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涨跌互现因为希望中美谈判陷入僵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04
  • 周二油价涨跌不一,因为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似乎没有出现军事摊牌,美中贸易谈判双方都发出了和解的暗示,表明可能会出现崩溃。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0755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70.40美元,上涨38美分或0.24%。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0.6%。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60.92美元,下跌12美分或0.2%。WTI周一收盘下跌1%。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谈判似乎在上周取得了成功,但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美国指责北京寻求巨大的,最后一刻的变化。

    中国周一无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出的警告,并转而对包括冷冻蔬菜和液化天然气在内的一系列美国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

    但中国政府的高级外交官,国务委员王毅周一表示,北京希望达成妥协:“两国谈判小组都有能力和智慧来解决彼此的合理要求。”

    特朗普周一表示,他预计将在6月底举行的G20峰会上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并“举行非常富有成效的会议”。

    Vanda Insights的分析师Vandana Hari说:“市场参与者越来越不得不做出自己的猜测,并在各行之间进行阅读,以应对金融市场的最新一波波动。”尽管上周在贸易谈判中遭遇重大挫折,但美国总统的评论可能会倾向于支持乐观主义者的平衡,他们继续预期和解。

    周一油价上涨超过每桶1美元,但随后华尔街下跌,因为美中谈判的负面转折吓坏了投资者。

    在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称,其中两艘油轮是周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沿海遭受袭击的油轮之一,称这是为了破坏全球石油供应。

    一名美国官员称,伊朗可能是罪魁祸首。 德黑兰卷入了与美国就更严厉的美国制裁进行的不断升级的口水战,这些制裁削减了石油出口并收紧了全球供应。伊朗官员否认对此事件负责。

