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来袭中国制造业该何去何从》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5-08-05
  • 工业革命来袭中国制造业该何去何从

    全球各国正在努力应对此次工业革命,德国出台的《工业4.0》从某种程度上点燃了全球工业化的导火索。那么究竟要如何在世界经济转型调整...   全球各国正在努力应对此次"工业革命"德国出台的《工业4.0》从某种程度上点燃了全球工业化的导火索。那么究竟要如何在世界经济转型调整中占据主动地位,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优势地位,中国制造必须创造新优势,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近期,有境外媒体报道说大批将生产基地设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已经或者正计划将生产迁回美国。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美国能源成本降低、中国物流成本高等因素导致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不再。该报道还引用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现在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果然如此吗?   全球产业进入新一轮再分工 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

相关报告
  • 《英媒:中国制造业正靠机器人完成新工业革命》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5-18
    •  参考消息网5月10日报道 英媒称,位于中国广东省的樱奥厨具(Ying Ao)看起来并不像一家未来的工厂。厂门上方的招牌已经褪色;车间里,油腻的地板上有一滩一滩的淤泥,浓重的金属粉尘(不锈钢抛光工艺的副产品)让人喘不过气。工人们拉着手推车走过时,空洞的、车棚一般的厂房里回响着巨大的哐当声。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10日报道,广东省是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发动机,去年创造了6150亿美元的出口额,超过了中国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在广东省的这一地区,工人的薪资标准约为每月4000元人民币(合600美元)。据樱奥副总经理陈从汉介绍,由于厂内的劳动条件不是太好,这家为欧美厨房生产水槽的企业不得不支付双倍于上述标准的工资。因此,四年前该公司开始购买机器,代替越来越昂贵的人力。   报道称,如今,9台机器人在做着140名全职工人的工作。机械臂会从半成品堆中抓起水槽,把它们打磨得闪闪发亮,再把它们放在自动行驶的小车上,由其把这些水槽带到一个与电脑相连的摄像头前,进行最终的质量检验。   这家每天出口1500个水槽的企业在机器人上的投资超过300万美元。陈从汉表示:“这些机器比人力更便宜、更精确、更可靠。机器人从未毁掉一批产品。”他带着一丝苦笑补充说:“我希望未来能换掉更多人力。”   报道称,在整个中国南方沿海制造业地带,成千上万个与陈从汉所在工厂类似的厂家正在向自动化转型。这是一场政府支持的、由机器人带动的工业革命,其规模之浩大是世界从未见过的。自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采购的工业机器人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包括德国、日本和韩国等高科技制造业巨人。根据产业游说组织——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的说法,到今年底,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运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IFR总干事古德龙·利岑贝格尔(Gudrun Litzenberger)表示,中国颠覆性变化的速度是“机器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该组织的总部位于德国,这里是世界上一些顶尖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的所在地。   中国技术转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中国每1万名制造业工人只有36部机器人,相比之下德国为292部,日本为314部,韩国则为478部。不过,中国已经在改变全球制造业的面貌。   报道称,中国在工业机器人上的大举投入,源自一个迫切的经济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向全球贸易打开大门,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帮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迅猛的经济增长令数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并随着劳动者从农村迁居城镇,转变了中国大片地区的面貌。