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八大领域 CITE 2019确立新主题新规划》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1-13
  • 11月8日,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以下简称“CITE 2019”)组委会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筹备工作全面启动,定于2019年4月9-1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CITE的启动工作备受瞩目。博览会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吴胜武,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优分别到会讲话。来自三星、戴尔、Intel、华为、联想、CEC中国电子、浪潮、曙光、百度、腾讯、紫光、Semtch等企业和数十家行业学协会嘉宾等一同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018年11月5日正式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的通知》,正式宣告第七届博览会筹备工作全面启动。吴胜武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成功举办六届以来,无论是展商数量、专业化程度、同期活动的质量、专业观众人数、发布的新产品新技术数量、行业关注度等展会关键指标,博览会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行业风向标作用日益凸显。第七届博览会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部领导对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的指示精神,以罗文副部长提出的“再上一个新台阶”为目标,全面提升博览会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力争把博览会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展会平台。

    作为电子信息博览会的举办地,深圳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和创新主力,集聚了华为、腾讯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吴优副秘书长在发布会上指出,深圳将继续做好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力争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一流交流平台,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秘书长、中国电子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雯海发布第七届博览会全新主题和展会规划。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将按照“巩固既有成果,强化创新发展”的原则,确定“创新驱动发展,智慧赋能未来”为新主题。发布会同时公布了CITE 2019 八大重点展示领域:数字家庭、智能终端、新型显示、IC、人工智能、汽车电子、5G和物联网、智能制造。CITE 2019展区规划、同期论坛、重点企业和行业领军人物的邀约都将围绕这八大领域展开。

    发布会同时公布博览会重要活动筹备情况。CITE 2019 将组织“1+3+N”多场重点活动,进一步推动博览会影响力。“1”,即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开幕式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家峰会。“3”指TOP10&10峰会、中国CIO高峰论坛两场峰会活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创新奖评选,“N”即多场CITE同期其他论坛活动,将邀请知名行业龙头企业领导和科研专家,探讨新产业、新发展、新方向,致力于打造形成企业家俱乐部机制,将CITE办成一年一度的企业家聚首深圳的盛会。年度CITE创新奖评选活动也将在2019年全新升级。

    据悉,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将使用深圳会展中心全馆,超过10万平方米的面积瞄准信息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展示电子信息全产业链。通过CITE主题馆、新型显示馆、智能制造与3D打印馆、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馆、人工智能馆、5G与物联网馆、汽车电子智能驾驶馆、锂电新能源馆及电子元器件九个展馆等多个专业展区,为业界充分展示智能时代电子信息产业最新发展成果与趋势,打造国际化一流电子信息领域展示平台。

相关报告
  • 《中法科技合作聚焦七大重点领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2-27
    • 2月25日,中法科技合作联委会第14届会议在北京召开,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法国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部部长弗雷德里克·维达尔共同主持会议。双方回顾总结了中法科技创新合作的历史与现状,就两国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共同拟定七大优先合作领域。这既是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也是延续并进一步深化中法两国间强劲的科技合作。 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两国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丰硕。1978年,中法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这也是中国与西方大国签署的首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40多年来,中法科技合作平稳推进,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一方面两国特殊的友好关系为科技合作提供了平台和环境;另一方面,科技合作又对推动中法整体关系良性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为了继承并深化两国科技合作,中法参会代表认识到,当前的科技发展与1978年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两国的科技发展战略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和提升,需要通过联委会等机制加强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互信,在此基础上共同谋划面向未来的行动计划,并将规划转化为实际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重大合作成果。 双方一致同意,将在联合实验室、联合资助机制、人员交流、举办主题研讨会、开展创新创业合作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并着重在卫生健康、农业、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空间、环境、粒子物理7个优先领域拓展合作。 会后,双方部长签署了会议纪要,并见证中法科技创新领域多个合作协议的签署。 中方科技部、外交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驻法国使馆等单位代表出席会议。法国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部、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国家科研中心、国家空间研究中心、法国驻华大使和科技参赞等法国主要科技部门负责人随团参加会议。
  • 《 《“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公布 ——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3
    • 11月2日,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公布《“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为目标,以解决“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难点为突破口,坚持需求导向、前瞻布局、交叉融合,为提升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规划》指出,要深化生态环境健康、化学品安全、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研究;研发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高端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引领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完善适合生态环境学科、产业特点的科技创新模式,构建面向现实与未来、适应不同区域特点、满足多主体需求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 基于此,《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分别为:生态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多污染物跨介质综合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新污染物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支撑国际生态环境公约履约。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规划》提到,突破大气PM2.5与O_3及其主要前体物的精准探测、智能关联感知、天空地一体化遥感技术,发展污染源偷漏排预警与污染溯源技术,研究重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典型新污染物的溯源解析技术、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针对公众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明确,阐明大气污染组分和生物气溶胶的人体暴露特征、健康危害及其机制,构建居民对大气污染响应的全系列健康效应谱;研发高精度近地面道路交通特征污染物暴露评价技术,评估大气污染的疾病负担。 聚焦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强调,研发集气候变化风险识别—评估—预警—转移为一体的气候变化风险早期预警平台;研究火电、钢铁、水泥、化工、有色金属、交通等行业深度脱碳技术,和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支撑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新污染物治理也被写入文件中,提出研究化学品分子结构设计与绿色合成替代技术,研发多种绿色替代品。 在保障措施中,《规划》要求创新组织实施机制、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多元投入等。比如,探索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任务部署与国家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管理与产业发展政策多方联动机制,构建科技项目责任机制,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激发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