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将如何影响多国科研经费支出?》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6-09
  • 科技日报记者 刘 霞

      

    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随之而来也会影响各国科研经费支出。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一些专家担心疫情给科学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会持续数十年,导致成千上万名研究人员失业,并迫使各国削减科研资助。但也有科学家认为,这种大流行病可能会进一步凸显科学的重要性,并刺激各国长期加大对科学特别是对基础研究的资助。

    >>>>疫后生物科学可能会蓬勃发展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不断蔓延,美国的失业率已飙升至上世纪30年代的水平。当此之际,科学界多位领袖正不遗余力地证明支持科学研发至关重要。诺贝尔奖获得者哈罗德·瓦尔姆斯说:“没有科学的帮助,国家会处于危险之中。”瓦尔姆斯曾在1993年至1999年间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委员、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前首席技术官朱莉娅·菲利普斯也表示:“钱在哪儿,研究人员就去哪儿。”

      

    《自然》的报道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生物科学可能会蓬勃发展,正如二战后物理科学领域所经历的那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经数十年研究和发现,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伴侣号”于1957年在苏联发射。

    >>>>多国承诺增加科研支出

      

    经济状况对科研支出的影响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例如,德国的情况则要好得多,德国承诺在2030年前向科学机构额外投资180亿美元,预算每年稳定增长3%。欧盟委员会也计划未来7年,将“地平线欧洲”项目的资助增加116亿美元,总资助额达到1052亿美元。

    此外,尽管中国的经济和科学发展势头受到了疫情打击,但中国正在相对快速地恢复。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社会学家曹聪(音译)说,中国科研领域的优先发展事项可能会有所更替,中国可能会加大对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的投资力度。

      

    无独有偶,今年3月,英国政府宣布,将研究资助从现在每年110亿美元增加到269亿美元。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科学和技术政策专家詹姆斯·威尔斯登表示,迄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政府的这一承诺会出现变化。“当然,如果经济长期衰退或萧条导致国家财政吃紧,那么所有这些研究支出承诺可能都会打水漂。”

    >>>>美国基础研究或受冲击

    至于美国,一些科学政策专家希望能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对科研所采取的措施方面汲取经验,为未来提供参考。上次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向联邦科学机构提供了额外资金,启动了多个项目,作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的一部分。

      

    例如,200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300亿美元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又额外获得了108亿美元的资助。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立法关系主任詹妮弗·泽策尔说,ARRA提供的资金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美国科学家今年的“胃口”肯定比上次大。4月初,一个代表美国大学的团体联盟要求国会向科学资助机构拨款260亿美元,以支持学术实验室和科研活动场所重新开放。

    尽管美国国会逐年稳步增加联邦政府在科学方面的投入,但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可能会破坏这一趋势。NIH前院长(2002年到2008年)伊莱亚斯·塞霍尼说:“实际上,研究机构的预算将会减少。”

      

    菲利普斯表示,这可能会打乱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平衡。过去预算缩紧的情况下,政府会更青睐资助实验和应用科学,而非没有直接实用价值的基础科研——所谓的“蓝天研究”。如果现在这样做,美国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失去竞争优势。

      

