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检测装备首项基础核心标准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3-11-23

  • 为了推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组织产学研用100多家单位,共同制定了智能检测装备首项基础核心标准《智能检测装备通用技术要求》,经过广泛的行业调研、多次会议讨论、意见征询,完成了标准编制和报批的相关程序,2023年11月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正式批准发布《智能检测装备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标准编号:T/CAMS180-2023),并于11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推进会暨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上进行了发布仪式和标准宣贯。
    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推进会暨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
    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落地实施的核心装备,是“工业六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稳定生产运行、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制造效率、确保服役安全和节能减排的核心手段;对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工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函征集“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该标准的发布将有力支撑相关文件精神的落实。
    本次发布的团体标准 T/CAMS180-2023《智能检测装备通用技术要求》规定了智能检测 装备的系统架构、分类及智能感知、智能分析、人机交互、互联集成、故障诊断、数字化交 付、适应优化、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制造商、用户、科研 院所等相关机构开展智能检测装备的研发、制造与检测评估与应用。另外,目前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正以此团体标准为基础组织优势单位按相关程序制定国家标准。
    后续智能检测装备标准工作组将与智能检测装备产业联盟协同进行标准宣贯、检测认证、标准对标与应用服务等相关活动,支撑工信部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评选,指导老旧产品的迭代升级与新产品的研制应用,推动智能制造新模式及新业态的发展。(欧阳)



    .
  • 原文来源:https://www.cinn.cn/gysj/202311/t20231122_276729.s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10
    • 国际标准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是沟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桥梁,也是保证国际贸易公平竞争的重要措施。 近日,中核集团国际标准化建设再次取得新进展:由中核集团统筹组织、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主导编制、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参与编制的国际标准《反应堆技术-核聚变反应堆一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标准编号为ISO 4233: 2023)于2023年3月6日正式发布! 该标准不仅是我国首项核聚变领域的国际标准,也是ISO发布的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发布有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核聚变领域的影响力,填补了ISO核聚变领域的标准空白,开创了聚变国际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标准化是中核集团科技能力的核心体现、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保障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推动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中核集团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总体部署,始终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着力推动核工业全产业链“走出去”。中核集团主导优势产业培育国际标准,以国际标准提升集团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核聚变作为我国核能发展实施“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的最终一步,是解决人类能源需求的重要终极方案。热氦检漏是检验聚变堆真空室内部件(即堆芯部件)真空密封性的技术,是有效保障聚变堆安全稳定的运行最关键的环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率先研发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技术,建成了中大型高灵敏度热氦检漏设备,其核心指标满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高标准要求,检测灵敏度优于国内外同类装置两个数量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该项国际标准的发布,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灵敏度热氦检漏设备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标准 | 瑞丰光电参编两项Micro LED车载显示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11-10
    • 近日,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Mini/Micro LED显示产业分会(CMMA)组织,瑞丰光电参编制定的《Micro LED显示屏光学性能技术规范车载常规》、《Micro LED显示屏光学性能技术规范车载透明》(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针对Micro LED车载显示相关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将填补国内外空白,并为Micro LED车载显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加快推进了Micro LED技术应用,促进行业向下一代显示技术发展,并为未来智能座舱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瞻前谋划 | 布局产业未来 随着显示终端产品向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立体化发展,高画质和低功耗成为消费者共同追求的目标。LED显示产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新型显示技术的下游需求持续高涨,新能源汽车、车载、车机联动等产业链蓬勃发展,Mini/Micro-LED应用场景不断扩张,行业各细分领域商业化也在加速来临。 瑞丰光电敏锐地捕捉市场发展趋势,大力布局Mini/MicroLED新型技术在车载方面的应用,拥有独立完善的车规生产制造和检测体系,并严格遵守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满足VDA 汽车质量管理标准要求,向国内外优秀汽车品牌供应体系提供多样化的车载创新产品方案。 同时,瑞丰光电凭借其多年的积淀和不断创新的研发,瑞丰光电积累芯片倒装、COB封装、模具压注热固成形、独有匀状结构设计专利等核心技术。并积极布局车载Mini LED背光技术,持续优化现有的车载显示解决方案,积极推进与客户的深入合作。 目前,瑞丰车用产品线正逐步完善和优化,可为全车照明+车载显示系统提供解决方案,包含Mini LED车载显示,如导航屏、仪表盘、贯穿式尾灯、HDR显示等。 贡献力量 | 填补行业空白 市场实践证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起始之处都是依靠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发展起来。瑞丰光电作为本次参编单位,体现了公司在Micro LED显示屏领域的创新技术实力和产业影响力,持续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和品牌影响力也得到了来自产业联盟的充分肯定。 未来,瑞丰光电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深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促进供应链的成熟和制造成本的降低,推动Mini/Micro LED显示产业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