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被调查,丰田召回,TA是电动车的“梦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8
  • 原标题:电动汽车“安全焦虑”挥之不去

    文 | 本报记者 王林

    近期,电动汽车行业负面消息频出,其中尤以美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最为引人注意,一方面该公司6月启动的全球大规模裁员导致股价震荡下行,另一方面美监管机构针对其车辆安全驾驶漏洞的调查于6月底全面升级,这给其品牌价值和后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一时间,日本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也出现了危机,其首款纯电动汽车上市仅一个月就因为存在漏洞而被迫全球召回,同时还因为对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的青睐而遭到欧洲投资者的抨击,认为其电动化战略“有所保留”。电动汽车行业似乎正陷入严重的“安全焦虑”。

    安全驾驶存在漏洞

    据了解,丰田召回其首款纯电动汽车bZ4X的原因是担心车轮脱落,此次召回适用于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所有bZ4X,约有2700辆。丰田表示,bZ4X在反复急转弯、紧急制动等操作时,固定轮胎轮毂的螺栓有可能会松动,产生异响,最严重的情况会导致轮胎和车辆分离。

    美国CNBC新闻网指出,丰田已经通过各种渠道通知bZ4X车主,此举导致该公司在东京股交所的股价下跌,目前问题仍在调查中。

    对深耕新能源汽车多年的丰田而言,将一款连车轮都没有调试好的新车推向市场,足以显示出其抢滩电动汽车市场的匆忙。一直以来,丰田都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而闻名,召回bZ4X的举措无疑给其后续发展带来更多阻力。

    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也存在“安全漏洞”,目前正在接受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调查。NHTSA表示,特斯拉所谓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存在巨大漏洞,在调查的总共392起辅助驾驶导致的事故当中,特斯拉占到了273起。路透社指出,这次调查的最坏结果是可能召回至少83万辆特斯拉各型号电动汽车。

    经济低迷放大影响

    事实上,自6月宣布全球裁员10%并暂停所有招聘活动以来,围绕特斯拉发展乏力的声音不绝于耳。业界普遍认为,特斯拉大裁员与美国经济低迷、供应链短缺存在直接关系,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日前就经济衰退风险发出警告,称美国很可能已经陷入持续长达18个月的衰退,目前该国通胀率已位于40年来的高位。另外,特斯拉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和德国柏林的新工厂难以增加产量,导致其面临着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福布斯网汇编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特斯拉股价今年已下跌超过40%。

    美国经济的萎靡已经开始波及那些刚上市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上市不到一年的美国商用电动汽车制造商ELMS,已经于6月中旬申请破产保护。这是美国首家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方式寻求上市而最终破产的电动汽车公司。SPAC是借壳上市的创新融资方式,SPAC作为一个上市平台有资金但没有实质业务,目标公司有实际业务但没有资金,二者通过合并实现快速上市。随着经济持续下滑,这种“烧钱”的上市方式资金流消耗得非常快,但实际产品或业务却跟不上节奏,最终导致企业扩张失败。

    美国CNBC新闻网指出,其他通过与SPAC合并上市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目前也都承受着资金耗尽、退市的压力,并且面临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

    混动和纯电动博弈

    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焦虑还来自于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和纯电动技术之间的博弈。支持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一方认为,汽车行业电气化转型不能走弯路,强推油电混合动力实际上是在拖延时间,进而破坏行业向纯电动汽车的转型。赞成采用油电混动技术的一方则表示,供应链、电池金属短缺等挑战,直接拉升了电动汽车的整体成本,加上系统漏洞和安全驾驶等方面问题频发,“可油可电”且同样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混合动力车型更容易让人接受。

    作为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的主要支持者,丰田日前就遭到了其欧洲主要投资方的强烈抨击,称其电动汽车转型战略并未付出全力。

    据了解,自1997年推出混合动力汽车以来,丰田一直更为专注油电混动技术,得益于涉足过早,该公司在没有销售一辆纯电动汽车的情况下,单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欧洲汽车制造商中处于最低水平,这也促使丰田将混合动力汽车视为向纯电动过渡的最为环保的汽车产品。

