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科院夏青:农村污水必须走就地资源化新路》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21-04-30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工作、生活。与此同时,农村的人口逐年减少,一些地方的农村居住环境越来越糟糕,典型的情景就是排泄物、生活污水等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沟,不但破坏了景观,也给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埋下隐患。所以,农村污水治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农村污水必须从源头解决

    目前,我国仍有约6亿人住在农村,农村地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以上,这就意味着,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体人居环境的水平。

    夏青研究员从事一线科研工作多年,多次担任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对农村污水治理问题有深入研究。《环境与生活》记者问:“我们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个大背景下,您认为当前我国的农村污水应该如何处理?”对此,夏研究员娓娓道来:“所谓农村污水,一共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农家的生活用水;第二类是水产养殖,水产养殖一年有两次放水;第三类是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

    夏研究员进一步解释:“这三类的共同特点是必须从污染源头解决,不能像城市那样从尾端解决。农村治污决不能走城市集中处理的老路,必须代之以分散处理、分散利用,就地资源化、能源化的新路。其主要理由如下:第一,农村村庄分散,农户分散,不适合像城市这样修大型污水管网连接起来集中治理,必须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治理方式。第二,不同农村的水量多少都不同,有的村庄可能有一百户,有的村庄三户五户,基于这种情况,必须采用分散的、从源头治理的方式。第三,农村的排水去向决定了选用哪种治理技术,排出去的水要达到什么标准,这对技术的要求不一样。”

    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建设和运行中,有很多因素限制、影响、决定了技术的选择,夏研究员认为,“污水治理不能一刀切,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选出最优方案,既要实用、适用,还要经济实惠。”

    要根据污水来源和去向选技术

    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夏研究员明确指出,农村的污水处理不仅要从源头着手,还要考虑污水去向。

    污水的源头和去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夏研究员详细解释:“第一,我们从源头把水分成了绿水、蓝水、黄水、黑水、灰水。绿水是指从天空降下来的液态水;蓝水是存在天空中的蓝天白云中间的气态水,没有降下来的;黄水指尿液;黑水是指粪便;灰水是指洗衣服等用的水。因为农村不适合修建大规模污水输送管网,我们必须把黄水、黑水和灰水这三种水从源头分开,再根据分类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灰水可以排放到土地里渗透、蒸发;黄水在农村晒两三天后可以排进农田或菜地;黑水可以当肥料。第二,必须从源头考虑到污水的分类治理方式是不同的。第三,既然水的去向不同,那处理好的水只要达到其相应的排放标准即可。所以,治理污水要想省钱有效,不仅要结合污水去向,还要结合污水源头分类。”

    污水去向不同,其相应的水质要求也不同,只要达标即可排放。夏研究员认为,农村污水治理还要尽量做到资源化、能源化。“首先,农村污水治理的难点在于,治理思路、理念先要正确,在思路正确的基础上,农村污水治理在考虑无害化的同时,一定要考虑资源化和能源化。”

    夏研究员接着说:“其次,在选技术方案治理污水的时候,必须突出农村用水,因为农村在建污水处理工程后,在运营阶段可能会遇到运行费不足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把经济因素作为最重要因素的考虑。当然,也有很多地方只考虑经济因素,只选择最便宜的方案,不考虑资源化,这也不符合农村的需求。同时,农村污水处理并不是等级越高越好,要根据用途选择指标,别追求太高的标准。如果污水处理后的去向是补给地表水,那水质达到地表水的标准就足够了。所以,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一定要考虑污水的最终去向,不能盲目一刀切,盲目追求达到最高标准。”

    夏研究员还提醒:“最后,农村污水的治理工作不能只考虑农村污水,农村垃圾、化肥农药的利用等因素也要统筹考虑。现在,雄安农村使用低温热解焚烧处理装置处理垃圾,两个农民负责收集一个村两千户的垃圾,再送到焚烧炉焚烧。低温热解炉的好处是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节。目前,奥地利农村使用多年的垃圾气化炉也已经引入国内,气化炉对垃圾品种无要求,只要挑走无机物,剩下的有机物就可以直接气化,实现垃圾能源化。”

    “厕所革命”未来要资源化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厕所革命”批示,要求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厕所,从旅游系统开始率先改建。不久后,“厕所革命”也推进到农村领域。

    在采访的最后,夏青研究员总结道,要打赢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得做好以下四点:

    1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做好规划编制,合理选择技术模式。

    2 配合好农业农村等部门牵头的改厕工作,在方案编制、技术模式选择、设施建设和维护、排放标准制定等方面做好衔接。

    3 强化技术指导,指导各地加快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做好示范引导,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加快完善运维体系。

