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布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7-17
  • 山西省工信厅近日发布《山西省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2020年)》,力争到2020年底,全省新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或接近1500亿元,成为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行动计划,山西省将围绕制造业千亿产业培育工程总体要求,聚焦“半导体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四个重点领域,重点推进61个重大项目建设,培育15户骨干企业,新增1—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攻关5项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一批核心技术专利。以产业集聚为方向、以项目推动为抓手、以招商引智为助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任务推进为牵引,着力推动产业链、项目链、招商链、创新链、政策链、任务链6链协同。

    山西省将重点推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太钢集团年产16万吨高端冷轧取向硅钢等61个新材料产业牵引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848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48亿元,力争年底前有25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提升山西省在高端新材料领域的竞争力。加大技改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对技术领先、填补空白、替代进口、出口创汇、扶贫工程等重点项目进行倾斜支持,推动产品向精细化、规模化、产业化、高附加值化发展,带动全省新材料高端产业及其配套下游、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壮大。

    拓展招商链,积极引进产业链配套企业入晋落地。积极融入京津冀产业发展,承接长三角、粤港澳等地新材料产业转移,紧密结合山西省产业基础,瞄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衔接不畅的问题,采取“以商招商、联盟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股权招商”等创新招商模式,以与山西省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优势企业有紧密合作联系的省外优质企业为重点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招商,切实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垂直扩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积极推动中电科33所、中科晶电、山西百信等省内企业与华为在半导体材料、器件、整机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积极引进上海西格里石墨技术有限公司,与烁科晶体开展石墨材料纯化技术合作、提供高品质原料,完善太原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产业链条;会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积极引进北京巨鹏、南山铝业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弥补产业短板、填补产业空白、融合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山西省将围绕特种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高端纤维及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聚焦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煤—煤沥青—中间相沥青—沥青基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煤—煤基石墨—中间相炭微球—石墨烯、电容炭”“衬底材料—外延片生产—芯片设计—芯片制作—封装—应用产品”“植物秸秆—木质素—生物树脂—生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农林废弃物—纤维素—乳酸—聚乳酸—生物降解塑料”“特殊钢—冷轧板材—取向硅钢、轮轴钢—高铁轮对、特高压变压器”“电解铝、原镁—镁铝合金板带、铸件—汽车、轨道交通轻量化部件”“气凝胶粉体—浆料(预氧化)—水性涂料(玻璃纤维毡)”等8个具有全国比较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链条。(记者 许晶晶)