    实际上,美国一些立法者已经提出了法案,希望大幅增加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但该法案成为法律的可能性目前尚不明确。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报告
  • 《疫情将如何改变世界大学排名?》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5-22
    •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高校大规模停摆,这会影响他们的世界排名表现吗?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首席数据官邓肯·罗斯(Duncan Ross)发表文章表示,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世界大学排名新方法的时间将被推迟,新冠肺炎疫情会对排行榜结果产生影响,但具体情况仍属未知。 原作 邓肯·罗斯(Duncan Ross, 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数据官) 翻译 张元一 编辑 魏潇 我们现在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评估高校的学科排名,哪些学科正在被评估,以及在新的世界大学排名方法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与许多机构一样,Covid-19 危机也改变了我们的关注点。因此,这篇文章将讨论新排名方法出现的时机,以及病毒对我们未来排名的意义。 一年多以来,我们一直在讨论新方法(WUR 3.0)可能带来的潜在变化。最初的计划是及时完成协商,在 9 月份多伦多世界学术峰会上宣布方法新模型。我们计划在秋季开始收集数据,同时进一步商讨所选指标的权重,以期在 2021年公布新方法下的最新排名。 但鉴于 Covid-19 的流行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我们认为现在不是要求大学研究团队和数据提供者做额外工作的时候。 因此,我们决定推迟 THE 排名方法的变革,等到 2022 年发布2023 世界大学排名后再继续。这将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来探讨潜在的变化。 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还引发了人们对我们当前周期内排名的质疑,各个大学面临的变化也可能会影响其排名结果。 今年的榜单怎么样了? THE 的下一期世界大学排名( 2021 年版)的数据收集工作即将完成。和往常一样,我们非常感谢把数据汇集在一起的大学团队,尤其是在如今的困难时期。 大多数指标的相关数据段在疫情危机发生之前就完成了。文献计量数据则涵盖了 2015 年至 2019 年的出版物和 2015 年至今的引文。 各大学提交的机构数据截至 2018 年的大学学年。不同的大学系统对 2018 学年的具体定义可能存在不同,但通常意味着 2018-19 学年。我们使用的声誉数据收集于 2018-19 年和 2019-20 年。 我们即将发布的拉丁美洲榜单,也使用了相同数据时间段的声誉和学科排名。 明年要发布的榜单呢? THE 明年的世界大学排名(2022 年版)所使用的数据,将体现出疫情的影响。 我的初步想法是,文献计量数据可能只会有一个小变化。只有那些已经发表就很快被引用的论文才有可能对大学的得分产生影响。当然,Covid-19 相关的研究肯定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应对疫情,我们已经建立了大量新的研究项目和合作。可以预期,这将反映为那些以医学见长的大学出版物数量增加,不过领域加权引用影响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制衡。 大学的声誉数据也可能发生变化。能够继续维持研究项目进行的大学可能会有更高的知名度,那些被认为正在应对 Covid-19 危机的大学也会有更高的知名度。例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牛津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正在进行的工作目前就非常具有知名度。 2021 以后 其他数据只有在下一年才会受到影响,我们可能会采用新的或调整过的排名方法。 到 2022 年, THE 的 2023 年世界大学排名公布时,我们将开始看到这场疫情对大学国际学生、员工和学术合作的影响,这些指标权重合计占当前方法的 7.5%。国际学生人数必然会下降,不过下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尚不确定。这将给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大学带来特别严重的冲击,但影响将因国家和学校机构而异。 我们也会看到大学收入和研究产出的变化——但同样,现阶段还很难预测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政府会给予学校生存所需的支持吗?新的工作方式会发展得更好吗?会有新的赢家出现,还是现有的一流大学会合并? 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可能是,我们是否应该暂停排名,直到一切恢复正常状况。我想不是,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些数据将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大学如何应对这一困难时期的信息;它(无论多么不完善)将记录高等教育部门所发生的变化。第二,生活会继续。学生们仍然希望在教育方面做出最好的选择,即使是要出国读书。此外,对于排名靠后的数据仍将有需求,无论是当前的方法还是改进的方法。 原文链接: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what-might-covid-19-mean-world-university-rankings
  • 《新冠疫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影响分析》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2-13
    • 当前形势下,新冠疫情已经对我国经济和各个行业带来了一定影响,半导体也不例外!这场疫情给产业带来的影响到底如何?芯谋研究认为可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视角,来分析本次疫情对我国半导体产业造成的影响及后果。 短期影响 短期三大影响因素:复工率低、工作时间与效率不足、原材料供应吃紧。 受疫情影响,企业员工全面恢复工作的时间不定,工作时长及沟通交流的效率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从城市的角度看,武汉受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庞大的外来人口回流后还要进行二次隔离……虽然很多公司采用了“轮流上班”和“远程上班”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进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干扰。从设计、制造、封测三业来看,在受到上述影响的同时,各具体环节又略有不同。 设计业:对于设计公司而言,主要是无法尽快全面复工,根据芯谋研究的调研,2月10号复工率大概在25%左右。