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建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5
  •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5日   第 03 版)

    近日,武汉—黄石—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覆盖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的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全面建成,四省电网最大受电能力分别提升500万、600万、370万和500万千瓦。图为黄石1000千伏变电站。

    吴君邓梦黎摄影报道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dianwang/2024/11/05/detail_20241105181295.html
相关报告
  • 《是什么导致华中特高压环网进度慢》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6-08
    • 目前,1000千伏蒙西-晋中、驻马店-南阳、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工程和±800千伏青海-河南、雅中-江西、陕北-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其中,青海-河南、雅中-江西、陕北-湖北特高压直流都将馈入华中地区,因此需同步建设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支撑上述3条特高压直流外加在运的±800千伏哈密南-郑州、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共5条特高压安全稳定运行。然而,由于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滞后,致使华中特高压环网建设未按原计划推进。 华中特高压环网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滞后 根据2018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驻马店-南阳、驻马店-武汉、武汉-荆门、武汉-南昌、南昌-长沙、南阳-荆门-长沙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将与在运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形成覆盖南阳、驻马店、武汉、荆门、南昌、长沙的“日”字形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其中,驻马店-南阳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此前编制的《2020年特高压和跨省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将加快南阳-荆门-长沙等5交5直特高压年内核准及前期预可研工作。其中,交流方面,南阳-荆门-长沙、南昌-长沙、武汉-荆门、驻马店-武汉、武汉-南昌5项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工程分别计划于今年3月、6月、9月、10月、12月获核准。但截至记者发稿,南阳-荆门-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仍未获核准。 国网副总经济师兼国网华中分部主任陈修言近日介绍,华中特高压交流工程目前在推进中存在以下问题:工程跨越多省,路径距离长,核准所需支持性文件多,前期工作协调难度大;工程部分路径环保审批难度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站址和路径现场踏勘等工作受限,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滞后于原计划进度,需加快核准进度,将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工程纳入沿线省政府重点督办项目,推动工程年内全部获核准。 工程将极大提升中部四省电力保障能力 据了解,华中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省属于一次能源匮乏地区,电力供给对外依赖程度日益加大。“十三五”期间,区域电力供应已由“相对宽松”逐渐过渡到“紧平衡”。“十四五”期间,用电缺口将呈逐年扩大趋势,预计最大将达3000万千瓦左右。“十四五”期间华中电网将有5条特高压直流同时运行,若特高压交流网架支撑能力不足,一旦直流系统发生故障,极易引起连锁反应,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同时,受当前电网结构制约,华中电网跨区和省间通道输电能力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在运的2条跨区特高压直流(哈密南-郑州、酒泉-湖南)和在建的3条跨区特高压直流(青海-河南、雅中-江西、陕北-湖北)将无法按设计能力运行,不利于西部地区清洁能源消纳,也难以解决中部地区电力缺口问题。因此,构建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将能保障多直流馈入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保证区内任一特高压直流发生双极闭锁故障时,各相关省份电网不需采取措施,系统均可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积极协调工程途径各省,对工程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简化审批流程、征地拆迁补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工程路径生态问题制订统一解决方案。”陈修言表示。 而且,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工程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技术资本密集,可拉动社会投资近800亿元,对于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助力中部地区加快复工复产、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将发挥重要作用。 华北与华中电网联络将全面加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董事长王金行和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刘宏新均建议,规划建设长治-南阳第二回1000千伏交流,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尽快核准开工,力争“十四五”建成投产。据了解,该线路是华北“两横一纵一环网”特高压交流网架和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之间的重要联络工程之一,意义重大。 世界首条特高压交流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自2009年1月投运以来,华北、华中就形成了一张同步电网,但由于是特高压交流单线,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为防止大电网事故,已投运特高压直流被迫限功率运行,哈密-河南、酒泉-湖南2回特高压直流最大运行功率限额540万-550万千瓦,不到设计功率70%,华中区域受电能力受到限制。因此,建设长治-南阳第二回特高压交流工程,将提升华中受电能力。 国网此前公布的《南阳-荆门-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透露,新建南阳-荆门输电线路为单回架设,新建荆门-长沙输电线路为双回架设,由此可见,晋东南-南阳-荆门-长沙特高压交流将全面实现双回路架设。此外,曾有电力行业人士建议,将晋中-晋东南特高压交流工程纳入国家规划,该工程将把蒙西-晋中特高压和晋东南-南阳-荆门-长沙特高压连接起来,形成纵贯我国南北的输电大通道。
  • 《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在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9
