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6S rRNA、BugBase分析和KEEG的stamp分析,通过肠道微生物群来阐明枣醋降血脂的机理》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 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3-10-12
  • 背景: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有助于高脂血症发病率的上升。枣醋降低血脂,保护肝脏,降低氧化能力,然而,还不知道这是否是由于肠道菌群。为了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群在枣醋治疗高脂血症中的作用,我们研究了枣醋的作用是否与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有关。

    方法:选用30只雄性ICR小鼠。对照组(CON)、高脂肪饮食组(HFD)和醋组(VIN)各由10只雌性ICR小鼠组成,连续喂养8周。对于每次治疗,我们记录体重、肝脏指数、血脂水平和氧化应激状态。我们还使用高通量16srRNA测序分析了小鼠粪便,以检查枣醋的降血脂作用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如何影响肠道微生物群。

    结果:枣醋可使体重下降19.92%,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C分别下降25.09%、26.83%和11.66%,HDL-C增加1.44倍,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分别下降26.36%和34.87%,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分别增加1.35倍和1.60倍。HFD小鼠血中MDA降低33.21%,肝中SOD和GSH-Px分别升高1.32倍和1.60倍,肝中MDA降低48.96%。肠道微生物组分析显示,枣醋使高脂饮食小鼠的肠道微生物ASV计数增加了13.46%,F/B(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率增加了2.08倍,该比例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C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醋组的生物标志物细菌包括乳杆菌科和乳杆菌属,它们与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呈正相关,与LDL-C、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呈负相关。根据BugBase的研究,枣醋增加了好氧性、包含可移动元素和兼性好氧性的丰度2.84倍、1.45倍和2.40倍,同时减少了潜在病原体的丰度44.72%。KEGG分析表明,枣醋主要体现在基因功能的生物学过程中,并与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包括胰高血糖素信号系统、HIF-1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

    结论:枣醋可能通过控制肠道菌群和增强抗氧化能力来降低高脂血症。

相关报告
  • 《宿主遗传背景和肠道微生物群对果糖摄入的不同代谢反应有贡献》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0-12-11
    • 目前还不清楚高果糖摄入量是如何在基因不同的小鼠品系中诱导不同的代谢反应的。此研究的目标是调查肠道微生物群是否有助于果糖的不同代谢反应。 利用16S核糖体DNA测序分析了盲肠和粪便中的肠道菌群组成,并使用置换多变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菌株、不同处理和不同时间点的小鼠肠道菌群。微生物群丰度与代谢表型和下丘脑、肝脏和脂肪组织中宿主基因表达相关。为了测试肠道微生物群在确定果糖反应中的因果作用,我们将B6小鼠的粪便移植到DBA小鼠身上,反之亦然,进行了4周的粪便移植,以及灌胃抗生素治疗的患有阿克曼氏症的DBA小鼠9周,同时进行或不进行果糖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鼠菌株之间的微生物群组成差异是宿主对果糖代谢敏感的部分原因,而阿克曼菌是一种能够抵抗果糖诱导的代谢失调的关键细菌。
  • 《基于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的16S rDNA全长测序揭示了食蟹猴肠道-咽部微生物群与结核病的关系》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24-03-24
    • 结核病(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Mtbc)引起的传染病,从无症状潜伏性结核病发展到活动期。微生物组被认为是影响结核病发病机制的潜在因素,但该研究是有限的。本研究使用基于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的全长16S rDNA扩增子测序,探讨了食蟹猴肠咽微生物组与结核分期之间的关联。将71只猕猴分为结核(TB)对照组、结核(TB +)潜伏组和结核(TB +)活动组。差异丰度分析显示,TB(+)猕猴咽部微生物群中溶血嗜血杆菌减少,普雷沃氏菌增多。此外,在TB(+)猕猴的肠道中富集了共前列烷化真杆菌。这些细菌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免疫调节和结核病的严重程度,但其机制的细节需要进一步探索和验证。总之,微生物群可能与宿主免疫调节有关,并影响结核病的进展。这些发现提示了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这可能会提高对微生物群作用的理解,并有助于未来开发结核病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