    4 治理黑臭水体,按“摸清底数、试点示范、全面完成”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相关报告
  • 《农业农村部印发《2019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

    • 来源专题:生活污水治理
    • 编译者:郑春晓
    • 发布时间:2019-04-12
    • 农业农村部于近日印发《2019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旨在努力提升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绿色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详情如下: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计划财务司、乡村产业发展司、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科技教育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种植业管理司、畜牧兽医局、渔业渔政管理局、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工作会议部署,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我部制定了《2019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19年4月2日 2019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要求,努力提升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绿色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制定2019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 一、推进农业绿色生产 (一)优化种养业结构。巩固非优势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适当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种植,调减东北地下水超采区井灌稻种植。继续优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适当调减西南西北条锈病菌源区和江淮赤霉病易发区的小麦。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以东北地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带为重点,继续扩大粮改饲政策覆盖面和实施规模,完成粮改饲面积1200万亩以上。(种植业司、畜牧兽医局分别负责) (二)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加快制定修订一批肥料安全性标准,制定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清理一批不适应的标准,制定一批绿色、优质、营养方面的行业标准和生产规程。推进按标生产,在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加快集成组装一批标准化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一批全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种植业司、畜牧兽医局、监管司分别负责) (三)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继续创建100家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总结推广畜禽清洁养殖工艺和适用技术。贯彻实施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举办全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现场会和高峰论坛。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实施传统池塘升级改造,推进养殖尾水治理。继续扩大稻渔综合种养规模。(畜牧兽医局、渔业渔政局分别负责) (四)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稳步发展绿色食品,严格准入门槛,加强证后监管和目录动态管理,加大绿色食品宣传和市场推介,提高品牌公信力。发挥系统优势,积极推动有机农产品认证和有机农业发展。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普查,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样板,打造一批乡土品牌。实施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广计划,开展消费引导和产销对接。(监管司牵头) 二、加强农业污染防治 (五)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确保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继续选择300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提炼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建设一批化肥减量技术服务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继续在苹果、柑橘、设施蔬菜、茶叶优势产区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将试点规模扩大到175个县,将实施范围扩大到东北设施蔬菜。对首批100个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系统总结技术规程、推广模式、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模式,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更大范围实施。(种植业司牵头) (六)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转变病虫防控方式,大力推广化学农药替代、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加快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应用步伐,进一步提高农药施用效率和利用率。大力扶持发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强化示范引领和技术培训,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在粮食主产区和果菜茶优势区,打造一批全程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带动引领农药大面积减量增效,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继续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种植业司牵头) (七)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组织开展2018年度工作考核,压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推行“一场一策”,确保2019年底,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0%,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在年底前达到100%。指导长江经济带、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等区域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力度。落实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七省整省(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协议,确保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实现畜牧大县全覆盖。组织开展种养结合试点,以长江经济带等南方水网地区为重点,促进粪污全量就近就地低成本还田利用。印发臭气减排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养殖场户减少氨挥发排放。(畜牧兽医局牵头) (八)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以东北地区为重点,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以县为单位推广深翻还田、捡拾打捆、秸秆离田多元利用等技术,推进秸秆全量利用,培育一批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市场化主体。探索秸秆利用区域性补偿制度,整县推动秸秆全量利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台账制度建设,搭建资源数据共享平台,为实现秸秆利用精准监测、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科教司牵头) (九)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加快出台《农膜管理办法》,强化多部门全程监管,严格农膜市场准入,全面推广标准地膜。