题,并就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作出科学、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进行了讨论。简报指出,为了提高海洋大数据财富的价值,大数据就必须公开共享、互操作,并将其整合到复杂的跨学科分析中,这些要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然而,海洋科学界还没有达到大数据革命的程度,“数据泛滥”带来了一系列独特的挑战,这对许多海洋科学家来说都是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在海洋科学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管理、计算基础设施和互操作性、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数据验证、培训和协作方面相关的瓶颈和机遇,提出应克服某些特定的挑战,以确保海洋大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并提供了大数据在支持海洋科学中应用的一些最新进展和案例。 第二章探讨了气候科学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特别着重于欧洲和全球计划,以整合用于全球气候谈判的碳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数据。第三章讨论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创建高分辨率、多学科的生境地图,以规划新的海洋保护区。第四章着眼于海洋生物观测,包括遗传序列、图像和水声数据,并呼吁建立一个全球连接的长期生物观测网络,以便利用大数据进行更复杂的跨学科分析。第五章论述了海洋和近海的食物供应,重点是水产养殖和利用人工智能管理海虱等暴发以及鲑鱼养殖。 为使海洋科学成为大数据驱动的学科,在第六章中,简报提出以下建议: ? 通过不断开发“智能传感器”以实现自动采样和数据处理,从而加强数据采集,以便机器能够收集更多的海洋数据。另外建议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以便进行更多的实时或接近实时的分析和决策; ? 通过更广泛地采用基于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用(公平)原则的社区数据标准和精心设计的数据管理计划,加强数据处理和管理,使数据具有机器可读性。建议更多地利用现有的海洋数据管理基础设施; ? 通过升级欧洲海洋数据管理基础设施,处理和交换更多的多学科和实时数据,提高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可访问性。这些基础设施应该包括更集成的云计算、数据存储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建议欧洲海洋科学共同体更多地参与开发虚拟研究环境和欧洲开放科学云倡议。建议这些基础设施应长期保持下去,多媒体和数字部门的计算技术应得到更多的跨学科应用; ? 通过新的激励措施和协议,如社会网络或数据影响因素,改善科学家、工业界和政府之间的数据共享 ? 通过发展数据科学家与海洋科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开发标准化模型和精心管理的社区数据集来培训算法,增加大数据分析的使用并确保数据验证; ? 通过建立新的区域和全球海洋科学网络,并巩固现有网络,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专门培训。建议培训数据管理员,以保持数据输入人工智能算法的质量; ? 以工作组的形式加强海洋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数据科学家和数据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作,让数据科学家参与海洋研究的设计。 (李学荣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