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ronos跨平台计算机视觉应用和机器智能加速标准OpenVX 1.3规范》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9-10-27
  • 一个由领先硬件和软件公司组成的开源组织Khronos®Group制定了先进的加速标准,宣布批准并公开发布OpenVX™1.3规范以及代码示例和原型一致性测试套件。OpenVX是一个开源、跨平台、免版税的标准,可以实现功能移植、能耗优化的计算机视觉应用,例如面部、身体、动作跟踪;智能视频监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视觉监测和机器人技术。今天也用于Raspberry Pi的OpenVX 1.3开源的实现,以使开发人员可以广泛使用OpenVX。用于OpenVX 1.3的一致性测试套件正在开发中,预计将在2019年底之前发布。

    为了在避免碎片的同时实现部署灵活性,OpenVX 1.3定义了针对常见嵌入式用例的多个功能集。OOpenVX的灵活性使应用程序可以在不同水平的能耗和性能的各种优化系统上运行,OpenVX 1.3大大地扩展了OpenVX视觉操作器和图形框架功能。定义的OpenVX 1.3功能集包括:

    图形基础架构(其他功能集的基准);

    默认视觉;

    增强视觉(OpenVX 1.2中引入的功能);

    神经网络推理(包括张量对象);

    NNEF内核导入(包括张量对象);

    二进制图像;

    关键安全性(减少功能以简化安全认证)。

    MulticoreWare已与Khronos合作,以使用Raspbian操作系统为Raspberry Pi 3 Model B提供OpenVX 1.3实施。这种实现利用了OpenVX灵活的体系结构,包括:通过切片和链接自动优化内存访问模式;利用多媒体指令集使用高度优化内核的能力;自动并行化以利用多种计算资源,例如多核CPU和GPU;将处理内核的通用序列自动合并为单个高性能内核。

相关报告
  • 《Khronos成立了3D商业标准规范指南探索小组Exploratory Group》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9-04-27
    • 2019年4月24日,开源标准制定组织Khronos Group宣布成立一个探索性小组Exploratory Group,来研究实时3D产品可视化生产以及分销的标准和指南,这样也可共享平台和设备经验,如移动、网络和增强现实(AR)或虚拟现实(VR)解决方案。业内龙头企业共同合作,旨在探索实时3D产品模型在移动端、网页端、AR或VR等平台开发与分发的统一标准。为了收集行业意见,Exploratory Group将向所有企业开放,无需付费或IP授权业务。Khronos表示,如果有行业支持,他们将组建一个相应的工作组,以便任何感兴趣的公司都能够参与其中。 该联盟的目标是使3D虚拟产品能够在多个终端实现逼真且连贯的显示,包括搜索结果、社交媒体、广告宣传、应用程序、电子商务网站、移动AR设备和VR/AR头显以及实体店内广告等。制定的标准规范指南将协调和简化零售商、制造商、技术提供商、内容创建者以及分发和显示虚拟产品的技术平台之间的交互。 该联盟还将利用并指导现有的Khronos标准的发展,包括用于传输逼真3D模型的gITF、支持网页版交互式3D应用的WebGL、优化交互式3D显示效率的Vulkan和AR/VR应用跨平台标准OpenXR。 随着3D有望成为产品制造商、零售商和广告平台的新购物媒介,该行业的主要参与者现在正在研究如何通过优化的行业工作流程来扩大生产并实现虚拟产品的广泛分销,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出这一倡议的公司包括3XR、4D Pipeline、Adobe、Autodesk、Dassault Systèmes、Deloitte Consulting、Facebook、Ferguson Ventures、谷歌、Houzz、宜家、京东、 Lowe’s、微软、NVIDIA、 Pinterest、高通、三星、 Shopify、 Target、 ThreeKit、 Topline Furniture、 Unity Technologies、 UX3D、 Wayfair和Williams-Sonoma Inc./Outward。
  •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加速跑”》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12-04
    • 为了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之后,出台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无人车间、远程控制、实时追踪……当前,“让制造更聪明”的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变革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驱动力,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智能制造、标准引领”,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印发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2018年版)》)提出,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等。那么,此次《指南(2018年版)》有何新变化?它的出台将对生产企业和智能制造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满足需求 新智能制造标准落地实施当前,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都在加速发展智能制造,我国也不例外。《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年度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智能制造年产值有望超过3万亿元。“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推进体系初步形成,央地联动,确立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的发展路径;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一批技术装备、工业软件填补空白,初步建立起智能制造标准、工业互联网 体系架构。”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不过,辛国斌也指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有利于制造业智能转型的生态体系还有待健全。必须不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但智能制造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为了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之后,出台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指南(2018年版)》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关注制造业转型中的实际需求,对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满足未来两年的需求。”廊坊市智恒机器人 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奇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工信部科技司调研员甘小斌强调,智能制造标准化是今后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社会各界应协同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同时要求标准化工作务求实效,打破行业界限,加快标准制定;政府指导解决好基础共性标准,并根据市场需求,发动行业协会开展团体标准研制。聚焦前沿 标准体系建设不追求“大而全”从2015年到2018年,我国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一直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进程,调整、改进、完善。《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正初步建立起与国际同步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成100多个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王奇峰分析说,本次《指南(2018年版)》主要修订内容特别强调了标准的宣贯和应用。强调行业标准的制定,弱化了对工业软件的提法,在基础共性标准中增加了工程管理、人因管理。如智能装备中删除了嵌入式系统 ,增加了数控机床及设备和智能工艺装备;智能工厂 中新增了智能工厂设计、建造和交付,智能设计中增加了工艺设计仿真和实验仿真等。“可以看出,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并不是追求一个‘大而全’的体系,而是聚焦在数据、通信和信息等方面的有限目标体系。比如它与机器人等行业标准体系之间有交集,但相互之间不是覆盖的关系。”有业内人士认为,《指南(2018年版)》主要解决标准体系完善,以及标准在全制造业领域推广应用的问题。《指南(2018年版)》指出,制定关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和工业网络等5个部分”。王奇峰表示,这可见指南为智能制造指明的发展方向是应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真正实现智能,使智能制造系统能够深度自感知、智慧自决策、精准自执行、协同自组织等。占领先机 企业应加快应用和标准建设那么,《指南(2018年版)》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王奇峰说,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应加快行业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建设,占据领先地位;还要考虑新技术等的应用,以满足未来两年的需求。宏电工业物联网有关专家则表示,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统一和完善对于行业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如工业互联网是实现设备、产品、人等互联互通的多种异构网络的集中组网,缺少统一标准导致设备不能兼容,甚至同一企业内部不同的信息系统也可能因标准不统一而无法集成,不同厂商产品程序兼容和互联互通存在很大问题。“在标准制定中参与得越多越深入,就越能掌握‘话语权’。”江苏省金融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蒋昭乙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制定领先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领航标准”。在新兴智造产业领域,企业还可以通过参与标准制定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提升自己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并向高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