深入推进100个县开展农膜回收利用,加强回收体系建设,加快全生物降解农膜、机械化捡拾机具研发和应用,组织开展万亩农膜机械化回收示范展示。探索建立“谁生产、谁回收”的农膜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科教司牵头) (十)强化耕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加快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制定分类清单,在江苏、河南、湖南三省率先完成。出台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荐技术目录,建设一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打造综合治理示范样板,探索安全利用模式。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休耕和退耕还林还草。构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以土壤重金属、农田氮磷排放、秸秆地膜为重点,开展监测评价,建立监测预警制度。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设施蔬菜净土工程,针对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突出问题,选择一批设施蔬菜大县大市,开展土壤改良治理试点。(科教司、种植业司分别负责) 三、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资源 (十一)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一步完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巩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成果。调整优化试点区域,将东北地区已实施3年到期的轮作试点面积退出,重点支持长江流域水稻油菜、黄淮海地区玉米大豆轮作试点;适当增加黑龙江地下水超采区井灌稻休耕试点面积,并与三江平原灌区田间配套工程相结合,推进以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种植业司牵头,计财司参与) (十二)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结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以玉米、马铃薯、棉花、蔬菜、瓜果等作物为重点,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在农田基础设施较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浅埋滴灌、垄膜沟灌等模式,建立灌溉施肥制度,配套水溶肥料,实现水肥耦合。在干旱缺水、地下水超采等地区,以蓄集和高效利用自然降水为核心,采用新型软体集雨技术,充分利用窖面、设施棚面及园区道路等作为集雨面,蓄集自然降水,实现集雨补灌。(种植业司牵头) (十三)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管理,推动制定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开展重点保护物种资源调查,加大农业珍稀濒危物种资源抢救性收集力度。做好已建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管护工作,新建一批原生境保护区(点)。推动外来物种管理立法,提出第二批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强化综合防控,做好应急防控灭除。(科教司、渔业渔政局、长江办分别负责) (十四)着力强化渔业资源养护修复。在海河、辽河、松花江、钱塘江实施禁渔期制度,实现内陆七大重点流域禁渔期制度全覆盖。抓好海洋伏季休渔,扩大限额捕捞试点范围。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2019年底以前,完成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的渔民退捕工作,全面禁止水生生物保护区内生产性捕捞。推进实施以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人工繁育和种群恢复工程。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0个以上。组织开展全国放鱼日等重大增殖放流活动,全年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300亿尾以上。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19”系列渔政执法行动,依法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渔业渔政局、长江办牵头,计财司参与) 四、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五)强化典型示范。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落实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精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总体转向面上推开。指导各地组织实施好各具特色的“千万工程”,提炼推广一批经验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社会事业司牵头,计财司参与) (十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专项行动。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督促各省(区、市)开展农村改厕情况摸底,明确2019年和2020年度改厕任务,组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切实提升农村改厕质量。重点围绕“三清一改”,抓住关键节点,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督促指导各地对村庄环境脏乱差进行集中整治,及时调度各地进展情况,充分调动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促进清洁行动常态化。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相关工作。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支撑,组织开展乡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消纳处理等技术研发,开展农村改厕及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积极推广简单经济实用的模式、技术和产品。(社会事业司牵头,计财司、科教司参与) (十七)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挖掘蕴含的特色景观、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优质资源,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产业司牵头) 五、强化统筹推进和试验示范 (十八)统筹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支持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机制,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生生物保护等重点任务,整区域整建制推进落实。(规划司牵头,有关司局参与) (十九)开展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评估确定。指导第一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认真总结典型范例,启动第二批先行区评估确定工作,着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全域推进绿色发展。依据管理办法,对先行区工作推进情况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监测评价。推动绿色发展相关项目资金向先行区倾斜,打造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样板。(规划司牵头,有关司局参与) (二十)加强农业绿色发展基础性工作。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体系,筹备建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召开农业绿色发展研讨会,出版发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8》。继续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重点,加强农业资源台账建设,建立以农业农村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台账数据协调机制,编制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开展农业资源评价。(规划司牵头,有关司局、中国农科院参与) (二十一)强化工作落实和调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加快推进工作落实。继续实施重点工作季度调度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重点制度、科研、项目和行动按时完成。(规划司牵头,有关司局参与)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21-04-30
