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疫苗保终身?长效狂犬疫苗有望实现》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10-25
  • 未经治疗的狂犬病感染几乎100%致死,每年导致50000至60000人死亡,其中很多是儿童。人用狂犬病疫苗由灭活病毒组成,仅在短期内(接种疫苗6个月至一年)具有完全保护作用,无法引发终身免疫。在人体中,疫苗引发的中和抗体水平通常在接种疫苗后1至5年下降,所以需要频繁接种疫苗以维持中和抗体滴度,提供对狂犬病感染的保护。而在大多数狂犬病死亡发生率较高的低收入国家,很难负担得起经常接种疫苗以及接触病毒后的治疗。因此,长效狂犬病疫苗的研发很关键。

    狂犬病毒糖蛋白(RABV-G)是病毒表面暴露的唯一蛋白质,是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的靶点。在病毒表面,RABV-G的结构是异质的,只有一部分是可识别的三聚体。而结构的异质性可能会影响针对第四表位的中和抗体的产生,并可能导致接种后免疫应答的时间较短。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报道了与人抗体RVA122结合的三聚体野生型RABV-G的结构,可用于指导改进疫苗的设计和确定治疗药物靶点。相关研究成果以“Structure of the 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 trimer bound to a prefusion-specific neutralizing antibody”为题,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科学家无法准确地回答为什么狂犬病疫苗不能提供长期保护,但RABV-G结构的异质性确实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就像瑞士军刀一样,RABV-G的序列可以在需要时展开并向上翻转。糖蛋白可以在融合前(与宿主细胞融合之前)和融合后形式之间来回移动,它也可能分崩离析,从三聚体结构转变为单体结构。

    这种变形方式彷佛为狂犬病病毒提供了一种隐形斗篷,因为人类抗体通常只能识别蛋白质上的某个单一位点,而当蛋白质隐藏或移动这些蛋白质位点时,抗体就无法准确识别,自然也就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糖蛋白RABV-G与单克隆抗体RVA122结合,以确定病毒结构中容易受到抗体攻击的位点。RVA122是狂犬病免疫所需的抗体类型,可以有效地中和狂犬病病毒。与RVA122的结合使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可见的RABV-G三聚体的比例增加了30倍以上,使高分辨率重建成为可能,并将RABV-G锁定在融合前构象中,这是因为RVA122可能通过抑制RABV-G向融合后构象的转变来中和狂犬病病毒。

    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设备,研究人员捕获到了RABV-G的高分辨结构图像,这一结构凸显了病毒结构的两个关键部分——融合肽在自然状态下的形态。当RABV-G三聚体没有锚定在胶束或细胞膜上时,融合肽要么是无序的,要么是相互作用的。这些结果表明,除了在内体酸化后驱动病毒和细胞膜的融合之外,融合肽还影响糖蛋白胞外域结合和三聚化。

    为了确定融合肽是否也影响全长RABV-G的构象和稳定性,研究人员将融合肽点突变体表达为全长糖蛋白,包括跨膜结构域和胞质尾,并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对其进行分析染色。RABV-G突变体的所有全长版本都很好地表达并且容易到达细胞表面,但含有W121A的突变体,融合前构象中的全长蛋白明显减少。这一结果表明,对于全长糖蛋白,W121通过与膜相互作用来稳定融合前构象,防止糖蛋白转变为替代构象。W121和病毒膜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使RABV-G稳定在病毒粒子表面。

    RABV-G是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体治疗和潜在抗病毒药物的靶标,但其存在的结构异质性可能导致次优抗体反应。融合前的三聚体RABV-G将是一种理想的疫苗免疫原,但由于该分子的不稳定性,这种形式的呈现存在一定挑战性。而该项研究报告了融合前三聚体RABV-G的结构,证明了融合肽对成功三聚化和构象稳定的重要性,还可视化了有效和广泛中和抗体表位,这些将共同指导、改进狂犬病疫苗的研发以及暴露后的治疗。