然而,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和人口老龄化导致中国的薪资水平不断攀升,削弱了中国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劳动力人口预计会从去年的10亿降至2030年的9.6亿,到2050年进一步滑落至8亿。   近年中国的中央规划者一直在推动自动化,作为填补劳动力缺口的一条途径。他们承诺提供慷慨的补贴(由地方政府发放),为中国企业使用和建造机器人铺平道路。2014年,中国领导人呼吁掀起一场“机器人革命”,首先改变中国,进而改变世界。   工业机器人价格大幅下降而能力稳步增加,加速了机器人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进军。管理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预计,未来10年,工业机器人及其配套软件的价格将下降20%,而它们的性能将以每年5%的幅度提升。   报道称,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扶持本土机器人制造商的发展。去年9月,在上海上市的塑料工业机械生产商宁波弘讯科技(Ningbo Techmation)创立了一家子公司——广东伊雪松机器人设备有限公司(E-Deodar),其生产的机器人比abb、德国库卡(kuka)或日本川崎重工(Kawasaki)等跨国公司的产品便宜20%至30%。伊雪松的工厂设在佛山,厂内有咖啡馆、放松区以及开放式生产线,看上去更像一家硅谷科技初创企业的办公室,而非传统的中国工厂。该公司35岁、头发竖起的技术总监张洪磊表示:“我们的全球竞争对手非常擅长制造机器人,但他们的成本较高,而且不是太懂本地客户的需求。”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利岑贝格尔认为,购买了去年全球24万台工业机器人销量中的6.6万台的中国制造商,基本上仍偏爱购买国际品牌。但她预计这种情况将改变,尤其是在中国政府近年全力支持国内机器人产业的背景下。“他们发展得非常快,”她说。
  • 《美国制造业将迎来新革命》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07-03
    • 过去50年来,美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马丁·贝利和巴里·博斯沃思的最新研究,过去50年来美国工业生产速度甚至超过了美国经济发展速度。也就是说,与传统观点不同,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并没有降低,一直到2011年,中国略超过了美国,美国曾自诩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并仍然是一个工业强国。在美国一些地区或城市,工厂正在消失,这是真实的,2000年至2010年,美国制造业岗位减少了570万个,而经济学家认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有所下降,主要看现有生产率与效率水平下,新增就业岗位是否与行业增长成比例增加。 原因之一,就是始于2008年经济危机的裁员,另一个根本原因是美国制造业不平衡发展,美国大部分制造业的扩张集中的一些特定领域:电子产品大约90%,而汽车、航空、电器与化学等却在90%比例以外,最新数据表明,工业经济增长放缓。 原因之二是贸易赤字,自80年代初,美国进口制造业商品超过了出口,在过去十年里,大多数制造商品来自亚洲,主要来自中国。这个数字是惊人的,2000年,75%的美国总贸易逆差是来自亚洲,2012年,数字达到了100%,这意味着亚洲成为了美国制造业进口大于出口的全球唯一大洲。2000年,美国与亚洲制造商品贸易赤字中,中国占三分之一,2012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2%。 中国的制造业商品进入美国,超过了美国制造业商品的出口。 对美国来说,好消息是,美国制造业正将迎来一场巨变,根据贝利和博斯沃思最新研究,机器人技术、材料纳米、信息技术等正引领新的一场美国制造业革命。 第一,能源行业变化是巨大的。美国拥有世界第二大页岩气储量,并具备全世界最先进新技术,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岩石水力压裂提取出来的,美国能源热潮使得天然气价格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进而,美国制造业独特竞争优势。 第二,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随着机器人技术发展,效率与精度日益提高,生产机器人的成本正在降低,机器人可以取代很多生产线工人的工作,美国计算机与电子产品生产技术使得具有独特自动化优势。 第三,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贝利和博斯沃思研究发现,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提高了晶体管性能,生产出重量轻的复合材料,荧光纳米技术用在了生物和太阳能电池上,纳米技术也应用在医学诊断,检测污染物等应用中。 第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3D打印机,物联网等创新应用正在改变者制造业,比如,通用公司已经采取了信息技术集群优势,降低了运输巨大能源成本。 受到克里米亚和叙利亚地缘政治,美国收入财富不平等日益加剧,来自竞争对手俄罗斯和中国持续增长的影响等,使得美国经济实力看起来有些减弱。而在制造业行业,较低的能源价格、信息技术的创新,机器人技术进步和材料科学进步等,正推动着美国制造业新的一场革命,也将重振美国制造业,并使其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