    •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和农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大部分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了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以2009年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为起点,在2010年环保部发布《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规范》后实现全面推进,又在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发布实施后达到了高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东北、东南、华北、西北、西南和中南六个区域内分梯次推进,具体实施工作考虑了当地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规模、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在确定农村污水治理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时,采取了三结合原则,即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全国已经推进多年,在治理政策、治理规范、治理技术和项目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调研,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对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未来的思考。 01 做好准备工作 截至2019年,东南区域的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已经基本完成了治理工作;华北地区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和中南地区的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已经完成了85%的治理工作;东北、西北、西南都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积极推进治理工作。 治理工作一般是市县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计管理,主要采取政府直接投资、PPP模式和特许经营模式进行建设和运营。以PPP模式为例,广东省陆河县2018年将条件成熟的5个镇区及全县农村地区的污水打包以PPP模式统一规划治理;天津市武清区在2018年和2020年将相关项目分两批采取PPP模式统一实施;安徽省黄山市采用区县乡镇村组合打包形式将2个区、4个县、55个镇、46个乡、4个街道和692个行政村(屯溪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整体打包以PPP模式统一治理。 02 处理方式、收集方式、处理工艺和主要设备 1处理方式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指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包括厕所污水和生活杂排水。目前,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分户式处理、村庄集中处理和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分户式处理适合零散聚居的山区或丘陵地区的村庄,是采用单户或多户公用的污水站进行就地处理的方式。集中处理适合住户集中的平原村庄,是整个村庄或一定范围农户的污水经管网收集后就近接入公用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 位于城镇及其周边的村庄污水经支管收集后可以直接排入污水干网,此类村庄适合污水直接排入城镇干网的处理方式。 2收集方式 污水收集采用雨污分流制,按收集区域分为庭院户内收集和户外收集两个系统。 户内收集系统由集水口、收集管道、检查井和集水井组成。户外收集系统由收集支管、干管、检查井、集水井、提升井组成;移动式车辆收集作为户外收集的补充形式。 当村落水量达到工艺要求时,一般采用管网系统对全村污水进行收集;达不到要求时,则采取专用车辆运输方式实现收集。天津市武清区农村污水项目中,90%村庄采用管网收集,10%村庄采用车辆收集。 3处理工艺 农村污水主要由化粪池产生的“黑水”和厨房和洗浴间产生的“灰水”组成,单个村落处理站建设规模较小,一般都在50—500吨/天范围。从全国实施案例看,处理主体工艺基本围绕活性污泥法的A/A/O工艺展开,此工艺适应性强,运行稳定,效率高。如东南区域广泛应用的复合A/O工艺、A/A/O+表流人工湿地工艺,华北区域的A/A/O+稳定塘工艺、A/A/O+MBR膜工艺、A/A/O+人工湿地/土地处理工艺,中南区域的A/A/O+稳定塘工艺、A/A/O+人工湿地工艺、氧化沟+稳定塘+生物浮岛工艺,东北区域的A/A/O+稳定塘+人工湿地工艺等。 4主要设备 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格栅和提升泵等初级处理设备和曝气机、加药机、提升排污泵等深度处理设备。 格栅、提升泵、曝气机、膜生物反应器、加药机、提升排污泵、配电柜、控制柜等设备一般是集中布置于每个站点;运输车辆、污泥脱水机等设备集中布置在乡镇等规模较大的污水站。曝气机有两大类:射流曝气机和罗茨风机。射流曝气机在水下工作,无曝气管路,噪声低,安装管理方便,效率较高;而罗茨风机需要独立设备间内,由输气管路和曝气头组合实现曝气,运行稳定,单位能耗低,适合规模较大的污水站。目前,污水站一般采用射流曝气机。 处理设备管理采取一般站点巡检和特殊站点驻场管理的方式。 03 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回报方式 1建设成本 农村生活污水项目的建设成本主要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工程费用是进行户内管网、户外管网、处理站、道路恢复、生态工程建设和工艺设备购置及安装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中的土地费用和占地补偿费用发生概率很高;由于建设期一般在3年以内,预备费中通常只设置基本预备费;若采用特许经营或PPP模式,应当根据资本市场情况合理考虑建设期利息;另外,适当考虑流动资金规模能保证建设期短期资金的需求平衡。 2运营成本 农村生活污水项目的运营一般委托给社会第三方,以PPP模式为例,经营总成本主要包括外购材料费、外购辅助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职工薪酬、修理费、管理及其他费、折旧摊销费、利息支出等。由于站点分散,人员成本较高,通常会占总成本10%左右;管理及其他费成本也较高,占8%左右。 3回报方式 采取特许经营或PPP模式进行治理时,社会资本回报方式主要为两种。一是水量保底、水价定期调整的量价结合模式;二是根据建设成本计算可用性付费,和根据运营成本计算运营绩效付费的模式。 04 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治理过程中的问题 相对于城镇,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开展的时间较短,建设条件复杂多变,水量季节性波动大。因此,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代表性的有土地批复滞后、设计规模偏大和运营管理低效问题。 土地批复滞后,污水站零散分布在各个村落,数量多,站址土地性质又多为集体所有土地,因此选址后项目不能及时取得批复意见的现象很普遍,这导致许多项目竣工验收困难。市县级主要负责人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办理规划和土地手续。 设计规模偏大,由于项目的实践经验少,可参照的技术参数少,设计单位一般依据城镇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路线进行设计,由此产生了设计规模偏大,运行效率偏低,部分设施设备闲置的现象。这就要求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及时总结设计和运营经验,不断丰富设计手册以保证设计的准确性。 运营管理低效,2015年以前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全部由政府方投资,建设和运营效率偏低,出现大部分污水站运营负荷低或是运营管理不到位,出水长期不达标排放的现象。后期通过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或PPP模式,并进行及时的绩效考核,建设效率和运营效率通过市场手段得到了有效提高。污水站能够实现高负荷运行,并实现达标排放。 2解决思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有统一规范的工艺技术标准,更有项目个体差异的现状,只有创造性的开展治理工作,点源治理和面源治理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形成有益的经验。 作为相关工作参与者,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要结合各地自然条件、发展阶段和生态基础,同时有效借鉴其他区域的治理经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就一定能取得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