因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无锡等全国设计产业的重镇,基本上都对外地返回的员工有着较为严格的隔离要求,多数设计企业响应地方政府号召,采用了在家办公、轮流办公等方式,导致在整个2月份都很难完全复工。这对员工的交流、工作效率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企业和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交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互动减弱。虽然也有通过VPN和虚拟网的方式,让许多员工在家里办公,但是设计业受到工期缩短、效率降低的影响相对较大。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客户的订单并没有减少,但订单交付肯定会有延缓,这势必会造成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制造业的产能紧张。 制造业:短期而言对制造行业影响有限。Fab除工厂整修外,全年整天24小时运转,就算是长假,也不例外。只是短期内排班的员工略显不足,全面开工需要做好更严密的防范措施。对于Fab来说,现在的订单都是2019年排期,短时间不会受到影响。目前还没有客户提出订单推迟或者减少,产能紧张局势暂时还在持续。 过去半年国内主要制造企业产能一直很满,从产业链传导的角度看,第四季度和2021年第一季度产能会相对缓和。不过因为疫情影响到终端的消费需求一定会有变化,未来势必会传导到制造和封测,所以需要密切关注此次疫情事件对经济造成的全面影响,终端需求的下降或会在半年后有所体现。 就个体而言,对武汉的12吋晶圆制造企业造成的影响比较大。短期产能扩张,中期持续融资、长期人才引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封测业:对于晶圆制造、封测、装备和材料等加工属性产业而言,越是高端的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越高的影响越小,反之亦然。封测行业加工属性更强,劳动力需求更大,因员工和复工率受到的短期影响较大,封测产能的紧张会直接影响到设计公司。 但对晶圆制造和封装,尤其是晶圆制造业来说,物流运输导致的原材料供应紧张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各地的交通管制,导致供应链物流无法保证,且效率大降,很多材料的运送存在可能不到位的情况——虽然按照规律一般的晶圆制造、封测厂通常会备有一至两个月的库存,但实际上有的因为过去从未出现过全国范围内交通管制的先例,以及供应商春节期间停工等因素,不少工厂的库存并不充足。 短期看,休克式停工、隔离式复工一定会给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幸好每年第一季度乃至上半年是半导体产业的传统淡季,按照真实业绩来看,一般第一季度占全年的15%,第二季度占据20%。芯谋研究预估,设计业的全年营收比之前预期的将下降10%左右,制造业则为5%左右。短期影响的关键是疫情能否在第一季度得到控制。 中期影响 中期三大影响:经济增速下滑、全球交流受限、中国出口受阻。 半导体产业的增长和经济增速高度挂钩,受疫情影响,今年中国经济的压力更大,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肯定是不利因素。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从去年开始,因为华为等科技企业供应链本土化的带动,半导体处在内需拉动的新阶段,加以基数较低,今年相信仍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上半年复工缺人,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谨防产能紧张。同时企业可能会有担心消费和经济下滑、担忧终端需求不足带来的风险,做出保守甚至错误的决断,可能带来“需求下降--供给缩减—需求反弹—供给不足”的连环反馈。 但中期一个很严峻的影响就是中国与全球流动的受限,包括人与人的交流,货物的出口等。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或许更值得注意。对内取决于疫情何时能够结束,对外取决于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中国的评判和决定。随着疫情的发展,其它国家对与中国贸易的态度也会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西方部分国家也开始出台措施,减少国际航班,限制相关交流,会导致进出口受阻,这对经济和半导体产业影响很大。未来国际航班和货运进出口是否进一步执行更严格的检验检疫,这非常关键。 此次疫情,肯定会让过去几年热到虚火旺盛的半导体产业冷一点,静一点,慢一点,这有积极的一面。 过去几年,政治热、资本热、创业热的三热并起让半导体领域出现了“大干快上”、“超英赶美”的浮夸现象,这对中国半导体是严重的伤害!今年的疫情会对半导体产业虚火旺盛的非理性现象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也会加速企业的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竞争永远不是坏事情,磨难才是试金石,越是危机,越是考验企业家的时候。 对中国半导体而言,中期更值得关注和警惕的是下半年美国是否会在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上“搞事情”。或许上半年“特”殊时期,下半年“特”来搞事。(本文暂不展开,会在下面一篇文章中专门阐述。)中期看,主要影响在于出口、华为后续、以及特朗普的下一步动作。 长期影响 长期两大影响:对半导体产业的持续投资、对全球人才的吸引。 资金和人才是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两大重要因素。疫情对产业的长期影响主要恰恰就在这两个方面。 “芯片”和“药片”是高科技产业的两个重要代表,也是科创板所鼓励和推动的两类行业。去年之前,贸易战和科技争端暴露出来我国“芯片”方向能力的局限,为此国家和地方投入了巨额资金发展芯片产业。今年,又暴露出来我们在“药片”上的不足,预计未来会有较多资金投入到医药领域,因此我们担心政府会否把用在半导体产业上的钱转移或者减少。譬如武汉,疫情过后,肯定会有众多财政预算用到医疗卫生领域,这可能对目前包括长存在内的几个大项目的后续支持会有较大影响。 半导体从来都是资本和产业的协奏曲。未来产业的推动取决于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知,以及持续投入的态度、巨额投入的决心。我们希望国家和政府对于芯片产业的扶持不要降低,坚持不懈,持续发展。 人才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国际化的产业,我们非常需要国际化的人才。长远来看,疫情对我们吸引高端国际人才或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更值得我们关注。高端人才和全球化人力资源的欠缺一直是我们半导体产业无法回避的痛。此次事件,或许会增大我们在全球吸引高端人才的难度。记得之前国内某些半导体公司曾经邀请国外的华人专家来国内工作,但因为其家人对雾霾、食品安全等生活因素的顾虑而作罢。不少国内企业也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外国专家愿意加入,但希望在国外工作。此次事件后,或许我们又需要更为努力地去吸引国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