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是在微观到原子尺度揭示物质结构和功能的独特探测器。利用中子散射可以研究我们周围的世界、开发新的材料和工艺满足社会的需要。
2019年,欧洲三座中子研究反应堆永久关闭,致使欧洲先进中子源联盟(LENS)和欧洲中子散射协会(ENSA)在一份报告中发出警告,称“中子鸿沟”可能影响从物理、材料科学、化学到生物学、医学科学和工程等广泛领域的科学研究。欧洲的三个国家设施(即巴黎附近的莱昂布里渊实验室所使用的Orphée、柏林亥姆霍兹中心的BER II和奥斯陆能源技术研究所运营的JEEP II),主要为本国的研究人员服务,但也通过跨国接入方案接待了大量国际研究人员。反应堆的关闭让德国加兴的FRM II和法国格勒诺布尔劳厄-朗之万研究所(ILL)成为欧洲最后的主要中子研究反应堆。
根据LENS和ENSA联合发布的新闻稿,全球中子科学出版物的50%可以归功于来自欧洲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人员。在中子设施关闭之后,LENS和ENSA共同致力于新的愿景,以保持欧洲在中子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欧洲散裂中子源(ESS)将为保持欧洲在中子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做出贡献。ESS不基于反应堆的技术,而是代表下一代大型科学基础设施,但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满负荷运转。
ENSA主席Christiane Alba-Simionesco说:“我们必须让当前和下一代用户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利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欧洲散裂中子源,但总的来说仍面临着在使用机会大大减少这一问题。”
LENS主席兼劳厄-朗之万研究所主任Helmut Schober认为欧洲中子科学在过去50年中的突出贡献主要归功于紧密联系的设施网络。2019年关闭的三个反应堆都是网络的重要支柱,特别是BER II和Orphée,这两个反应堆实施了广泛的国际用户计划。我们已经实施了一些重大举措为设施的关闭做准备。ESS项目正在顺利进行,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提升其能力。此外,莱昂布里渊实验室将通过与其他设施和未来的ESS进行强有力的合作保持其中子研究活动。如果能保持适当水平的支持,欧洲就有望保持其世界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