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在镇江丹阳成功并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23
  •   6月21日,江苏省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建山储能电站在镇江丹阳成功并网,标志着电网侧储能项目技术应用在江苏正式落地。

      该储能项目位于丹阳市110千伏建山变电站内,功率为5兆瓦、电池容量为10兆瓦时,占地面积1.8亩,采用全预制舱式布置,通过10千伏电缆线路接入建山变电站10千伏母线电网侧。

      作为缓解镇江东部地区2018年夏季高峰期间供电压力的措施之一,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结合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周期短、布点灵活的优势,在镇江东部地区实施储能项目建设,建山储能电站作为镇江8个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中的一个,自5月份开工以来就在紧锣密鼓的加紧实施。

      国网丹阳市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主任张江群介绍,丹阳占据镇江东部地区大部分负荷,建山储能电站的并网投运,不仅有利于缓解今年丹阳电网迎峰度夏期间的供电压力,还为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开发提供支撑,对于提高区域电网调峰调频能力、改善电网电压水平、提升供电质量和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建山储能电站作为江苏电力纵深推广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重要应用实践,项目配备了智能网荷互动终端、防孤岛保护和频率电压紧急控制系统等设备,可实现故障的快速切除,确保区域电网安全。

相关报告
  • 《江苏省首个用户侧全钒液流储能电站正式并网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29
    • 据悉,7月25日,江苏省首个用户侧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在常州溧阳正式并网投运。这座由江苏美淼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淼储能)设计、研发、生产、交付的的储能电站,把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采用更为安全长时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解决了光伏发电储能“痛点”,平滑电力输出动,实现了从技术成果到规模化产业化的重大跨越。 储能在能源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通过储能技术将不稳定能源变成稳定能源,成为电力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江苏中科智能院常务副院长马炘介绍,当前,储能技术种类很多,其中不受地理、空间条件,可以模块化部署的主要是电化学电池,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锂电池,二是液流电池。锂电池技术成熟、一次性投入低,但储能时长一般为2小时,并有发热、起火风险。全钒液流电池是目前技术成熟度最高的液流电池技术,具有本质安全性、保值率高、零成本无限增容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这套储能系统,可在常温常压下运行,尤其适合高安全、大规模、长时间储能需求,储能时长越长,度电成本越低。”美淼储能市场总监张锋博士说,全钒液流电池技术主要由电堆、钒电解液及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部件构成,本质安全,无起火爆炸风险,单次供电时长4至12小时,整体使用寿命长达20至25年。 据悉,本次交付的江苏省首个用户侧全钒液流储能项目,储能时长为4小时,设计使用寿命25年,年储能规模达18万度电,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将近45万吨。该项目与太阳能协同为工厂供电,可存储光伏超发电量,实现余电上网。同时,工厂可通过谷电充电、峰电放电的方式获得相应的经济补贴,有效降低企业能源成本,提高用电稳定性,降低总体容量需求。
  • 《南网首个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并网送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28
    • 11月20日,由深圳供电局组织、南方和顺公司投资建设的110千伏潭头变电站储能装置一次并网成功,成为南方电网首个并网送电的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 该工程的成功投运,可为深圳西部电网提供毫秒级响应,最大充放电时间可达两小时,提供10兆瓦时的储备电量,短时平衡约1000户居民客户用电,缓解电网建设困难区域的供电受限问题。 这是深圳供电局对综合能源商业模式的一次探索,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工作方案》,加快向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转型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 为电网建设困难区域供电受限提供解决方案 电化学储能是指通过化学介质,将用电谷期的电能储存至峰期使用的技术,主要用以缓解电网负荷高峰期设备重过载等问题。该类型的储能装置一般采用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作为电能储存的单元,与当前流行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同宗同源。 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是解决新能源消纳、增强电网稳定性、提高配电系统利用效率的合理解决方案。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它在充放电效率、使用寿命、适用性等方面均较常规电源更具优势。 据悉,深圳市建设用地面积仅为986平方公里,作为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城市电网之一,深圳电网长期受制于土地面积狭小的限制。传统模式下的电网规划建设十分困难,设备重载、局部电网供电受限情况日益严重,局部区域特别是西部片区全年多次出现负荷受限情况。 110千伏潭头变电站位于深圳宝安区松岗街道,属于用电负荷重载区。深圳供电局利用该变电站内空地建设电网侧储能装置,包括6台储能集装箱、3台箱式升压变压器、1台开关站集装箱,总占地约900平方米,最大功率5兆瓦。其中,由储能电池模块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双向逆变系统(PCS)、负荷监测终端等部分组成的储能集装箱是该装置的核心部分,可实现“谷期充电、峰期放电”功能。 该项目不仅可以缓解电网建设困难区域的供电受限问题,还具有提高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变电站内土地综合利用率等多方面优点,是一次综合效益最优的探索,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实践案例。 填补南方电网区域电网侧商用储能装置空白 储能装置的并网运行就相当于给变电站安装了一个大充电宝,具备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为深圳西部电网提供毫秒级响应。与传统机组相比,该类项目可以快速跟随系统负荷与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变化,及时提供功率支撑,有助于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带来的调频压力。同时还能提供旋转备用、电压调节等多种类型的辅助服务,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目前,我国电网侧储能装置尚未大范围推广,只在江苏省、河南省建成了部分示范工程。潭头站储能装置的送电,弥补了南方电网区域电网侧商用储能装置的空白,为今后南方五省区推广储能装置建设积累了经验。 深圳供电局将继续深入研究电网侧分布式综合能源的规划布局和关键技术,探索多种形式的综合能源项目,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下一步,深圳供电局计划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0兆瓦时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项目”,与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合作,探索电动汽车退役电池在电网侧的回收利用和相应的商业运作模式。(蔡京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