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温每升1℃小麦全球产量预计将下降4.1%至6.4%》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罗婷婷
  • 发布时间:2016-10-28
  • 如何有效提升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效应评估的可信度,用科学方法分析全球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生产的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南京农业大学课题组联合国内外49家单位的科学家,在全球、国家以及站点尺度上,系统比较了不同方法在过去30年评估温度升高对小麦生产潜在效应方面的表现。经研究,在不考虑CO2肥效以及适应性措施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全球小麦产量平均降低4.1%—6.4%,综合三种方法评估结果的平均效应形成方法集合,得到全球小麦产量平均降低5.7%左右,95%置信区间范围为4.0%—6.9%。目前,全球小麦年产量超过7亿吨,产量下降5.7%即意味着全球每年将损失近400万吨小麦。

    南京农业大学朱艳教授表示,该评估方法已经广泛拓展应用到水稻、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的评估当中。今后将着眼全国水稻和小麦主产区,更加精确量化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潜在效应,并关注极端天气尤其是极端高温对不同区域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

相关报告
  • 《温度对全球小麦产量的三种独立方法的类似估计》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7-09-27
    • 最近已经用不同的方法对全球变暖对全球作物产量的潜在影响进行了评估。我们基于网格和基于点的模拟和统计回归(来自历史记录),没有故意适应或二氧化碳施肥的影响,开展了对全球和国家范围内对小麦产量的温度影响的类似估计。全球温度升高1℃,全球小麦产量预计将下降4.1%至6.4%。主要小麦生产国中国、印度、美国和法国的预测方法和通过不同方法的相对温度影响预测相似,但俄罗斯则相差较大。基于点和网格的模拟,在某种程度上统计回归是一致的,预测较暖的地区相比较冷的地区可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产量损失。通过多方法组合,除了模型不确定性外,还可以量化“方法不确定性”。这显着提高了气候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的信心。
  • 《IEA: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温和上涨至140万桶/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01
    • 6月14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石油市场:2020年愿景》 报告,总结了全球石油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至2020年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石油需求减少,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小幅缩减至9870万桶/天,第二季度则受到油价下跌刺激预计反弹至1亿桶/天。到2020年,在非经合组织国家石油需求增长和石化行业生产规模扩张影响下,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微弱增长至1.017亿桶/天。报告要点如下: 1、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2020年有望加速增长 全球经济和石化行业发展放缓以及北半球冬季气温高于往年正常水平,导致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小幅缩减至9870万桶/天。经合组织(OECD)国家石油需求同比大幅下降60万桶/天,为2014年以来的最大降幅。由于汽油消耗量大幅下降和天气较往年温暖,美国3月份石油需求同比下降37万桶/天;而受到汽油价格下降的刺激,4月份石油需求则上升了25万桶/天。OECD欧洲国家石油需求为1470万桶/天,同比降低10万桶/天。受到中国和印度的需求增长显著放缓影响,非OECD国家2019年第一季度石油需求增量从2018年第四季度的110万桶/天下降至85万桶/天,需求总量达5150万桶/天。由于油价下跌和石化行业需求预期将出现反弹,预计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将上升至1亿桶/天,第三、四季度则将维持在约1.01亿桶/天。第二季度OECD欧洲国家石油需求预计将小幅提升至1520万桶/天,非OECD国家石油需求预计回升至约5260万桶/天。 预计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将为120万桶/天,到2020年则将提升至140万桶/天,主要受到非OECD国家石油需求增长(同比增长88万桶/天)和石化行业生产活动扩张推动。