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级半导体技术引入光谷 显示屏将能在汉“印刷”》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2-01
  • 未来,显示屏或许会像类似报纸印刷一样,“印”在塑料薄片上。1月,科控集团与英国专注于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团队签约,股权投资该技术,并引入湖北,正式落户东湖高新区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

    你我手中的手机屏、眼前的电脑屏,无论是液晶显示或其他显示,都需要由薄膜晶体管(TFT)进行驱动。TFT基板是显示屏这座大楼的“地基”,现阶段,打“地基”,需要高温工艺,并要在玻璃基板上进行。而未来,在诸如塑料的柔性衬底上、采用低温工艺制备“地基”成为挑战。

    有一种前沿技术,用“印刷”工艺,代替传统的真空工艺。有机薄膜晶体管技术,可采用低温低成本溶液法或印刷工艺加工,采用类似于报纸印刷工艺的卷带式工艺,将TFT“地基”大面积“印刷”在任意材料表面,显示屏可以像画布一样卷曲。目前,该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和日韩等国家手中,其中,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雷·费舍尔团队已掌握该技术上游核心材料、工艺及器件技术,在英国成立了NeuDrive公司,湖北黄冈籍的华中科大本科校友冯林润,自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剑桥大学访学后,在该公司担任副总裁,他们一直在全球寻找资本和市场,希望将这一梦幻般的技术进行产业落地。

    同在英国,湖北人王卫国任董事长的武汉科控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驻扎伦敦科技城,搭建起一座全欧洲最大科技创新中心“科控全球”。去年4月,东湖高新区海外揽才活动中,两只“九头鸟”在伦敦碰头了,60后的王卫国决定和80后的冯林润合作,让楚才回家。

    2017年底,科控进行现金股权投资、冯林润担任CEO的武汉新驱创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汉注册,企业估值超亿元人民币。1个月后即正式运营,1月30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他介绍,包括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前飞利浦显示团队负责人等在内的英国团队,都将加入他的团队。超过10项全球授权专利的所有权,全部转移落户湖北,填补国内空白。

    冯林润介绍,预计今年年底,该技术中试线将在湖北咸宁完建。他说,湖北新型显示产业链齐备,中试线完建一年后,中国首个采用溶液法制备的有机薄膜晶体管技术的柔性显示屏,或在湖北诞生。该技术制造的核心半导体元器件,可以用于包括柔性显示和生物传感器在内的诸多领域,在不久将来,可以贴在衣服上的手机,可以卷起来带走的显示器,可以用来检测各种病毒的柔性低成本传感器,将从湖北走向世界。

