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锂电池进化:续航将超500公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07
  • 据《日本经济新闻》2018年12月27日报道,1次充电可行驶相当于东京至大阪的500公里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开发在日本正日趋活跃。积水化学工业的技术已经具备取得突破的头绪,旭化成也已接近。均能采用现有的电极,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前半期实现实用化。 日本经济产业省将扶持充分发挥电池性能的技术开发。在世界范围内,转向纯电动汽车(EV)的趋势正在加速,如果作为课题的续航距离大幅延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角的时代或将继续持续。 如果在完全充电状态下可行驶500公里,将匹敌汽油车的性能。日本经济产业省等认为这是纯电动汽车普及的条件之一,提出2030年达成的目标。纯电动汽车迅速普及的中国结束了对续航距离低于150公里的车型的补贴,增加了续航距离长的车型的补贴。 锂离子电池于1991年商品化,被用于笔记本电脑和摄像机等。2009年被用于量产型纯电动汽车。完全充电可行驶的距离在200公里左右。一般认为2010年代初以当时的技术难以达到500公里,到2030年前后将被全固体电池等新一代电池取代。 新一代电池的开发在世界范围内日趋活跃,但技术上的课题很多。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开发取得进展,500公里的突破日趋具有现实可能性。研究人员等预测“锂离子电池还能继续使用10年左右”。 锂离子电池通过锂离子在正负电极间移动来产生电力和进行充电。要增加电池的容量,有必要增加电极中存储的离子,或减少内部电阻,使电子通过更加容易。 积水化学开发的是用于正极的技术,在加入的炭材料的结构上下功夫,使电子流动更容易。扩大正极之中电子通过的通道,电子流动更加顺畅,达到以往的10倍左右。除了大量获得发生的电流之外,电极不易损坏,耐久性得到提高。 将使正极加厚,以便更多取得锂离子。在实验中,电池的容量提高了3成左右。可将续航距离从现在的400公里提高至超过500公里的水平。计划到2021年作为零部件加以销售。 旭化成则是通过向负极混入氧化硅,将容量提高2成左右。向采用碳类材料的负极中加入硅系物质,使得存储锂离子更加容易,能增加容量。但是,具有在捕捉一部分离子的情况下无法释放的问题。通过在负极中预先注入离子,让被捕捉的部分不产生活动,锂离子的取得和释放变得顺利。旭化成力争在数年后实现实用化。 此外,采用此前不存在的电极材料的研究也在推进。横滨国立大学的薮内直明教授与松下合作,开发了混入氟的正极。不仅是金属,氧气也能用于电极内的电子流动,容量达到2倍。住友化学推进采用铝的负极的开发,提出将容量提高至2.5倍的目标。 日本经济产业省将自2019年度起,开发使完全用完锂离子电池电量成为可能的技术。为了防止起火事故等,电池以低于上限的容量使用。将扶持能准确检测剩余电量的传感器的开发,增加可使用量。在2019年度预算中列入2亿5千万日元,力争到2023年实现实用化。 日本曾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席卷世界,但2011年以后专利申请出现减少。在中国,大学和企业等的专利申请增加,到2015年,发展为日本和中国各占整体的3分之1。为了增加续航距离,大幅增加电池容量的技术开发正在推进,中国的专利申请预计进一步增加。

相关报告
  • 《日企研发出更环保氟离子电池,储能超锂电池10倍,动力续航或至5000公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17
    • 尽管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市场一直毁誉参半。其最大优点是技术相对成熟、用车费用低,但缺点是续航里程短和充电时间长,这已成为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因素。目前,磷酸铁锂、钛酸锂、锂离子等动力电池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瓶颈,续航里程都很难超过600公里,使得80%以上的车型续航里程都超不过500公里。 而近日,日本车企本田公司宣布开发出一种新型氟离子电池技术,不仅比现在的锂离子电池储能能量高出10倍,而且更为环保,有望在未来成为电动汽车的首选电池。 本田研究院、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12月7日发布了这一重要突破。 研究人员称,这一全新的氟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十倍,却有着非常好的稳定性,而且其制造材料可以直接从土地中提取,制造成本更低,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小。 据介绍,这种制造氟化物离子电池的技术很早之前就已出现,但该技术制造出来的电池必须要在300度的温度下运行。 此次四家机构联合的研发团队找到了一种能让这种电池在常温下运行的方法,且不会出现过热问题。研究人员称,这项新技术避开了氟化物电池技术的温度限制,开辟了一条通往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阳关大道。 本田研究所首席科学家Christopher Brooks博士表示:“氟离子电池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电池化学物质,它的能量密度是现有锂电池的10倍,且不会因为过热而造成安全风险,而获取氟离子电池的原料对环境的影响也要比提取锂和钴的过程小得多。” 不过,或许是由于近年来日本企业频频曝出电池技术突破造假丑闻的原因,本田公司并未宣布该该电池何时能够量产,只表示该技术还在继续改进之中。 虽然这让本田的新发明变得扑朔迷离,但如果该技术真的成为现实,将预示着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呈几何级数上升,这很可能将给汽车行业一带来次天翻地覆的变革。
  • 《日本AIP潜艇改用锂电池 续航能力提升一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1
    • 日本第11艘苍龙级潜艇“凰龙”号今年3月入列,这是该国第一艘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潜艇。(美国海军新闻网站)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7月15日发表凯莱布·拉森的文章《为何日本苍龙级隐形潜艇的杀伤力如此强大》,称日本海自苍龙级潜艇采用锂离子电池,最多可在水下连续航行两周,且采用AIP推进技术,可大幅降低水下航行噪音,具有较强的水下作战能力。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海上自卫队将总共拥有12艘苍龙级潜艇。这些柴电动力攻击潜艇(首艇)最初于2009年入役日本海上自卫队,具有一些有意思的特点。 日本建造的第一艘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潜艇“凰龙”号就属于苍龙级。一直以来,柴电潜艇上使用的电池与为汽车供电的电池——铅酸蓄电池——类似。与早前的铅酸蓄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却可以产生更大的输出功率。因此,锂离子电池具有一定的蓄电优势。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通常也要快于铅酸蓄电池,这就减少了潜艇浮出水面的时间——水面是潜艇极易受到攻击的地方,因此潜艇的水下续航能力大大提高。一些消息人士称,改用锂离子电池可使潜艇的水下续航能力提高一倍,最长可达两周时间。如果情况属实,苍龙级潜艇的水下续航能力相当不错。 苍龙级潜艇也是日本第一艘使用“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AIP)的潜艇。尽管该级潜艇是柴电动力潜艇,但其中一些潜艇可以将噪音较大的柴油发动机转换为噪音较小的斯特林发动机。 苍龙级潜艇使用的斯特林发动机由瑞典斯特林发动机改装而成。这种独特的发动机使用瓶装液氧,从而有助于发动机内柴油的燃烧。这种推进系统的优势在于,它比传统的柴油发动机噪音更小(更难被敌军反潜声呐发现,本网注)。此外,其航程估计为6100英里左右(约合9800公里)。 虽然该级潜艇未配备垂直导弹发射管,但可以通过布置于艇艏的6个鱼雷发射管发射美制潜射型“鱼叉”反舰导弹。这种导弹能够掠海飞行以躲避敌方雷达探测,其射程可达170英里(约合270公里)。此外,这些潜艇还配备重型鱼雷,而且可以布设反潜和反舰水雷。 印度和澳大利亚都表示有意获得日本的潜艇技术,即便不是获得完全由日本建造的潜艇。尽管这将打破过去的做法,但如果日本潜艇将来出现在其他国家的海军中,这也完全不会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