    全球五分之一的石油消费量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从中东原油生产国流向全球市场。

相关报告
  • 《产油国谈判陷僵局致国际油价下跌》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1-07
    • 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新一轮部长级会议陷入僵局,国际原油期货价格4日收盘时显著下跌。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90美元,收于每桶47.62美元,跌幅为1.85%;3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71美元,收于每桶51.09美元,跌幅为1.37%。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4日以视频方式举行部长级会议,各方未就今年2月上调原油产量达成一致。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认为由于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应继续增产,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尼日利亚和阿联酋则主张保持产量不变。由于谈判陷入僵局,欧佩克方面表示,延长原本为期一天的会议,将在5日继续就增产问题展开讨论。按照去年12月3日达成的协议,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今年1月日均增产50万桶,各方每月将举行部长级会议,以评估市场状况并决定下个月的产量调整规模,每月调整幅度不超过日均50万桶。
  • 《石油价格战会打爆美国页岩油气吗?》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3-18
    • 1. 供需决定油价趋势,政治博弈决定波动率    原油作为大宗商品,与一般商品一样会价格波动,更重要的是,也具有政治与金融属性。原油价格波动的核心逻辑依然是供需,但政治因素会在供需基础上扩大油价波动幅度。   也就是说,如果供需决定了趋势,那政治博弈决定了波动率。这次油价波动也不例外。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受疫情全球扩散影响,潜在需求回落,从趋势上油价当然敌不过需求回落影响,于是 1月以来价格持续下行,尤其2月20日以后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油价同美国债利率一同快速下行,不足为怪。然而俄沙之间的政治亦或商业博弈, 3月9日推动油价创下1991年以来最大当日跌幅。这时候油价核心矛盾转移到供给侧,全球目光转移到 OPEC及OPEC+如何收拾这场油价危机。复盘事情的演化,可能是这样的:一开始, 2月份OPEC提议应对疫情深化危机减产时,俄罗斯认为当前新冠疫情具有短期性,不足以深化减产。再叠加利比亚政治僵局带来的产量下滑,全球经济在央行货币宽松后进一步复苏,俄罗斯认为深化减产仍需进一步观察。从一开始的态度来看,俄罗斯就对减产比较排斥,认为其并未从减产中获得利益,反而会把市场份额让给美国。联合减产以来,沙特承担了主要减产任务,而俄罗斯产量稳定,美国原油产量与出口一直增加。2016年11月联合减产以来,OPEC产量维持在3200-3400万桶/天,2018年12月深化减产以来,更是一下子降到了不足3000万桶/天,其中沙特产量更是一度下降到900万桶/天。沙特带头减产,俄罗斯既然同意与沙特形成减产联盟,其产量自然也得约束一下,联合减产以来俄罗斯产量稳定在1100-1170万桶/天之间。2016年11月联合减产以来,沙特带头减产 。俄罗斯一边减产的同时,一边盯着美国。2016年11月以来,美国产量从880万桶/天上升到1280万桶/天,涨幅45%;出口量从40万桶/天上升到超400万桶/天,上涨900%。这让俄罗斯觉得,沙特在帮美国偷走自己的市场份额。处处受美国制裁的俄罗斯咽不下这口气。这是俄罗斯背弃沙特一个很重要原因。   2016年11月联合减产以来,美国页岩油产量与出口快速增长 。实际上,俄罗斯石油( Rosneft Oil)总裁谢欣多次跟普京谈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从政治因素考虑,普京还是选择了与沙特合作。沙特当然也希望俄罗斯支持其在中东地位,不仅国王萨勒曼2017年代表沙特首度访问俄罗斯,更是在减产上表现出十足的诚意。 撇开政治合作的因素,如单从商业上考虑,俄罗斯觉得吃了亏,不再联合减产,沙特自然没必要维持一个自己吃亏的联盟。 1986年、1997年沙特不是没有过“低价保额”的经历,这次只不过重演一次历史。    2. 不管有没有美国掺和,长期低油价对谁都不利    经济复苏和减产是油价企稳基础。这次油价在 2天内快速下挫15美金,创下1991年以来短期最大幅度下跌。油价下跌之快让人措手不及,心有余悸。2018年3月27日,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表示,OPEC组织与非OPEC产油国俄罗斯正在考虑签订一份期限为10年至20年的原油减产长期协议,以调控全球原油供应、稳定原油价格。不管有没有美国掺和,长期低油价对谁都不利。   当然,这一轮价格战的冲击,所处的环境毕竟跟前几次还是有不一样:   第一,大家都在试图摆脱对原油的依赖。   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已经上市,意味着沙特石油战略可能会发生调整,由原油的 “维持市场适度紧张”进一步转移到公司与国家现代化治理,摆脱对原油依赖的战略上来,俄罗斯也在实施这样的战略,摆脱“能源诅咒”,转轨经济。   第二,美沙俄三国的政治博弈跟之前不一样。   美国因为积累起来的高额政府债务,使得美元霸权地位受到一定影响,叠加美国在中东控制力逐渐衰弱,如果俄罗斯与沙特政治合作基础是限制美国在中东渗透,那么当前合作的政治基础有可能会被弱化,沙特需要新的理由与俄罗斯结盟,同时证明其不是在帮着美国提升市场份额。   第三,随着美国加入千万桶俱乐部,没有美国参与的 OPEC影响力逐渐衰弱,叠加天然气贸易的崛起,OPEC影响力不可与之前相比。如果这次俄罗斯不能回到谈判桌前,意味着OPEC影响力进一步削弱。    3. 需求淡季过后,油价或开启新一轮反弹    对于未来油价走势,历史演绎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非常相似。主要的考虑在于:   一方面,短期油价可能形成底部震荡格局,来逐渐消化供给侧的博弈。   从整个供需角度来讲,当前油价下跌突破了基本面。但即便是由供给侧冲击,叠加恐慌情绪推动的这轮下跌,并不会很快见底反弹。从价格结构上来看,当前油价只是刚刚进入 Contango结构(为原油期货跨期价差的概念,即近低远高的结构,意味着可以增加库存获利)。   另外,回顾 2014年因为减产协议未达成原油价格暴跌,漫长的2年时间才达成与俄罗斯联合减产,当前沙特要将俄罗斯重新拉回谈判桌也非易事。2季度将进入需求淡季,可能也会对油价短期反弹形成制约。   另一方面,当前油价不具备走弱基础,中长期油价依然维持全年 “N型”走势判断。   疫情形成的是阶段性需求冲击,并且全球其他国家不会采取类似中国的 “经济暂停”策略,随着全球央行货币宽松等逆周期调节政策,在债务杠杆可控背景下,需求将重启2019年底以来的复苏。   同时,利比亚、委内瑞拉、伊朗等石油输出受到限制,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速从 2018年8月份以来持续回落,不宜过于担心供应端冲击——毕竟沙特需要油价稳定沙特阿美股价,推进沙特2030愿景,俄罗斯同样也有50%-60%的出口来自油气出口。   2季度需求淡季过后,油价很可能开启新一轮反弹,当然还需持续观察彼时的油价结构、国债代表的需求走势来判断,短期中东地缘冲突同样会冲击供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