相关报告
  • 《TCL集团更名TCL科技,半导体显示及材料龙头再升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1-14
    • 1月13日,TCL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名称“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对应证券简称变更为“TCL科技”,英文简称为“TCL TECH.”。公告称,本次更名系因2019年初已完成资产重组,“TCL科技”更符合公司的业务构成及经营现状,同时也更能清晰准确表达“公司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产业集团”的愿景和战略定位。 2019年1月7日,TCL集团重大资产重组通过股东大会;2019年4月,重组标的资产完成交割;2019年11月,华星光电正式更名为“TCL华星”。自重组通过,市场上即呼声不断,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常有投资者建议业务重组后上市公司应该更名为华星光电,既能反映公司当前的定位,又可与终端业务作出明确区分。也多次有媒体在与高管访谈时,提出TCL集团应该改名了,强化上市公司与半导体显示行业的直接关联性。 中国网报道认为,尽管TCL集团更名符合资本市场及媒体的一致预期,但更名时点选在重大资产重组后的一年,既像是对过去的总结,更像是定位科技战略的开幕式。 持续聚焦高科技显示发展 已建立规模和效率优势 TCL在半导体显示技术领域的投资实际上可追溯到10年前,当时为了顺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方向,TCL决定投资245亿元自主建设TCL华星;2011年,TCL华星项目第一条8.5代TFT-LCD显示器件生产线在深圳光明新区正式投产;随后2013年建设了第二条8.5代线,2014年以来,TCL华星相继在湖北武汉“光谷”建设了6代LTPS面板生产线、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在惠州仲恺高新区建设了惠州华星高世代模组项目、在深圳光明建设了11代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 2019年9月,TCL华星印度模组项目正式动工,标志着TCL华星国际化布局的开端。这10年来,TCL华星累计总投资超过1800亿,形成大中小全尺寸的面板生产线布局,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三大的电视液晶面板厂商。 目前,TCL华星的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三,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第二,AMOLED产品已量产出货。而自投产以来,TCL华星一直保持业内领先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去年三季度,全行业大尺寸巨亏之时,华星依然有2.8亿元的单季净利,其管理效率也让业内人士交口称赞。 抓住产业转移机遇 聚焦主业正当时 十年来,全球面板产能逐步往中国大陆市场转移,根据IHS数据,2017年中国TFT-LCD产能首次超过韩国成为全球最高,且后续新增的LCD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市场。 目前以TCL华星为主的中国面板厂已经在液晶显示领域具备了绝对的规模和效率优势,在上游的主要材料领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竞争力的本土化配套供应,与下游强势崛起的中国品牌终端厂商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国内面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优势逐渐凸显。近期三星、松下、LG等日韩厂商相继退出或是减少LCD面板的生产,TCL集团将是主要受益者。在此次产业大规模转移前,TCL华星即开始加大产业布局,持续投入11代线的产能,强化大尺寸的成本竞争力,形成了32吋、55吋、65吋、75吋、86吋等多款优势产品,占据三星、索尼以及国内主要电视机厂商高端产品体系的供应。 自年初剥离终端及其配套业务至去年年底,TCL集团的股价上涨了87%,既可以理解为资本市场对重组事项的认同,对单纯半导体显示投资标的和逻辑的认同;也可以理解为TCL集团选择了较为合适的时机推动战略聚焦,在产业转移趋势已定之时以显示技术的科技企业定位面向世界。 研发投入保障可持续发展 打造全球领先科技企业 重组完成后,TCL集团将定位于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 今年的CES即可看出TCL集团与以往大不相同,拿出了多款全球领先的产品:应用TCL华星Mini LED技术的中国首款8K QLED电视、TCL华星和广东聚华联合研发的全球首款31英寸喷墨打印可卷绕柔性样机、应用TCL华星AMOLED柔性屏的TCL通讯首款7.2英寸5G折叠屏手机。 这可能是TCL华星面向未来10年的产品、技术、生态领先的开始。TCL华星研发投入占比不断提升,TCL研究院在深圳、西安、香港、武汉有四个国内研究中心以及欧洲、美国两个国外研究中心,TCL的OLED材料已开始量产、QLED材料开发全球领先,从事印刷打印研发的广东聚华是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TCLTECH.”名副其实。 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等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起到信息传递和交互界面作用的显示产业愈加凸显其重要性。TCL集团聚焦发展这一技术、资本密集产业,将为中国显示产业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此次更名为“TCL科技”,既可增强投资者对其主营业务的理解、缩小市场对公司业务的认知偏差,同时也能准确反映TCL集团的业务内涵和战略定位,推进包括半导体显示业务在内的核心基础高科技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
  • 《150亿元项目花落光谷 全球最大LTPS单体工厂产能刷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2-06
    • 12月3日,在武汉市第四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上,武汉华星光电与东湖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在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投资扩建第6代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t5项目,预计总投资150亿元。 据悉,该产线采用触摸屏技术、MiniLED背光显示技术、LTPO技术等,主要生产以LTPS(低温多晶硅)TFT-LCD为主的中小尺寸显示器件,涉及车载、笔电、平板、VR显示面板等高端显示产品。 目前,武汉华星光电产能5.3万大张每月,是全球最大的LTPS单体工厂,项目建成后将再增加产能4.5万片每月, 发挥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助推光谷成为国内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提高对产业链上下游带动能力。 武汉华星光电已建成两条高端面板产线。其中,t3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是国内首条6代LTPS显示面板生产线,t4项目于2017年开工建设,是国内首条主攻折叠显示屏的6代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目前t3和t4项目均达到设计产能。 2020年,武汉华星光电产值126.44亿,是湖北首家产值超百亿的半导体显示企业。此次增建一条6代LTPS LCD,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华星在中小尺寸产线的布局,提升其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的竞争力。 据悉,随着华星光电、天马等项目加速聚集和发展,光谷已成为国内新型显示产业重要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