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一步法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01
  • 黄维院士团队的陈永华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室温熔融盐溶剂(醋酸甲胺)空气中一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并获得了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方法,相关成果以题为Room-Temperature Molten Salt for Facile Fabrication of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in Ambient Air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的姊妹期刊Chem上。工作的亮点如下:

    1. 醋酸甲胺溶剂具有无毒、可忽略的蒸汽压、性质稳定等特点。

    2. 大气中制备钙钛矿薄膜,不受空气中温度和湿度影响。薄膜在30%-80%的相对湿度下,表现出极好的重复性,相应的器件效率几乎没有变化。

    3. 一步法无需反溶剂,简单易操作。目前所有高效的器件均采用反溶剂方法,反溶剂法要求极高的操作水平,而且同一实验,每一批次、不同课题组、不同实验人员的差别非常大,可操作性低。

    4. 适用于多种钙钛矿体系及不同器件结构。PbI2+MAI,PbI2+MACl,PbI2+MABr,PbBr2+MAI等体系的钙钛矿;除了正置结构,也制备了倒置结构的电池,性能表现优异,是一种普适性的溶剂和试验方法。

    5. 效率高,薄膜和器件稳定性好。MAPbI3体系下获得了超过20%的效率,薄膜在空气中、湿度在60%以上的环境中放置3000多小时没有任何变化。器件在暗态和光照下经过1000小时衰减很小,表现出极好的稳定性。

    此项工作对于钙钛矿光伏器件在空气中大批量生产具有里程碑意义。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461998
相关报告
  • 《光辅助两步法制备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2-21
    • 实现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采用添加剂作为结晶剂或钝化缺陷。三碘化物离子是一种有效的添加剂,可改善钙钛矿薄膜的结晶度,晶粒尺寸和形貌。但是,这种三碘离子的产生和控制具有挑战性。 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Seong Sik Shin和成均馆大学Hyun Suk Jung等人开发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光辅助工艺在前体溶液中生产三碘离子,并将其应用于PSC。 结果表明,当碘化甲脒(FAI)溶解的异丙醇(IPA)溶液暴露于LED光线下时,三碘化物离子可以快速合成。特别是,光辅助FAI-IPA解决方案有助于形成具有高结晶度,大晶粒尺寸和低陷阱密度的钙钛矿薄膜,从而将器件性能提高了22%。 这项研究表明,在FAI溶解的IPA溶液中进行光辅助工艺可以成为制造高效PSC的替代策略,同时大大减少了加工时间。
  • 《我国学者在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06
    • 图 (A)器件结构示意图;(B、C)不同构型的电池老化后的ToF-SIMS深度剖面图。(D)无MoS2钝化和有MoS2钝化的钙钛矿的相变能量曲线。(E)钙钛矿、MoS2/钙钛矿、MoS2/钙钛矿/MoS2薄膜的TRPL衰减曲线。(F)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证的最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G)最优钙钛矿微型组件性能;(H)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高温运行稳定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125206、52302320)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周欢萍教授与合作者在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晶圆级单层硫化钼集成实现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Wafer-scale monolayer MoS2 film integration for stable,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于2025年1月10日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o2351。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以其优越的光电性能和低廉的成本成为最有前景的新一代光伏材料。尽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但同时实现高效和稳定仍是巨大挑战。卤化物钙钛矿由于其软晶格和相对较弱的键,在太阳能电池运行过程中容易降解。即使通过封装来隔离水分和氧气,钙钛矿在热、光照和电场下的不稳定性仍是其商业化应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周欢萍教授团队提出将晶圆级连续单层MoS2集成到钙钛矿层的上、下界面以形成稳定器件构型,从而显著增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研究表明,晶圆级MoS2插层由于连续二维形态,从物理上最大程度地阻挡了钙钛矿离子向载流子传输层的迁移。而且,MoS2通过与钙钛矿强配位相互作用在化学上稳定了α相FAPbI3。MoS2插层还通过与钙钛矿形成Pb-S键化学钝化钙钛矿表面缺陷,并通过与钙钛矿I型能带排列阻挡少子复合,从而显著减少了载流子非辐射复合。此外,单层MoS2的原子级厚度克服了钝化质量和载流子传输之间难以协同的挑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认证VOC=1.20 V)和填充因子(认证FF=84.3%)。包含MoS2/钙钛矿/MoS2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分别实现了高达26.2%(认证稳态效率为25.9%)和22.8%的光电转换效率。此外,电池表现出卓越的湿热稳定性(在85℃和85%相对湿度下老化1200小时后保留初始效率的95%)、光照稳定性(在连续一个太阳照射下在开路状态下老化2000小时后保留初始效率的96.6%)和运行稳定性(在室温下连续一个太阳照射下在最大功率点跟踪2000小时后效率基本没有衰减,在85℃下连续一个太阳照射下在最大功率点跟踪1200小时后保留初始效率的96%)。   本研究通过界面工程将二维材料与软晶格光电材料结合起来,为提高钙钛矿基光电器件的性能提供了有效策略,并可以扩展到传感器、探测器等其他相关领域支撑高效稳定器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