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让3D打印生物组织更方便存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2-24
  • 据21日《物质》期刊上的最新论文,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将3D生物打印与冷冻保存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可以保存在零下196℃的冰柜中的组织,并可在几分钟内解冻以供立即使用。

      3D打印生物组织的广泛研究和临床应用存在一个主要障碍,就是它们的保质期很短,可能只有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就像器官移植一样,生物组织必须迅速运送到需要它的地方,否则无法存活。

      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制造人造人体组织的做法最早出现在20年前。与传统3D打印一样,墨水通过一个喷嘴被逐层挤压成预先指定的形状。在生物打印中,墨水通常由嵌入活细胞的明胶状支架组成。冷冻生物打印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打印是直接在温度低至零下20℃的冷板上进行。在组织被打印出来后,它们立即被移到低温条件下进行长期储存。

      低温打印还有一个额外的优势,那就是它可以制造出比传统生物打印方法更复杂的形状。“生物墨水丝在到达冷板后的几毫秒内就会冻结,不会变形。”主要作者、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的生物医学工程师Y·史瑞克·张说,“然后我们就可以逐层创建一个独立的3D结构。”

      低温的使用也解除了对可使用的打印墨水类型的限制。在传统的生物打印方法中,墨水必须具有黏性才能保持其形状,但在较低的温度下,大多数液体自然会变得更黏稠。

      冷冻保存剂是细胞在低温下存活的必需品,它可以防止渗透休克,并限制可能破坏细胞膜的冰晶的形成。研究人员此次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寻找能够最大程度保持细胞活力的冷冻保存剂上。

      他们证明,在生物组织再次恢复生机前,可以至少保存三个月。张说:“让生物组织‘复活’,就像是让任何类型的低温储存细胞复活一样,即把它们放回温暖的介质中,再将其快速解冻。”

      为了证明这些组织可以保留其原有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细胞活性分析,证明细胞可以像以前一样经历分化过程。

      在未来,3D生物组织打印可能会成为测试新药或帮助疾病、受伤后需要替换组织的患者的现实模型。能够长时间冷冻生物打印的组织,将使研究人员能够进一步合作开发这些应用程序,并有机会延长其储存时间,以便在临床前和临床环境中使用。

