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科学家合作研发新型阳极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9-09
  •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和中国长春吉林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阳极材料——具有钙钛矿晶体结构的钛酸镧锂(LLTO),可制成高性能电池。该团队表示,LLTO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充电速率、安全性以及循环寿命,而且无需让材料颗粒的大小从微米降至纳米。

    人们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伴随而来的是为确保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对智能电网需求的增加。而移动和静止的储能技术都需要合适的电池,锂离子电池(LIB)就是能在尽可能轻且小的空间中存储尽可能多能量的储能设备。该项研究的目的旨在提升此类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以及循环寿命。为实现此类结果,电极材料就非常重要。锂离子电池的阳极通常由一个集电极和一种以化学键形式存储能量的活性材料组成,在大多数情况下,石墨就被用作活性材料。不过,由石墨制成的阳极导致电池的充电速率很低,还会产生安全问题。而钛酸锂氧化物(LTO)作为替代性活性材料,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具备LTO的阳极充电速率更高,且比石墨阳极更安全,缺点在于含有氧化钛酸锂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

    因此,该研究小组研发了另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阳极材料——具有钙钛矿晶体结构的钛酸镧锂。据该项研究所显示,与商业化的LTO阳极相比,LLTO阳极的电极电位更低,可让电池拥有更高的电压和容量,而电池的电压和存储容量最终可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未来,LLTO阳极可能可以被用于打造具有长循环寿命的安全高性能电池。

    除了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电池充电速率也是决定电池是否适用于苛刻应用的重要因素。从原则上看,最大放电电流和最小充电时间取决于电池固体内部以及电极和电解质材料之间界面处的离子和电子运输情况。为了提升充电速率,通常的做法是将电极材料的粒径从微米减小到纳米。但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与LTO纳米颗粒相比,尺寸为几微米的钙钛矿结构LLTO也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以及充电速率。该团队认为这要归功于LLTO的赝电容特性:不仅是单个电子可以附着在此种阳极材料上,还有被弱力束缚的带电离子也可以附着其上,并可以反过来将电荷转移到阳极上。研究人员解释说:“由于颗粒较大,LLTO还可以让电极制造更简单、更经济。”

相关报告
  •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型热导率自主调控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3-16
    •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童鹏研究员课题组与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张永胜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六角硫化物中发现了温度驱动的巨大热导率跳变效应,并给出理论解释。该材料体系易于合成、原料环境友好,在热流主动控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结果发日前表在期刊《Acta Materialia》上。  目前约90%能源的使用涉及热量的产生与操控。因此有效控制热量传导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的热导率大小是决定其热传导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如果材料热导率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突变,则可根据导热能力的不同实现对热流的自主控制。近年来此类材料已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研究人员发现六角相硫化物在低温反铁磁至高温顺磁相变处,热导率出现巨大的可逆跳变,变化率最大能超过200%,其远高于已知的典型固态热导率突变材料,如镍钛合金等。为了阐明热导率突变的物理机制,研究人员通过NiS对其电子能带结构计算,结合求解玻尔兹曼输运方程,发现高于相变温度的顺磁态为金属,具有较大的电子热导率。研究人员用少量金属银粘接六角硫化物,通过与基体之间形成的纳米过渡层,金属银对热应力起到了很好的缓冲和释放作用,显著地改善了材料的脆性,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和热循环稳定性。 由于六角硫化物体系材料体系易于合成、原料环境友好,因此在热流主动控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当环境寒冷时,低热导率可以延缓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而在炎热的环境下,高热导率有助于热量快速散发,防止器件过热。如可用于维持如电池、芯片的最佳工作温度。该材料也可以与具有相反热导率温度依赖关系的材料联合使用,构筑热二极管。 
  • 《俄罗斯科学家研发新型钛基阴极材料 可用于金属离子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4-09
    • 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Skoltech)能源科技(CEST)中心的研究人员基于钛氟磷酸,创造了一种新型阴极材料,在放电电流很高时,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能量性能以及稳定的工作性能。 现在,电动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需要使用以金属离子电池为基础的商用、安全且廉价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而现有锂离子电池技术遇到了一个主要障碍,价格高,人们猜测,全球可能会很快用完生产此种电池阴极所需的锂和钴材料,从而进一步推高了电池的价格,而阴极能够决定电池的功能特性和能量性能。 大多数寻找替代技术的研究都是采用更容易获取、更便宜的元素(如钾)替代锂,以制造电池。而钴可以被更常见、更环保的铁、锰和钛元素所取代。 钛是地壳中排名第十的常见元素,世界各地都有,而且很容易获取稳定且无毒的含钛试剂。但是,尽管有上述明显的优点,在电池阴极材料中使用钛化合物,会导致电化学电位低,长期以来都限制着电池的比能。 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的科学家们成功制造了一种具有商业吸引力的高级阴极材料,该材料基于钛氟磷酸KTiPO4F制成,具有很高的电化学电位,在充放电速率很高的情况下,表现出极佳的稳定性。 Stanislav Fedotov教授表示:“该实验结果非常优异,从表面上摧毁了长期存在于“电池界”的主导范式,即认为钛的电位低,因而钛基材料智能作为阳极使用。我们认为,发现高压KTiPO4F材料为寻找和研发新型具有独特电化学性能的含钛阴极材料提供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