其中,2019年中国石油需求预计增长45万桶/天,与2018年增速持平,2020年则将减缓至27万桶/天。印度的石油需求增长则保持平稳上升,2019年为21万桶/天,2020年为23万桶/天。由于石化产品、柴油和航空燃料需求增长将被燃料油、取暖用油及其他产品的需求下降抵消,预计2019年OECD国家石油需求增量将为11万桶/天,为近五年来的最慢增速。到2020年,其石油需求增量将达52万桶/天,主要原因是预计石化行业产能增加以及柴油和汽油需求强劲增长。国际海事组织(IMO)在2020年开始施行的船用燃料新规将使海运的柴油需求大幅增长,增量从2019年的20万桶/天提升至90万桶/天,全球柴油需求增量则将在2020年大幅跃升至120万桶/天。2019年美国石油需求增量将从2018年的49.5万桶/天大幅缩减至18.5万桶/天,而2020年预计反弹至35万桶/天。 表1 2018至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单位:百万桶/天)* * 包含生物燃料 2、欧佩克国家原油持续减产,非欧佩克国家产量大幅上升 为了降低石油库存,抑制2018年第四季度的油价回落,欧佩克(OPEC)、俄罗斯和其他几个非OPEC国家(OPEC+)从2019年1月开始减少产量120万桶/天,5月份其石油产量比目标产量(4430万桶/天)低了53万桶/天,其中OPEC国家石油产量则降至2995万桶/天,为五年来最低,减产达标率达到133%。因此,当月全球石油供应量减少了10万桶/天至9950万桶/天,比去年11月的峰值产量降低了近300万桶/天。然而,在美国产量增长的推动下,5月份非OPEC国家石油供应量增加了13万桶/天至6397万桶/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10万桶/天,因此全球石油供应量仍同比增长了62万桶/天。IEA预计,2019年非OPEC国家石油供应量将增加190万桶/天,美国(增加170万桶/天)将贡献其中的90%,2020年非OPEC国家石油供应量将增加230万桶/天,美国增速则将放缓至120万桶/天。2020年,对OPEC原油的需求将降至2930万桶/天,比2019年5月的产量水平低65万桶/天。假设没有重大地缘政治冲击,2020年非OPEC国家石油供应的增长足以满足可能的石油需求,OPEC国家的备用产能将达320万桶/天,这将限制油价的上行。 3、2019年炼油厂原油加工量创新低,2020年增量则将翻番 2019年5月全球炼油厂原油加工量仅为8040万桶/天,环比下降90万桶/天,同比下降80万桶/天,是自2017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5月份美国炼油厂原油加工量环比增加37万桶/天,但同比下降28万桶/天,且比去年12月少了70万桶/天,预计2019年第二季度原油加工量将同比下降10万桶/天。2019年4月非OECD国家炼油厂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仅24万桶/天,预计2019年的增长量为50万桶/天。4月份中国炼油厂原油加工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260万桶/天,同比增长44万桶/天,印度的原油加工量则下降了28万桶/天,但仍同比增长19万桶/天。全球原油加工量季节性变化的幅度正逐年增加,预计2019年5月和8月之间的差距为420万桶/天,而去年则为330万桶/天。这种季节性增长主要集中在西半球,以美国和欧洲为首的大西洋盆地的炼油厂每月原油加工量将增加90万桶/天。2019年至2020年期间新增产能将达到350万桶/天,预计2020年的原油加工量增长将是2019年(50万桶/天)的两倍。 4、2019年前4个月OECD国家石油总库存始终高于近五年均值,5月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加 2019年4月OECD国家工业石油库存环比增长1580万桶至28.83亿桶,与2019年初几乎持平,增速保持了近五年平均水平(1520万桶/月),但总库存仍比近五年平均库存高1630万桶。4月份原油库存增加了1280万桶达到11.34亿桶,是自2017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1-4月OECD石油总库存始终高于近五年平均水平。由于美国原油出口量和炼油厂原油加工量下降,OECD美洲原油库存增加了1680万桶,而OECD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原油库存分别增加了140万桶和270万桶。5月份美国石油总库存大幅增加5110万桶,主要原因是原油库存反季节性增加了1380万桶。日本石油总库存增加了880万桶,而欧洲由于炼油厂加工量下降导致石油产品库存减少了760万桶,但其原油库存增加了610万桶,因此总库存减少150万桶。 5、原油期货价格扭转上涨态势后震荡下跌 原油期货价格在2019年4月达到今年高点以来一直处于下行趋势,尽管供应紧缩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对全球经济放缓的预期仍导致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和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IT)价格在5月分别下跌1.33美元/桶和3美元/桶,相比4月的峰值价格下降了20%。然而,布伦特原油价格仍处于现货溢价状态,表明市场供应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