相关报告
  • 《山西发布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7-21
    • 山西省工信厅近日发布《山西省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2020年)》,力争到2020年底,全省新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或接近1500亿元,成为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行动计划,山西省将围绕制造业千亿产业培育工程总体要求,聚焦“半导体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四个重点领域,重点推进61个重大项目建设,培育15户骨干企业,新增1—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攻关5项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一批核心技术专利。以产业集聚为方向、以项目推动为抓手、以招商引智为助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任务推进为牵引,着力推动产业链、项目链、招商链、创新链、政策链、任务链6链协同。 山西省将重点推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太钢集团年产16万吨高端冷轧取向硅钢等61个新材料产业牵引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848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48亿元,力争年底前有25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提升山西省在高端新材料领域的竞争力。加大技改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对技术领先、填补空白、替代进口、出口创汇、扶贫工程等重点项目进行倾斜支持,推动产品向精细化、规模化、产业化、高附加值化发展,带动全省新材料高端产业及其配套下游、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壮大。 拓展招商链,积极引进产业链配套企业入晋落地。积极融入京津冀产业发展,承接长三角、粤港澳等地新材料产业转移,紧密结合山西省产业基础,瞄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衔接不畅的问题,采取“以商招商、联盟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股权招商”等创新招商模式,以与山西省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优势企业有紧密合作联系的省外优质企业为重点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招商,切实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垂直扩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积极推动中电科33所、中科晶电、山西百信等省内企业与华为在半导体材料、器件、整机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积极引进上海西格里石墨技术有限公司,与烁科晶体开展石墨材料纯化技术合作、提供高品质原料,完善太原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产业链条;会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积极引进北京巨鹏、南山铝业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弥补产业短板、填补产业空白、融合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山西省将围绕特种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高端纤维及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聚焦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煤—煤沥青—中间相沥青—沥青基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煤—煤基石墨—中间相炭微球—石墨烯、电容炭”“衬底材料—外延片生产—芯片设计—芯片制作—封装—应用产品”“植物秸秆—木质素—生物树脂—生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农林废弃物—纤维素—乳酸—聚乳酸—生物降解塑料”“特殊钢—冷轧板材—取向硅钢、轮轴钢—高铁轮对、特高压变压器”“电解铝、原镁—镁铝合金板带、铸件—汽车、轨道交通轻量化部件”“气凝胶粉体—浆料(预氧化)—水性涂料(玻璃纤维毡)”等8个具有全国比较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链条。
  • 《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0-09
    • 新材料,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以及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十三五”以来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山西省初步形成以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五大特色领域为主的产业体系。 为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规模壮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山西省近日发布了《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本报邀请省工信厅负责人对《行动计划》进行了深入解读。 【现状】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新材料是当今发展最为活跃的产业领域之一,也是世界产业中关联度高、经济带动力强、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的一项新兴产业。”对于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性,省工信厅厅长李晋平这样总结。 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主要呈现整体产业初具规模、关键技术实质突破、区域集聚态势明显三个特点。2018年,全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3.79万亿元,同比增长22.3%。预计到2021年全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接近或突破7万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新材料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以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五大特色领域为主的产业体系。2018年,全省新材料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53.7亿元,新材料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重1.5%、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15.1%。 “目前,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呈现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细分领域结构优化、龙头企业优势明显、创新体系支撑有力、区域布局特色明显五个特点。”李晋平说,我省不锈钢规模亚洲最大,煤系高岭土深加工产品为全球主要产地,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占全国1/7,煤系高岭土、化工合成新材料处国内领先水平,新型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等约占行业总产值的30%。 李晋平表示,随着企业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如太钢不锈、山西钢科等。同时,特殊钢、镁铝合金深加工、“煤焦化—烯烃—精细化工产品、矿渣、炉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新型建材”等全产业链条基本成型,集群式发展态势初步显现。 “虽然产业基础已初步具备,但我省新材料在产品档次、集群效应、研发水平等方面,仍与资源禀赋不相匹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李晋平表示,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较短,产品档次偏低;集群优势不突出,带动能力不强;高科技人才缺乏和技术创新不足。 【目标】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 “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有10%左右的领域为国际领先水平、60%~70%领域处于追赶状态、20%~30%的领域与国际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李晋平说,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引导下,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我省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将新材料产业培育成实现制造业结构性反转、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行动计划》对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制订了明确目标:到2021年末,新增规上企业50户左右,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的10户,100亿元以上的2-3户,重点细分领域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约占50%以上,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约占20%以上。全省新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培育3户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自主品牌响的优势企业。 同时,鼓励骨干企业将研发投入增加至主营业务收入的3%以上。力争新建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省级新材料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1+5+ 4”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打造1个1000亿级特殊钢生产加工产业基地,打造镁铝铜合金、先进化工、先进无机非金属、生物医药、半导体晶体材料等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5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钕铁硼永磁、新能源、纳米、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4个20亿级特色产业集聚区。 “将新材料产业打造为引领、支撑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汇集全省各方面的力量予以支持。”李晋平表示,我省将通过启动重点项目“助推”、关键技术“攻坚”、融资难题“破解”、重点新材料“护航”与产业招商“延链”5项行动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路径】发力“一核五带七板块” “以产业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布局为基础,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依托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发挥骨干企业辐射引领作用。”省工信厅副厅长马运侠详细解释了我省如何通过“一核五带七板块”空间布局支撑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核”,即发挥山西科技创新城、大学城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煤化所、中电科三十三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技术优势,将太原都市圈打造成我省新材料产业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区和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五带”,即布局五个新材料产业经济带,发挥太原、吕梁、晋城、运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带;依托临汾、长治、晋城发展基础和优势,打造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带;发挥大同、朔州、忻州、阳泉、晋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带;依托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打造前沿新型材料产业带;发挥山西综改示范区、大同、吕梁的可再生资源优势,打造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带。 “七板块”,即构建七个区域性的新材料发展中心区,打造特殊钢、无机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铝镁深加工、钕铁硼永磁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7个产业集群。 先进金属材料领域,依托我省资源能源优势,重点发展多元化特殊钢、高强高精高韧性铝镁铜合金、高端钕铁硼磁性材料生产及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集群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太原、晋西、晋南三大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区。先进化工材料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型材料等深加工产业,加快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化工新型材料集聚区。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布局发展超微细煅烧煤系高岭土、耐火均质料等重点项目,打造晋北、晋中、晋东南三大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集聚区。 前沿新材料领域,加快推进高端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重点突破纳米、石墨烯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布局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前沿新型材料产业集聚区。生物基新材料领域,创制一批生物基高分子新型材料、仿生材料、生态环保材料等,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