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鑫、王东晓团队揭示了太平洋十年振荡(PDO)和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变化对登陆中国沿岸台风频数变化的潜在影响。
研究发现,1965年至2010年间的每年7月至9月登陆中国沿岸的台风数量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按照登陆台风频数划分为3个显著变化阶段:1965年至1978年(I,偏高);1982年至1995年(II,偏低);1998年至2010年(III,最高)。 登陆中国沿岸偏多的I和II两个年段均处于PDO的负位相。在PDO负位相期间,西北太平洋有气旋式环流异常,在其北部为异常东风,有利于台风西行登陆中国沿岸。在III年段,登陆中国沿岸台风个数明显高于同为负位相的年段I,这与年段III期间热带印-太(10 o S-25 o N,50 o E-150 o E)海温偏暖有关。南海和西北太平洋(10 o N-20 o N)受东南气流异常控制,有利于台风登陆我国华东和华南沿岸。 研究成果有利于对台风活动的变化特征的理解,为台风预报及我国沿海区域防灾减灾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 Climate Dynamics 上。 该研究得到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创新 研究 群体 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