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HPV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发布》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xxw
  • 发布时间:2019-07-22
  • 中华预防医学会7月13日在北京发布《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简称《HPV专家共识》),该共识是我国首部HPV相关疾病免疫预防方面的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HPV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王华庆研究员介绍:“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2018年5月发出的消除宫颈癌的全球呼吁,我们亟需一份客观、系统、前瞻且适用于本土的专家共识,从技术层面引导接种医生、疾控专业人员、临床医生,规范的、科学地参与子宫颈癌及HPV相关疾病的防控,尤其是开展HPV疫苗接种活动。”

    《HPV专家共识》指出,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所致,99.7%的子宫颈癌中都可检测到高危型HPV。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公布的结果显示,2018年全球估计有近57万女性新患子宫颈癌,31万多女性死于子宫颈癌。2018年中国新发宫颈癌病例数约11万例,每死亡病例近5万人。

    《HPV专家共识》介绍,中国的HPV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与全球不同,除广泛流行的HPV16和18型外,HPV52和58型在我国宫颈癌患者中的占比显着高于全球水平。此外,一项中国多中心、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中国女性HPV感染率按年龄呈双峰分布,第一个高峰在17~24岁,第二个高峰在40~44岁。《HPV专家共识》编写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方辉教授说:“这份共识的编写历经一年时间,涵盖多门学科,并就WHO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对HPV相关疾病防控建议进行了梳理,结合本地情况提出我国的防控策略和亟待研究的问题。”

    《HPV专家共识》编写团队和审核专家团队由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华预防医学会等方面的30多位国内知名临床医学和疾病预防控制专家组成,专家们通过对上百篇文献、尤其是对中国数据进行研究后编写审核完成《HPV专家共识》,该共识将为我国临床医生、疾病防控与免疫规划人员提供权威理论和实践指导。

    2018年1月,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默沙东支持的“星火传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专业人员能力提升项目”正式启动,这一为期三年的项目旨在通过培训专业讲师、强化基层教育、部署基层防控三个维度推动女性重大疾病防控工作。《HPV专家共识》的发布将加速项目目标的达成,为项目在基层的全面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报告
  • 《《猴痘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2023年9日发布》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3-10-10
    • 由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牵头制定的《猴痘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在《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9月103卷34期发表(https://rs.yiigle.com/cmaid/1469933)。湘雅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黄勋和吴安华为共同通讯作者。 2022年5月起,猴痘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猴痘药物,医疗机构如何避免猴痘病毒交叉感染已成为防控的关键,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对医疗机构内猴痘传播风险的防控缺乏系统的推荐性建议。 为此,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率先组织全国64名医院感染防控、临床医疗、消毒等领域专家,梳理相关问题,发布猴痘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猴痘疫情概况、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早期识别与诊断、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策略及其他措施、职业暴露评估及处理等内容。 今年9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称,自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据介绍,该共识的发布将有助于医疗机构落实猴痘“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在解决猴痘医院感染防控困惑、降低医疗机构猴痘交叉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19-11-29
    •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中国疾控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和印发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该指南内容主要包括流感病原学、流行病学、季节性等特征,不同人群流感所致的健康和经济负担,流感疫苗种类及免疫原性、效力、效果、成本收益、安全性,及2019-2020年度接种建议。指南推荐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对于≥6月龄且无禁忌证的人群均可接种流感疫苗。   本指南是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简称“2018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修订形成,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接种疫苗可避免的疾病负担、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增加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19-2020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份。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   本指南可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下载(网址:http://www.chinacdc.cn/jkzt/crb/bl/lxxgm/jszl_2251/201910/t20191016_206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