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我们是否应该深海采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02-26
  • 随着社会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陆地资源供应的减少,商业采矿者正将富含矿物资源的深海作为采矿产业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然而,深海采矿对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会带来哪些风险和环境影响?海底矿产资源是否足以满足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

    2月18日,在波士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会议上,包括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深海生物学家Stace Beaulieu在内的众多领域专家将讨论这个议题:“我们是否应该深海采矿?”。据悉,会议将探讨海底采矿的利弊,以及工程可行性、法律和社会影响,目的在于为正进行的这一问题的政策制定提供最佳、客观、科学的依据。

    目前还没有比大陆架更深的海洋采矿活动,但相关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近海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已经使许多深海采矿的工程挑战得到了解决。目前不同类型的采矿机械已经制造,采矿系统的很多组件也在深海工作中进行测试。

    约有27个国家已与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签订了深海资源勘探合约。由鹦鹉螺矿业公司负责的第一个深海采矿项目—Solwara 1(巴布亚新几内亚内)将计划在2019年开始。

    参会专家表示,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解决深海采矿带来的潜在环境影响,并开展深海生态系统脆弱性和修复力的新研究。将与社会科学家合作,解决生态系统破坏和退化带来的经济问题,如潜在深海生物医药。还将研究未来几十年内金属矿产的需求变化,以及可开采海底矿物储藏量估算。

  • 原文来源:http://www.whoi.edu/news-release/panel-to-discuss-deep-sea-mining-at-aaas-meeting
相关报告
  • 《科学家讨论深海采矿法规,要求保护“黑烟囱”》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3-23
    • 2018年2月,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的成员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在伦敦会面,共同讨论了未来海洋采矿法规。 尽管人类对于深海只略知一二,海底各类矿床已被认为是确保未来全球金属供应的重要原料来源。除了位于深海平原的锰结核以外,海底热液出口—“黑烟囱”附近也存在可能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金属矿床。ISA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来监管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开采海底矿床。第一版“采矿守则”(Mining Code)已由ISA各委员会与缔约方、工业界和学术界讨论研究。 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的海洋科学家Sven Petersen博士和Matthias Haeckel博士受邀参加了此次有关第二版“采矿守则”的会议。 Petersen博士是“海洋矿产资源”工作组成员,最近在《海洋政策》(Marine Polic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与来自世界各地的12位合著者,共同要求保护所有活跃的“黑烟囱”。Petersen博士解释:“黑烟囱是海底热液出口,高达400度,富含各种金属的热液由此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也随之富集成长。这些金属矿床,尤其是大的不活跃的金属矿床,已成为原材料供应商关注的焦点。……然而,只要这些‘黑烟囱’是活跃的,就伴生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因此,由于这些地点的金属矿床原材料开采潜力很低,它们应该被排除在采矿范围之外。” Haeckel博士是欧洲“采矿影响”项目(“MiningImpact”)的协调员,该项目旨在调查工业开采深海锰结核的环境影响。今年1月,Haeckel博士和同事Antje Boetius博士在《科学》(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项目成果摘要,文章中给出了他们对采矿规范的建议。“我们发现,深海生态的多样性程度远远大于人们做出的假设。设立锰结核矿床中的保护区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Haeckel博士强调。 此次会议讨论的结果将在3月份的ISA理事会上提交。采矿法规最终确定还需要一段时间。Petersen博士说:“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最新的科学知识融入到矿业规范的开发研制中。” 参考文献: Van Dover, C. L., S. Arnaud-Haond, M. Gianni, S. Helmreich, J.A. Huber, A.L. Jaeckel, A. Metaxas, L.H. Pendleton, S. Petersen, E. Ramirez-Llodra, P.E. Steinberg, V. Tunnicliffe, H. Yamamoto (2018): Scientific rationale and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for protection of active hydrothermal vent ecosystems from deep-sea mining. Marine Policy, 90, 20–28. https://doi.org/10.1016/j.marpol.2018.01.020 Boetius, A., M. Haeckel, 2017?: Mind the seafloor. Science, 359 (6371), 34-36. 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aap7301 (刘雪雁 编译)
  • 《德国多家机构开展深海采矿研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6-05
    • 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等机构正开展名为“深度休息”的研究项目,旨在研究深海生物多样性,探究深海采矿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该项目主要分析了深海生态系统及其生物群落功能,实验测试是否可通过部署人工结核等方式重新恢复被深海采矿破坏的深海生境,并为国际海底管理局制定深海采矿相关国际规则提供建议。此外,研究人员还与深海采矿相关非政府组织、承包商、政府部门等开展合作与交流,并就深海采矿问题对民众开展调查。德国汉诺威激光中心等机构针对当前深海矿物资源勘探方法等问题开展研究,开发了利用双脉冲激光在水下6000米深处分析矿产资源的方法,可有效减少物理样本采集,提高深海矿产资源勘探的效率和精确度,实现对海底矿产资源的环境友好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