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5期《海洋科学快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海洋科学快报编辑部
  • 发布时间:2018-02-02
  • 2018年第5期《海洋科学快报》目录

    1. 与过去和现在有关的降雨和海洋环流

    2. 微小颗粒对雨云和降雨产生巨大影响

    3. 最热天气严重程度的增加超过了全球平均气温增幅

    4. 地核和地幔以混乱模式分离

    5. 微小晶体有助于预测火山喷发

    6. 地球深处的氧化铁

    7. 病原微生物借助塑料垃圾传播至珊瑚礁

    8. 气候变化如何削弱珊瑚的免疫系统——压力扰乱了使其保持健康的微生物平衡

    9. 有害藻华毒素通过空气传播

    10. 许多二手塑料玩具可能对儿童的健康构成威胁

    11. 新的测量技术帮助确定海洋中一氧化氮的浓度

    12. 除非碳排放逆转,否则全球气温目标在几十年内难以达到

    13. 海洋中发现新型病毒

    14. 疫苗并未保护人工养殖鱼免受疾病侵害

    15. 海蛇尾通过皮肤感知光线

    订阅快报,请联系我们。

    marine@mail.whlib.ac.cn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http://www.whlib.ac.cn/

相关报告
  • 《2018年第26期《海洋科学快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海洋科学快报编辑部
    • 发布时间:2018-07-20
    • 2018年第26期《海洋科学快报》目录: 1. 更强劲的西风带来了更大的气候变化 2. 美国宇航局(NASA)观测到台风玛丽亚在中国登陆 3. 超级厄尔尼诺:一个巴掌拍不响 4. 研究发现日本两个火山之间存在深层地下连接 5. 科学家在中国西部发现了地球上最年轻的条带状铁建造 6. 在北极发现古代气候剧变的指纹 7. 海藻具有“陆地基因” 8. 快速的线粒体进化可能产生新物种 9. 研究表明,迁移养鱼场可以使海草床茁壮成长 10. 石墨智能膜能控制水 11. 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化学物质可能是发展所必需的 12. 新研究显示,韩国蔚山长期暴露在有毒的细尘中 13. 海葵隐藏了其复杂结构 14. 波罗的海第一个特有鱼种被命名 15. 光受体决定了灯眼鱼类的行为
  • 《2018年第6期《海洋科学快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海洋科学快报编辑部
    • 发布时间:2018-03-09
    • 2018年第6期《海洋科学快报》目录: 1. 北极湖泊释放出相对年轻的碳 2. 变化的地貌意味着北极池塘可能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3. 全球降雨模式可以提供提前三周的天气预报 4. 俄克拉荷马州的地震与废水注入深度密切相关 5. 大地震:不像想象中那么随意 6. 地球的中年危机-新研究支持地质记录中的“停滞” 7. 珊瑚礁正陷入困境:人类如何适应? 8. 海洋酸化如何削弱珊瑚骨骼 9. 全球磷污染达到了危险的水平 10. 沿海水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11. 研究发现来源于鱼类的ω-3s脂肪酸比亚麻籽油具有更强的抗癌效果 12. 材料-超韧生物塑料 13. 生活在英国白垩溪流中的鲑鱼具有遗传独特性 14. 美味的粉红海胆,可作为一种耐受气候变化的食物来源 15. 慈鲷:在敌人面前保持苍白色 订阅快报,请联系我们。 marine@mail.whlib.ac.cn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http://www.whli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