    虽然丰田计划投资350亿美元转向电动汽车,并希望到2030年每年销售350万辆电动汽车,但该公司并不打算彻底放弃油电混动技术。截至今年4月,丰田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约为95万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占比超过95%。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guonei/2022/07/18/detail_20220718125471.html
相关报告
  • 《特斯拉召回超8万辆电动汽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25
    • 11月2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生产日期在2013年9月25日至2020年11月21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电动汽车,共计67698辆。   召回原因为部分车辆由于软件问题,可能出现动力电池电压感测回路反馈电压与电砖真实电压不一致,导致电池管理系统误判,车辆屏幕显示“需要维修”、“安全停靠车辆”等警示,车辆会逐步停止动力输出,极端情况下可能增加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原文如下: 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及部分进口和国产Model 3电动汽车 日前,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以下车辆。 一、生产日期在2013年9月25日至2020年11月21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电动汽车,共计67698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由于软件问题,可能出现动力电池电压感测回路反馈电压与电砖真实电压不一致,导致电池管理系统误判,车辆屏幕显示“需要维修”、“安全停靠车辆”等警示,车辆会逐步停止动力输出,极端情况下可能增加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升级后的车辆增加了感测回路电压误报的判断能力,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在行驶过程中检测到电压感测回路异常,车辆会保持持续的动力输出直到当前驾驶循环结束并驻车,建议用户按照车机提示将车辆驾驶至安全位置或靠边停车。对于无法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实施召回的车辆,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将通过特斯拉服务中心联系相关用户,为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二、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19年11月22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3电动汽车,共计2736辆;生产日期在2019年10月14日至2022年9月26日期间的部分国产Model 3电动汽车,共计10127辆。 本次召回是针对因售后维修和保养而拆卸过第二排座椅中间安全带的车辆,在服务中心重新安装安全带固定螺栓时,部分车辆中间安全带和左侧安全带卡扣装置的固定部件可能未被穿入连接螺栓。这些车辆如果发生碰撞,安全带将无法发挥约束作用,增加乘员在事故中受伤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检查第二排座椅中间安全带装置,如果发现中间安全带和左侧安全带卡扣的固定部件未被正确安装,将重新按照规范安装,以消除安全隐患。
  • 《上半年汽车召回:电池隐患是新能源汽车召回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4
    • 导读: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召回中,除了特斯拉以外,有3批次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受调查影响,奇瑞、江西昌河、力帆决定采取召回措施。可见,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监督力度在不断提升。   2020年已过半,回顾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召回情况,召回数量呈现同比增长。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统计,从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国内汽车市场共发起67批次召回通告,涉及41个品牌共计322.14万辆缺陷汽车被召回,同比上涨16.7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琰表示,中国是全球汽车规模最大的市场,不可避免会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而汽车召回则可以倒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德系、日系品牌召回频率仍较高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德系品牌无论是召回次数还是总量都高于其他品牌。德系品牌累计发起29批次召回通告,共召回138.3万辆,占今年上半年召回总量的43.1%。主要为奔驰、宝马、大众、奥迪、兰博基尼、宾利等品牌。   从召回车型来看,奔驰品牌延续汽车召回榜榜首位置,上半年以78.8万辆成为乘用车召回量最多的品牌。多达11起的召回,几乎覆盖奔驰国产和进口全系热门车型,其中在6月底发起了今年上半年规模最大的召回,涉及近67万辆缺陷汽车。   此外,今年上半年,大众品牌也进行了9批次召回,累计召回47.1万辆。   日系车紧随德系之后,今年上半年10批次通告共召回137.1万辆,占比42.7%。5月29日,本田汽车单次召回超77万辆,是今年国内单次召回数量最多的一次。而本田此次召回也几乎涵盖了全系国产车型,主要的问题是由于燃油泵问题,可能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发动机熄火。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在上半年中召回频率较低,共展开11批召回,涉及11个品牌、累计6.56万辆缺陷车辆,较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8.42%。其中,一汽奔腾B30因火花塞问题召回车辆45406辆,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最大规模的召回事件。   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实施16年来,召回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常态,大部分车企不再羞于公布自己的产品缺陷,并积极对缺陷车辆进行召回。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时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二季度召回数量较多。德系、日系车企的召回数量庞大,但都采取了正常主动召回的措施。这体现了企业对产品质量方面的特别关注,尤其对细节要求比较高,这也体现了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   燃油系统问题为上半年大规模召回事件主因   在今年上半年的大规模召回事件中,召回原因都与燃油系统问题相关,总占比超六成。这其中主要涉及两类,一是因燃油泵故障而几乎全体“沦陷”的本田汽车,二是因高压燃油泵与低压燃油管结合处渗油导致召回的奔驰汽车。   除了燃油系统之外,软件问题也在汽车新四化发展背景下凸显出来。随着车载电器设备越来越多,软件系统逐层叠加,让原本简单的机械产品变得复杂,随之而来的便是故障频率的逐渐攀升。今年上半年,因软件相关故障展开的召回数量进一步扩大,占到了上半年召回总数的5.28%,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2个百分点。   此外,今年以来,由高田气囊缺陷引发的召回事件进一步降低,国内只有部分捷豹和斯巴鲁车型出现召回。   在崔东树看来,现今消费者对汽车的整体安全性给予了更高关注;与此同时,随着国际车企在中国生产规模的扩大,零部件本土化水平逐渐提升,召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倒逼自主零部件企业改进质量问题。   电池隐患是新能源汽车召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传统汽车,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召回数量和批次并不多。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共4批次召回1.43万辆。召回车型包括奇瑞艾瑞泽7e、特斯拉Model X、江西昌河北斗星电动汽车、力帆650EV300纯电动车。其中,电池隐患是召回的重要原因之一。   崔东树向记者指出,在以往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电池领域的隐患问题亟待解决。这些召回是对电池安全问题进行消除,体现了新能源车企在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对原有的问题逐步改善。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汽车召回制度是比较完善的,目前主要问题在于处罚力度偏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车企如未按照规定备案有关信息、召回计划或提交有关召回报告的,将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最多可罚20万元人民币。这个处罚力度相对大体量的汽车行业来讲还是偏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召回中,除了特斯拉以外,有3批次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受调查影响,奇瑞、江西昌河、力帆决定采取召回措施。可见,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监督力度在不断提升。(来源:中国汽车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