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号"量子卫星新进展:开展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10-0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与美国、澳大利亚科学家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对一类预言引力场导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检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对尝试结合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今天(20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在线发布了该重要研究成果。

    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和描述引力场的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然而,任何试图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进行融合的理论工作都遇到极大困难。科学家多年来进行了许多尝试,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但是这些模型的验证需要在目前难以达到的极端实验条件下才能进行,比如,极小空间尺度或者极高能量。近年来一些理论研究认为在引力场中演化的量子态会出现新奇的行为,并预言这些行为可以通过地星之间的纠缠分发进行检验。

    基于地星之间的量子态分发,潘建伟团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实验研究。2016年8月,我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得益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前期实验工作和技术积累,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对穿越地球引力场的量子纠缠光子退相干情况展开测试。最终,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实验设计和理论分析,令人信服地排除了引力导致纠缠退相干现象。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对尝试结合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理论进行实验检验,将极大地推动相关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大教授 潘建伟:所以利用墨子号在我们人类历史上首次开展这样的引力和量子力学这样一个界面的一种检验,所以它本身是有意义的。我觉得这样的话,会让很多理论物理学家去构建更多的模型,让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去检验这么一个引力和量子力学本身的背后的基础物理。

相关报告
  • 《量子纠缠纯化效率提高6000多倍 远超国际最好水平》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1-14
    • 当前,以量子信息科学为代表的量子科技不断进步,形成新的科学前沿,激发科技创新,孕育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颠覆性技术。 世界各国都对其高度关注,各大科技公司、研究院也纷纷布局。 我国作为科技强国,高度重视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突破了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来自中国科大的消息显示,近日,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南京邮电大学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质的超纠缠源,首次实现了11公里的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纯化效率比此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网络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据悉,在量子通信传输中,如何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对于这一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 其一是在几乎真空,量子信号损耗极小的外太空,利用卫星扩展量子通信距离。例如,我国于2016年成功发射了国际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验证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其二则是在光纤网络中使用量子中继器,将一段长距离光纤信道分割成多段距离比较短的信道,使得量子信号不再随距离的增加而指数衰减,从而扩展量子通信距离。 谈及量子中继,它是在噪声信道中实现长距离量子通信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国际上关于量子中继器研究的竞争非常激烈。传统量子中继器需要基于纠缠交换、纠缠纯化、量子存储三个必不可少的技术。 其中,量子纠缠纯化是量子中继中的关键操作,利用量子纠缠纯化操作可以从两份纠缠度较低的纠缠态中提炼出一份纠缠度较高的纠缠态。此前的纠缠纯化协议都是利用两对低纠缠度的光子对实现,而研究组与合作者提出仅需一对超纠缠光子对的纠缠纯化方案。 那么,如何提纯高品质的量子纠缠态? 研究团队通过制备出偏振和路径分别处于纠缠态的超纠缠光子对,并在11公里长的多芯光纤里进行纠缠分发,然后进行量子纠缠纯化操作。实验结果表明,分发后的偏振纠缠和路径纠缠初始保真度均为约0.665时,纯化得到的纠缠态的保真度可以提升到0.774,而初始保真度均为约0.771时,纯化后的保真度则可提升到0.887。 除此之外,研究团队首次将纠缠纯化用于量子密钥分发,使有效密钥率从0提升至0.371。 中国科大取得的这一成果可以说是迈出了纠缠纯化从实验室平台到远距离的关键一步,同时大幅提升了纠缠纯化效率,为将来实现高效率的量子中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 《“墨子号”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2-24
    • 作者:桂运安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18/12/23 9:09:2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 . “墨子号”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记者12月22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团队主导完成的“墨子号”卫星完成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以“卫星量子密码”为题报道了该成果,认为这项成果为建设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该成果于2018年1月19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被选为《物理评论快报》编辑推荐文章。成果由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等中国研究团队与奥地利科学院塞林格研究组合作完成,美国物理学会专门为该成果向全世界新闻媒体发布了题为“‘墨子号’量子卫星使洲际量子通信成为现实”的新闻稿。 中国和奥地利联合团队科研人员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由于信道的固有损耗,地面自由空间信道和光纤信道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距离被限制在数百公里级别。利用太空中光子的低损耗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