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Materials & Interfaces】单晶合成技术增强锂二次电池耐久性》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07-18
  • 最近,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研究小组展示了一种单晶合成技术,可以显着延长电动汽车正极材料的使用寿命。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期刊 ACS Materials & Interfaces 的网络版上。

    锂(Li)二次电池通常用于电动汽车,通过锂离子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运动,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通过发电将化学能释放为电能,从而储存能量。 由于锂离子存储容量高,这些二次电池主要使用镍(Ni)阴极材料。 传统的镍基材料具有多晶形态,由许多微小晶体组成,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会发生结构退化,从而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生产 "单晶 "形式的阴极材料。 将镍基阴极材料制成单个大颗粒或 "单晶体",可以提高其结构和化学稳定性以及耐用性。 众所周知,单晶材料在高温下合成后会变得坚硬。 然而,合成过程中硬化的确切过程以及发生硬化的具体条件仍不清楚。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用镍阴极材料的耐用性,研究人员重点确定了合成高质量单晶材料的具体温度(称为 "临界温度")。 他们研究了各种合成温度,以确定合成镍基阴极材料(N884)时形成单晶的最佳条件。 研究小组系统地观察了温度对材料容量和长期性能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在某一临界温度以下合成的传统多晶材料,在二次电池中长期使用容易发生降解。 然而,当合成温度高于这一临界温度时,就能很容易地生产出高质量的单晶体,从而获得寿命更长的材料。 在此过程中,材料内部晶粒尺寸增大,材料内部的空隙被密集填充。 经过致密化处理的单晶体非常坚硬,在较长时间内不易降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其耐用性。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小组证实,在临界温度以上合成单晶体是一种更有利的材料设计策略。 他们还提出了合成高质量单晶体材料的有效方法。

    原文链接: Kyoung Eun Lee et al, Comparison Study of a Thermal-Driven Microstructure in a High-Ni Cath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ritical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for Polycrystalline and Single-Crystalline Desig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4). DOI: 10.1021/acsami.4c00514

  • 原文来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4-07-crystal-synthesis-technology-durability-lithium.html
相关报告
  • 《美国哈佛大学研发了超强天然橡胶,其耐久性和抗开裂性显著增强》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5-05-30
    • 转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AZO Materials 5月23日消息,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了超强天然橡胶,其耐久性和抗开裂性显著增强。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名为“缠结物”(tanglemer)的橡胶,形似缠结的意大利面条,通过用缠结取代交联,提高了新产品的耐用性。当该橡胶出现裂缝时,长长的意大利面条状结构会通过相互滑动来分散应力。这使得更多的橡胶在拉伸过程中结晶,从而使材料更坚固,更耐断裂。研究结果显示橡胶抵抗裂纹形成的能力提高了四倍,整体硬度也提高了十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可持续性》(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
  • 《硒锚可以提高铂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耐久性》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9-09
    • 铂长期以来被用作催化剂以使氧化还原反应成为燃料电池技术的核心。但这种金属的高成本是阻碍燃料电池与更便宜的汽车和家庭供电方式竞争的因素之一。 现在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铂基催化体系,它比传统的商业体系更耐用,并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从长远来看,新系统可以降低生产燃料电池的成本。 该研究于7月15日在ACS期刊Nano Letters上发表,该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解决铂催化剂降解的关键原因之一的可能的新方法,即烧结,即铂颗粒迁移和聚集在一起的过程,降低铂的比表面积并导致催化活性下降。 为了减少这种烧结,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方法,使用元素硒将铂颗粒固定在碳载体材料上。 “有一些减少烧结的策略,例如使用尺寸均匀的铂颗粒来减少它们之间的化学不稳定性,”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研究生曹正明说。 “这种使用硒的新方法在铂和碳载体材料之间产生了强烈的金属 - 载体相互作用,从而显着提高了耐久性。同时,铂颗粒可以使用并保持在较小的水平,从而获得高催化活性。比表面积增加。“ 该过程开始于将纳米级的硒球加载到商业碳载体的表面上。然后将硒在高温下熔化,使其扩散并均匀地覆盖碳的表面。然后,使硒与盐前体反应生成铂,以产生直径小于2纳米且均匀分布在碳表面上的铂颗粒。 硒和铂之间的共价相互作用提供了将铂颗粒稳定地固定在碳上的强大联系。 “由于其作为催化剂的高活性和耐久性,所得到的催化剂体系非常显着,”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Wallace H. Coulter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和Brock家庭主席Younan Xia说。 由于纳米级铂的比表面积增加,新催化体系最初显示出比现有商业铂 - 碳催化剂的原始值高3.5倍的催化活性。然后,研究小组使用加速耐久性测试对催化系统进行了测试。即使在20,000次循环的电势扫描之后,新系统仍然提供的催化活性是商业系统的三倍以上。 研究人员在耐久性试验的不同阶段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为什么催化活性仍然很高。他们发现硒锚有效地保留了大部分铂颗粒。 “经过20,000次循环后,大部分颗粒残留在碳载体上,没有分离或聚集,”曹说。 “我们相信这种催化体系作为提高铂催化剂耐久性和活性的可扩展方式具有巨大潜力,并最终提高了将燃料电池用于更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文章发布于2019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