相关报告
  • 《更快捷的3D打印器官方式》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9-09
    • 每天有20人死于等待在美国进行器官移植,现在每年有超过30,000例移植手术,目前有超过113,000名患者在等候器官等候。人工生长的人体器官被许多人视为解决这种器官短缺的“圣杯”,3D打印的进步导致了使用该技术建立人体器官形状的活组织构造的繁荣。然而,迄今为止所有3D打印的人体组织缺乏它们用于器官修复和替换所需的细胞密度和器官水平功能。 现在,由哈佛大学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和John A. Paulson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研究人员创建的一种名为SWIFT(牺牲写入功能组织)的技术克服了3D打印血管通道的主要障碍。由干细胞衍生的器官构建块(OBB)组成的活体基质,产生具有高细胞密度和功能的活的器官特异性组织。该研究报告在Science Advances中。 “这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制造模式,”共同第一作者,Wyss研究所研究员Mark Skylar-Scott博士说。 “SWIFT专注于打印支持含有大量OBB的活体组织构建所必需的血管,而不是试图3D打印整个器官的细胞,而最终可用于治疗以修复和替换人体器官 - 包含患者自身细胞的生长版本。“ SWIFT涉及一个两步过程,首先将数十万个干细胞衍生的聚集体形成一个密集的活体OBB基质,每毫升含有约2亿个细胞。接下来,通过写入和去除牺牲油墨,将氧和其他营养物可以通过其输送到细胞的血管网络嵌入基质中。 “从这些OBB中形成一个密集的基质,一举两得:它不仅能达到类似于人体器官的高细胞密度,而且基质的粘度还能够在其中印刷普遍存在的可灌注通道网络,以模仿支持人体器官的血管,“共同第一作者SébastienUzel博士说,他是Wyss研究所和SEAS的研究员。 SWIFT方法中使用的细胞聚集体衍生自成体诱导的多能干细胞,其与定制的细胞外基质(ECM)溶液混合以制备通过离心压实的活体基质。在低温(0-4℃)下,致密基质具有蛋黄酱的稠度 - 足够柔软,可以在不损坏细胞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但厚度足以保持其形状 - 使其成为牺牲3D打印的理想介质。在这种技术中,一个薄喷嘴移动通过这个矩阵,沉积一股明胶“墨水”,将细胞推开而不会损坏它们。 当冷基质被加热到37℃时,它变硬变得更坚固(就像煮熟的煎蛋卷一样),而明胶油墨融化并可以洗掉,留下嵌入组织结构内的通道网络,可灌注含氧培养基滋养细胞。研究人员能够将通道的直径从400微米变为1毫米,并将它们无缝连接,形成组织内的分支血管网络。 使用SWIFT以嵌入的血管通道印刷并以这种方式灌注的器官特异性组织仍然存活,而没有这些通道的组织在12小时内在其核心中经历细胞死亡。为了观察组织是否显示器官特异性功能,研究小组将分支通道结构打印,疏散和灌注到由心脏来源细胞组成的基质中,并通过通道流动培养基超过一周。在此期间,心脏OBB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坚固的心脏组织,其收缩变得更加同步并且强度超过20倍,模仿人类心脏的关键特征。 “我们的SWIFT生物制造方法非常有效地从原始细胞聚集体到干细胞衍生的类器官的OBB中大规模地创建器官特异性组织,”相应的作者Jennifer Lewis,Sc.D。,核心教员在Wyss研究所以及SEAS的生物启发工程HansjörgWyss教授。 “通过将干细胞研究人员的最新进展与我实验室开发的生物打印方法相结合,我们相信SWIFT将极大地推动全球器官工程领域的发展。” 与Wyss Institute的教师Chris Chen,M.D.,Ph.D。正在进行合作。在波士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Sangeeta Bhatia,博士,博士,将这些组织植入动物模型并探索它们的宿主整合,作为由Lewis和Chris Chen共同领导的3D器官工程计划的一部分。 “通过血管通道支持活体人体组织的能力是朝着在体外创造功能性人体器官的目标迈出的一大步,”Wyss研究所创始主任Donald Ingber医学博士,博士,同时也是Judah Folkman HMS血管生物学教授,波士顿儿童医院血管生物学项目,SEAS生物工程教授。 “我们继续对Jennifer实验室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包括这项研究,最终有可能大大改善器官工程和自身器官衰竭的患者的寿命,” ——文章发布于2019年9月6日
  • 《中美医学专家携手取得3D生物打印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11-30
    • 中美医学专家携手取得3D生物打印新进展:或精准构建复杂空腔组织等   中新网上海11月15日电 (袁蕙芸 叶佳琪 陈静)将各种功能细胞注入打印机精准构建复层空腔组织,这是科学创意还是现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5日披露,该院整形外科皮庆猛博士的研究揭示3D生物打印已经实现空腔组织打印,且打印后细胞能够长期存活。   皮庆猛的研究有望用于实现复杂空腔组织或器官的精准构建,尤其对需要空腔器官或组织移植的病人,是一种新的获取供体的形式。该研究成果还有望用于体外血管、肠道、泌尿系统等空腔脏器疾病模型模拟、药物筛选、组织移植替代物等诸多领域。   国际生物材料知名杂志《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皮庆猛题为“多层环状组织的数字可调微流控生物打印”的研究论文。据了解,哈佛大学医学院Yu Shrike Zhang教授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li Khademhoseini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意味着中国3D生物打印技术正逐步与世界接轨。 国际生物材料知名杂志封面。医院供图 国际生物材料知名杂志封面。医院供图   3D生物打印难在哪里?据皮庆猛介绍,生物打印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比如:打印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力学强度等。相对于一般实体组织,空腔组织构建更为复杂,不仅要求多细胞成分,还涉及到不同亚层细胞类型和功能等。该研究证实3D生物打印通过新型设计系统,可以快速、精准、个性化构建含有不同功能细胞的血管、尿道等复层空腔组织,组织结构清晰。   皮庆猛博士比喻,打印实体组织相当于烤一个实心的面包,打印复层的空腔组织,相当于烤一个空心的面包,这个空心还要分不同的夹层,层与层紧紧贴合又彼此分开。相对于一般的3D打印,生物打印需要全过程控制细胞活力,保护细胞不受伤害;其次空腔内的不同功能细胞在各个层面能够均匀分布,更符合人体正常结构。   研究还证实,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在同一根管腔结构反复切换的设想。将血管细胞、尿道细胞分别与复合水凝胶混合后,利用MCCES打印复层管腔组织,体外培养发现,细胞活力在80%以上,细胞在水凝胶支架材料上可以充分铺展生长,并表达特异标志物。(完) ——文章发布于2018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