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和侵入方法的国际比较健康有效性(ISCHEMIA)试验:理论依据和设计》

  • 来源专题:心血管疾病防治
  • 编译者: 张燕舞
  • 发布时间:2018-04-23
  • 背景:比较有无血运重建的最佳药物治疗策略的既往试验尚未显示,血运重建可减少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SIH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然而,这些试验只包括参与者,随机分组之前已知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并没有包括足够数量的伴有严重局部缺血的参与者。目前尚不清楚常规侵入性方法是否提供增量值而非保守方法,导管留置于中度或重度局部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失败。

    方法

    ISCHEMIA试验是一项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支持的一项试验,旨在比较初始侵入性或保守治疗策略,用于管理SIHD患者伴有中度或重度缺血的压力测试。5179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主要排除标准包括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 / min,近期心肌梗死(MI),左室射血分数<35%,左主干狭窄> 50%或基线时不可接受的心绞痛。绝大多数肾功能正常的参与者首先接受盲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以排除左主干病变(CAD)和无梗阻性CAD的患者。所有随机参加者都接受二级预防,包括生活方式建议和最佳药物治疗(OMT)的药物干预。根据当地心脏团队的选择,在可行的情况下,参与者随机接受有创策略,进行常规心导管检查,然后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手术的血运重建术,以达到最佳血运重建。随机接受保守策略的参与者仅在OMT失败时接受心导管术。主要终点是心血管(CV)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治疗、心力衰竭住院治疗或复苏心脏骤停复合终点。假设主要终点将在4年内发生在保守组的16%,估计power超过80%从而检测主要终点减少18.5%。次要终点主要包括CV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组成、临床净效益(主要和次要终点与卒中合并)、心绞痛相关症状和特定疾病的生活质量、北美参与者的成本效益评估。正在同时进行晚期慢性肾病患者和记录有缺血和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的辅助研究。

    结论

    ISCHEMIA将提供新的科学证据,说明在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SIHD)患者和中度或重度缺血患者中加入最佳药物治疗时,创伤性管理策略是否能改善临床结果。

相关报告
  • 《比较CEA和CAS治疗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来源专题:心血管疾病防治
    • 编译者:张燕舞
    • 发布时间:2019-11-28
    • 该研究旨在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在有症状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4-2015年12月期间行CAS或CEA治疗的47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266例CEA,205例CAS)。绝大多数患者颈内动脉存在明显狭窄(92.1% CEA vs 87.8% CAS)。9.8%病例中观察到对侧颈动脉闭塞 (2.6% CEA vs 17.7% CAS)。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EA组发生了9例脑卒中事件(3.4%),CAS组发生了8例(3.9%),其中3例为致死性事件,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的死亡风险均不高,有症状患者的卒中发生率高于无症状患者(HR=3.03)。CEA在预防卒中上与CAS等效,但伴随更高的颅神经麻痹、入路部位血肿以及其他非卒中并发症发生率。有症状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更高,但与治疗方法无关。
  • 《医生和护士表示需要实现医疗保健的有效数字化转型》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李涵霄
    • 发布时间:2023-04-25
    •   技术在改变医疗保健以及临床医生如何处理数据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可用,从患者护理决策到社区健康维护,临床医生需要更多的支持来帮助分析。借助综合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工具,全面优化护理服务变得更加可行,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效果。爱思唯尔健康市场部总裁Jan Herzhoff探讨了技术如何在医疗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以及临床医生如何使用海量数据发挥作用。   据统计数据显示,47%的美国医护人员计划在2025年前离职,全球74%的临床医生预测护士短缺,68%的人预测十年后医生短缺。爱思唯尔邀请来自111个国家的近3 000名医生和护士就未来十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发表见解,其中许多挑战和机遇与新技术和新兴技术有关。调查结果形成了爱思唯尔的《未来临床医生》报告,报告探讨了影响医疗保健未来及其数字化转型的全球趋势和变化。   如今,技术在改变医疗护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未来临床医生》报告,全球88%的临床医生都认为,与十年前相比,精通技术在当今日常工作中更为重要。   展望未来10年,临床医生相信获得“技术素养”将是最有价值的工具,排名甚至高于“临床知识”。然而,临床医生仍然敏锐地意识到最近数字医疗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调查结果强调,69%的全球劳动力担心数字健康技术的广泛使用将成为另一个负担。尽管存在这些担忧,临床医生仍然看到了技术帮助提供最佳结果的潜力。这些见解为变革提供了路线图,并指出了在实现医疗保健有效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应关注的关键趋势。   1 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数据   数据在世界各个领域都呈爆炸式增长,其中医疗保健行业产生的数据量占比约30%。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专家预测,到2025年,医疗保健行业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数据来源。   数字健康工具的兴起增加了数据的丰富性,临床医生正在努力解决如何以有效的方式使用这些信息。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医生认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如何使用所有这些数据,全球83%的医生和护士表示,他们的培训应该彻底改革,以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此外,更多的研究和报告指出了对电子医疗记录(EMR)的不满,以及操作界面的困难使得医生对使用技术感到疲惫。针对这种冲突,我们应集中精力为临床医生、机构和患者创建可操作的大规模数据。   通过减少碎片化,努力弥合数据孤岛,增强数据共享和连接,并扩大数据规模以支持患者护理和治疗决策,我们可以使数据为医疗系统服务。我们还应扩大关注采集数据:人口层面的数据、可以汇集的小数据、临床试验的研究数据,以及健康应用程序的数据。   2 数字环境中的同理心与公平   尽管许多人重视数字健康,但《未来临床医生》报告的数据显示,64%的临床医生担心新技术会加剧健康不平等。目前关于利用数字技术改善中低收入地区和人口生活的影响的报告不断增加,但在整合新兴技术和达到卫生公平中仍有很大的空间。医疗保健行业不仅需要支持临床医生的培训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必须支持患者。   许多人认为,同理心以及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是平等的基础,对于在临床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至关重要。然而,58%的临床医生认为远程医疗将对他们展示同理心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要探索将健康公平考虑纳入新技术,那么在产品研发之初就考虑公平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经历过疾病的医护人员对生病的患者变得更加同情一样,我们需要为临床医生提供工具,帮助他们体验、理解并沉浸在患者体验的现实中。例如,模拟技术使接受培训的护士能够在情感上体验真实的患者场景。创建代表不同背景和文化的虚拟患者,可以让学习者练习对话技巧和对患者群体的同理心,以及治疗沟通。这将大大有助于确保技术的使用促进对患者需求的多样化考虑。   3 技术赋能临床决策和个性化护理   在接受调查的3000名临床医生中,超过一半的人预测他们将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做出大部分临床决策。同样的数字预计,实时患者分析对个性化护理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预测,数字健康技术的广泛使用将成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负担,58%的美国医生预计未来的大多数咨询都是远程的,我们需要确保我们支持这一举措,采用正确的系统和基础设施,以增强未来精通技术的临床医生的能力。如果在设计技术时充分考虑到临床医生和患者,并得到足够的培训支持,我们将能够利用技术为医疗保健提供巨大潜力。   4 数字优先的未来将建立在需求和信任之上   过去的十年向我们展示了技术对护士、医生、患者和医疗系统的重大影响。这是通过提高临床医生与患者关系的透明度和信任来实现的。为临床医生提供可信和可靠的信息,并让患者拥有更多的数据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