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3D打印 创新驱动引领广东发展提速》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5-08-05
  • “粤创粤新”广东驱动创新发展主题大型网络采风活动日前于深圳完美收官。活动于短短5天5夜先后走访了广州、佛山、珠海、东莞、深圳五地的迈普生物、金发科技、酷漫居、香雪制药、云洲智能、金山软件、小米科技、大疆科技、中兴通讯等14家企业,涵盖了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孵化器、创投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创意企业等多种创新主体。   地图一:广州   乳腺癌患者的福音:3D打印有望重塑乳房   生物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打印血管、关节、肝脏组织、皮肤等等,现在,又进了一步。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逐步攻克技术难关,在不远的将来,乳腺癌患者可以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重塑乳房,这无疑将是乳腺癌患者的福音。   此外,迈普还研发了世界第一个3D生物打印硬脑(脊)膜—睿膜/ReDura,目前在广州已实现产业化,病人只需国外同类产品1/3...

相关报告
  • 《发展机器人产业 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09-20
    • 2012年开始,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机器人热度下降,资本市场对于机器人投资趋于理性谨慎,国家和地方政府认识到机器人产业不能一蹴而就,国产机器人依然存在很多问题。2017年数据显示,70%工业机器人依旧被国外市场垄断,我国自主品牌产品的性能和重点行业领域中高端的应用需求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国产工业机器人从低端向中高端市场转变是我国未来工业机器人和国产机器人发展的重点。推动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核心软件、核心器件和应用工艺系统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突破,协同发展,促使我国工业机器人和整个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此次论坛上,来自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教授Paolo Dario,中国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教授王煜等五位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 Paolo Dario教授对于未来机器人发展的演讲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据他介绍,对3D打印技术再度创新的4D打印,其柔性连接、抗性皮肤都将是革命性的新技术,这种电子技术能够让工业机器人逐渐发展,甚至可以做出基于活体骨骼肌肉组织的机械臂,使得机器人更易与人协作工作。 王煜在演讲中指出,近年来,各国都在渐渐改变机器人的发展路线,由刚体机器人向软体机器人转变,其中机械运动原理、刚性结构、驱动和反馈成为困扰机器人科学家们的难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国家“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赵杰,日前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新兴应用与实践”论坛的主题演讲中强调,我国机器人发展必须做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 《聚焦3D打印和机器人的研发——智能制造推动升级造福民生》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9-18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发的3D打印髋关节假体和椎体假体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两个经过临床验证注册成功的3D打印植入式骨科医疗器械、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全球第二款可真正商用的机器人产品——优友(U05)……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世界领先成果,均是《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专项(以下简称“数字化”专项)的产物。     由北京市科委牵头、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等部门实施的“数字化”专项,部署了两项重点任务,即:“数字化增材制造创新及产业培育”“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创新及产业培育”。据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继红介绍,专项实施以来,北京市科委联合相关委办局,围绕数字化增材制造、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智能机器人是当今制造业炙手可热的蓝海。在“数字化”专项的推动下,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国内第一款可量产的大型服务机器人——优友(U05)。这是继日本软银Pepper机器人之后,全球第二款可真正商用的机器人产品。优友身高1.28米,在深度语音交互、人脸情绪识别、运动控制、自动避障等方面均有着突破性进展,为餐饮、旅游、商场、银行等服务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此外,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纳恩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服务机器人Segway Robot,该机器人既是可驾驶的自平衡电动车,又是可自主定位和导航、接受语音指令工作的服务机器人;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集成度高、运动协调能力强的5代仿人机器人,已在载人航天国家重大工程、国家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应用;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国内第一款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协作机器人,已接到来自国内外意向订单1000多台/套。     骨科脊柱肿瘤、严重髋关节疾病等常会在治疗过程中面临严重的骨缺损需要修复,常规假体无论是规格、形状以及力学支持都不能满足个性化的要求。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刘忠军教授团队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研制生产的髋关节假体和椎体假体,是我国目前唯一两个经过临床验证注册成功的3D打印植入式骨科医疗器械,标志着我国在3D打印植入物研制方面进入产业化阶段,位居世界领先地位。截至目前,髋关节假体已经植入超过700例。与此同时,刘忠军教授还用3D打印定制人工枢椎成功治疗恶性肿瘤,迄今已完成6例同类病例,形成了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     在推进国产高端制造装备研制应用、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数字化”专项在推动工业机器人降低成本、大规模普及的同时,以更强大的性能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相关装备设计和制造企业紧密合作,研发出具有系列原创核心技术、迄今世界上成形能力最大的激光增材制造成套装备,在我国重点装备研制生产中应用,为保障装备顺利研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成功研制出电子束熔丝成形设备,满足了航空及民用飞机大型复杂框类结构加工需求,实现了关键基础装备国产化的目标。     据介绍,为实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数字化”专项大力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机器人产业紧密结合,推动成立了“北京数字化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行业发展合力,共同推动北京制造业向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继红表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科委仍将以“数字化”专项为载体,认真落实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中的重点任务,推动北京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创新发展,力争在全球智能制造创新网络抢占核心枢纽位置,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