    • 12月的赣湘大地天气逐渐转冷,但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火热景象。千余名电网建设者加紧施工,地面、半空、高空各作业面施工人员各自忙碌着,机械声、指挥声和施工人员的口号声响彻工地上空。经参建各方近一年的努力,工程即将进入最后的系统调试阶段。 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是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工程建成投运后将实现西北风电和光伏发电与西南水电互济,提升华中电网省间互济能力,保障今冬明春电力供应,服务赣湘两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1000千伏长沙变电站 科学组织施工 推进工程建设 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新建南昌、长沙2个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在工程早期场平阶段,挖填方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工程受到了疫情反复、当地多雨、物资运输交通拥堵等不利因素,工期非常紧张。”南昌变电站业主项目部项目副经理(常务)罗本壁介绍。 在南昌、长沙变电站施工现场,参建各方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抓好进度管控、集中优势资源向一线倾斜。工程现场项目部以标准化管理手册为纲,实施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精益管理,协调管理人、机、料、法、环5个生产要素。在电气安装建设高峰期,现场全面应用高空作业升降车,有助于避免作业面交叉而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我们在现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防御系统,通过实时在线的智慧管控手段保障现场安全。人员从进场到离场,电气设备材料从进场到安装,以及现场的机械化作业,我们都能实时监控。”罗本壁说。 在长沙变电站,土建B包项目部在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了“智慧工地”平台,可全天候监控工程现场情况。截至目前,长沙变电站依托“智慧工地”平台,发现环水保、安全质量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隐患12处,并及时消除,节约了相应检测设备购买资金10万元。 1000千伏南昌变电站 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2省、4市、9县(区),线路长2×344千米,新建铁塔975基。工程沿线有沼泽、山岭等复杂地形,需要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矿区、水源保护区等多处复杂环境,施工难度较大。电网建设者推广应用落地式抱杆及移动式起重机组立铁塔,同时借助旋挖钻机、可视化自动垂直及回位系统开展流水作业,确保施工安全。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线路业主项目部工作人员吴武清介绍:“在钢管塔组立阶段,我们采用落地单平臂智能平衡力矩杆。同时,为了避免因人为误操作引发安全风险、提升施工效率,我们全方位视频监控塔材就位和施工人员作业情况。” 加强环保水保 守护碧水蓝天 11月初,长沙变电站处于土建施工收尾阶段,仍有零星砂石料进入施工现场。运输车辆进场时,土建施工项目部用彩条铺垫,施工后立即收回剩余的砂石料。进入电气安装阶段后,施工项目部在已经具备交安条件的场地提前种植植被,打造绿色屏障,减少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现场环水保管控就像工厂抓流水线产品质量一样,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产品整体。”长沙变电站业主项目部专责张卓敏介绍,“参建各方在自身工作区域严格落实环水保要求,焊紧了完整的管控链条。” 南昌变电站也十分重视环水保工作。为实现环水保示范站建设目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分公司开展了周密策划。“结合工程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情况,我们将示范站创建目标分解为‘四不’‘三零’‘五个百分百’具体创建指标,分析环水保18项要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分层级专项培训和过程检查、指导,把余土零外运、废水零排放、废物零污染‘三零’目标作为关键指标来抓,环水保设施与工程本体做到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也将同时投产使用。”该公司信息环保部专责王关翼介绍。 “多亏了它,创建绿色环保示范工地有了保障。”南昌变电站土建项目部副经理张斐指着现场安装的水土保持在线参数测量装置设备说,“扬尘过多、噪声过大过去一直是工地管理的‘老大难’。如今,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环水保工作开展智能监控和数据分析,实现了精细化管理。”该装置是业主项目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开发的特高压综合数字管控平台。该平台的应用,解决了传统人工监测费时费力、精度低、易破坏坡面稳定性等问题,降低了监测成本,提升了监测数据的科学性、连续性、可靠性和通用性。 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线路标4、标5段分别位于江西省宜丰、万载地区,沿线地形复杂、森林植被茂密,96%的塔位均处于林地,对水土保持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国网江西电力针对不同类型的临时占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该公司针对宜丰地区施工线路跨越大面积松树林区的实际,通过增加塔高、仅砍伐塔位施工范围内的林木,尽可能保留山坡、沟谷的林木,减少植被破坏面积;现场搭设40余条货运索道,减少塔材运输过程中对林木的砍伐和植被的破坏;在导线展放作业时,科学规划牵张场平面布置,采用临时限界措施标示施工限界,并铺设钢板以减轻对原地表的扰动程度,尽可能保护原始地貌。 发扬铁军精神 展现担当作为 在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现场,为保证工期,广大参建者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实现问题在项目层解决、思想在班组层统一、精品在作业层落实。 长沙变电站自3月9日土建开工以来,当地阴雨连绵不断,5月份更是遭遇了6轮强降雨天气,基坑积水、道路泥泞给工程推进带来诸多困难。长沙变电站商讨对策,总结出“小雨大干、大雨巧干、没雨加班加点干”的施工策略。施工人员通过在重点作业现场设置大型防雨棚、铺设路基板等方式解决施工车辆在泥泞场地的出入问题,保证连续施工不受降雨影响。 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工程 “过完春节后,从农历大年初四来项目上就没怎么回过家。”南昌变电站工程电气项目部经理徐勇凌说。来自南昌变电站土建项目部的余骁十个多月前刚做了甲状腺手术,手术康复期过后,他便立刻投身项目建设。 今年夏天晴热高温天气时间长,给工程带来了难得的好时机,但也考验着广大参建者的体力和毅力。南昌1000千伏变电站埋件总量超过6000块,相当于常规500千伏变电站埋件数量的6—8倍。工程土建副总监刘福宇整天泡在工地,对每一块埋件的轴线、平整度、标高等逐一复核。“天气真热,出汗多,每天下来我们至少要换三套工作服。”刘福宇感叹到。 工程江西段业主项目管理专责郭勇回忆说:“天太热了,有一次为了赶到了一个组塔现场,爬山比较急,突然就感觉一阵胸闷,一会儿眼前一黑就栽倒了。同事们赶紧把我扶到了阴凉处,通过采取一些降温措施才舒缓过来。” 目前,在电网建设者夜以继日的忙碌作业下,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即将迎来全面完工,实现今年年底贯通投运送电目标,届时将为今冬明春电力保供提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