    通过该项研究,科学家们对狂犬病病毒结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长效狂犬疫苗的设计研发打开了大门,甚至可以预防整个狂犬病病毒属。根据研究人员所说,下一步工作是捕获更多狂犬病病毒及其亲属病毒的图像以及中和抗体,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发现其中几个病毒结构,这可能会揭示狂犬病病毒共有的抗体靶点。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表示:“狂犬病是我们所知道的最致命病毒之一,千年以来,我们一直生活在它的阴影之下。然而,科学家们却从未观察到它表面的分子结构。了解这种结构,就像了解病毒如何进入宿主细胞一样,对于开发更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732e44811fc.html
相关报告
  • 《一针顶三针?WHO最新研究表明:HPV疫苗只需打一针》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4-19
    •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宫颈癌位列我国第十大癌,2020年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1.0万和5.9万,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每2万多人中便会有1人死于宫颈癌。 事实上,宫颈癌是全球目前唯一病因明确且可预防的癌症。正是因为HPV疫苗的出现,使得预防控制、全面消除宫颈癌成为可能。 一般而言,宫颈癌疫苗都需要接种三针。2022年4月11日,WHO小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NEJM Evidence "期刊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Efficacy of Single-Dose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ation among Young AfricanWome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单剂HPV疫苗可提供与标准三剂方案一样多的宫颈癌保护作用。 研究人员在15至20岁的肯尼亚妇女中进行了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对照试验。参与者被随机分成三组,758人接受针对两种HPV毒株(16/18)的二价疫苗;760人接受针对7种HPV毒株的九价疫苗(16/18/31/33/45/52/58);对照组757人接种了预防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疫苗。61%的参与者报告只有一个终身性伴侣,并在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进行随访。 在HPV 16/18 mITT队列中发现了38例持续性感染:被分配到二价和九价组的参与者中各1例,被分配到脑膜炎球菌组的参与者中36例。在HPV 16/18/31/33/45/52/58 mITT队列中检测到了33例事件性持续感染:4例在九价组,29例在脑膜炎球菌组。各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5%至5.2%。 简而言之,研究结果表明二价和九价疫苗对HPV 16/18的有效率为97.5%,九价疫苗对HPV 16/18/31/33/45/52/58的有效率为88.9%。此外,在这项进行试验表明,单剂量的二价或九价HPV疫苗在肯尼亚少女和年轻女性中的疗效非常高,显示出对疫苗特异性致癌HPV感染的高度保护。 研究人员也表示,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来测试疫苗的持续时间。 此外,国际癌症研究机构Partha Basu教授曾在Lancet Oncology上发文,也探究了不同剂量(几针)的疫苗在保护效力的区别,发现单剂HPV疫苗与两剂、三剂疫苗对HPV16和18型的持续感染保护效益相似。 该研究对14,277名接种过疫苗的女性进行了平均为期9年的随访(IQR 8.2-9.6),其中接种了三针、两针、一针的接种者分别为4348、4980、4949名。结果显示,接种疫苗的十年内,只接种一针四价疫苗对高危型HPV16和HPV18持续感染提供的保护效力为95.4%, 和接种两剂(93.1%)和三剂(93.3%)的保护力相当。 此研究还发现,在接种HPV疫苗后还会对其他基因型有交叉保护效应。也就是说,虽然四价疫苗主要是针对6、11、16、18型HPV,但在接种了四价疫苗后,还会产生对31、33、45型HPV的抗体。只接种一针四价疫苗对预防21种基因型持续感染的效力为35.4%,与两针的36.7%、三针的39.3%相当。 所以,HPV疫苗一定要打!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是9-14岁,早接种效果更好;不一定非“九价”不接种,国产二价疫苗保护效果一样很好。 参考资料: 1、https://doi.org/10.1056/EVIDoa2100056 2、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2178-4
  • 《使用离子电渗耦合微针方法改进狂犬病疫苗的透皮给药》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3-05-15
    • 本研究旨在开发结合了狂犬病疫苗的微针 (MN) 贴剂,并评估所制备制剂与离子电渗疗法结合的免疫原性。 由聚乙烯吡咯烷酮、透明质酸和聚乙二醇 400 组成的贴片是通过真空微成型技术设计的。 贴片的物理评估包括确定耐折叠性、膨胀百分比和形态特征。 使用模型药物(亚甲蓝)加载的贴剂在皮肤模拟琼脂糖凝胶中进行体外释放研究。 使用角质层模拟封口膜评估体外插入能力。 在大鼠中进行了体内插入研究。 通过确定免疫球蛋白 G (IgG) 和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 (RVNA) 的滴度来评估狗的免疫原性。贴片显示具有尖头和光滑表面的均匀分布的微突出物,?~ 70% 膨胀, ~ 200 次折叠保持完好,并成功穿透封口膜。 与单独使用 MN (MNdo) 相比,使用 MN-离子电渗疗法组合 (MNdi) 治疗后,模型药物在琼脂糖凝胶上覆盖的面积几乎翻了一番。 对用载有 MN 疫苗 (MNvo) 和 MN-离子电渗疗法组合 (MNvi) 处理的大鼠皮肤进行组织学检查,证实在表皮中形成了沟槽,而对深部脉管系统没有任何损害。 在 MNvo 和 MNvi 处理的狗的 IgG 效价中分别观察到 A ~ 73% 和 ~ 206% 的增加(与未处理的对应物相比)。 在 MNvo 和 MNvi 处理后,RVNA 滴度分别增加了 ~ 1.2 和 ~ 2.2 倍(与阈值相比)。MN-离子电渗疗法组合提供了比传统肌肉注射相对有效的免疫原性反应,因此可用于经皮施用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