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深海:无人机提供了监测海底新方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12-01
  • 地球表面的形状变化是地壳构造应力累积的结果,这一过程称为地壳形变。当构造板块运动对地壳施加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可以改变其形状。大地测量板块变化可以揭示构造作用过程,并提供地震风险预测。然而,全球大约70%的板块位于水下,这给监测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近期,由东京大学工业科学研究所领导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无人机观测设备监测海底位置,这可能会彻底改变海洋观测。

    传统上,一般使用浮标或远洋船只对海底地形进行测量,海底测量站位需要与水面的船只或浮标进行通信,进而与卫星进行通信,以准确测量位置信息。但海洋条件限制了船只在水面上的机动性和速度。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海面着陆无人机(UAV)作为海面监测设备。在无人机上安装了一个轻型测量装置,可以使得该装置在海面上移动时与海底观测站保持通信。该系统的优点是获取深海底信息速度快、效率高。这种海上高速无人机观测不仅有助于防灾,而且有助于自动水下航行器/遥控航行器的操作,同时可应用于海洋生物和渔业科学观测。(李亚清 编辑)

  • 原文来源:https://www.iis.u-tokyo.ac.jp/en/news/4047/
相关报告
  • 《使用 AI 驱动的光谱无人机推进土壤深层水分监测》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7-10
    • 在发表于《Sensors》杂志的一项新研究中,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植物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探索了一种强大的土壤湿度监测新方法,以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这项研究由Milad Vahidi、Sanaz Shafian和William Hunter Frame领导,使用无人机搭载的高光谱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在10厘米和30厘米深度处估算玉米田的土壤湿度。 研究核心在于利用无人驾驶飞行器(UAV)配备L-Pika高光谱传感器,捕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Tidewater农业研究扩展中心(TAREC)50x100米玉米田上详细的冠层反射数据。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捕捉从400nm到1100nm数百个窄带光谱,检测与土壤湿度条件相关的植物健康的细微变化。 为了从这些丰富的光谱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见解,团队应用了主成分分析(PCA),一种能从远程光谱图像中隔离出最有信息量信号数据的统计工具。这些波长数据随后被输入到一个机器学习管道中以预测土壤湿度水平。在所有测试的算法中,人工神经网络(ANN)表现显著优于其他算法,包括随机森林、支持向量回归(SVR)和梯度提升(XGBoost)。尤其是在非灌溉地块,水分胁迫的玉米植物表现出更大的光谱变异性,增强了冠层反射模式与根区土壤湿度的相关性,特别是在30厘米深度处。 这项研究表明,高科技农业正在落地生根,无人机、高光谱成像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为精准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 《探索 | 实现光子之间有效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0-08
    • 图:在波导中传播的两个光子与单量子发射器相互作用。光子-光子相互作用,这会导致相关性 光子是代表光量子的粒子,在发展新的量子技术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更具体地说,物理学家一直在探索创造光子量子比特(信息的量子单位)的可能性,这种量子比特可以使用光子进行远距离传输。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成果,但在光子量子位大规模成功实现之前,仍需要克服一些障碍。例如,已知光子容易受到传播损失的影响(即从一个点传播到另一个点时能量、辐射或信号的损失),并且不会相互作用。 西班牙IFF-CSIC和德国Ruhr Universityät Bochum的研究人员最近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克服这些挑战之一,即缺乏光子相互作用。他们的方法发表在《Nature Physics》上,这可能最终有助于开发更复杂的量子器件。 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之一 Peter Lodahl表示:“15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单量子发射器(量子点)与单光子之间的确定性连接,并研究了一种基于纳米光子波导的非常强大的方法。”,我们通常将这些设备用于确定性单光子源和多光子纠缠源,但另一个可能的应用是诱导光子的非线性作用。 Lodahl和他的同事在2015年首次实现了使用单个光子进行非线性操作的原理验证。然而,当他们进一步研究这种效应时,他们在理解这种复杂、单光子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基础物理方面遇到了困难。 Lodahl说:“在我们之前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控制光脉冲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物理学非常复杂,并为构建光子量子门和光子分类机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我们对非线性量子脉冲进行了首次实验研究,该脉冲由于与确定性耦合的量子发射器耦合而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 在他们的新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单个量子发射器与纳米光子波导的高效相干耦合,实现了单个光子波包之间的非线性量子相互作用。为此,他们使用了一个单个量子点,一个纳米大小的粒子,其行为类似于两能级原子,嵌入光子晶体波导中。 Lodahl解释说:“在这种系统中,耦合是确定的,所以即使一个光子发射到波导中,也会与量子点相互作用。”。发送包含两个或更多光子的脉冲会导致量子关联,因为一次只能有一个光子与量子点相互作用。通过控制量子脉冲的持续时间,我们可以调整这些关联以及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使用他们的实验方法,Lodahl和他的同事基本上能够使用第二个光子来控制光子,这是由他们的量子发射器介导的。换句话说,他们成功地实现了非线性光子-光子相互作用。 Lodahl说:“我们开发了一种方法,通过与量子点的耦合,使光子能够有效地相互作用。”。“我们认为,这可能为制造光子-光子量子门(光子量子计算中的逻辑门)或确定性光子分类设备开辟新的方向,这些设备对于量子中继器等至关重要。” 这个研究团队提出的新策略可能对量子物理研究和量子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他们的方法可以为量子光学器件的发展开辟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允许物理学家对定制的复杂光子量子态进行实验。 目前,Lodahl、Le Jeannic及其同事正试图利用最近研究中实现的非线性光子-光子相互作用来模拟分子的振动动力学。这可以通过将复杂分子的振动动力学映射到高级光子电路中光子的传播上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