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助力新能源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战略信息监测
  • 编译者: giecinfo
  • 发布时间:2016-04-08
  • 当前位置:首页>国内>能源互联网

    李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助力新能源发展

    2016-04-05 13:06 · 来源:中电新闻网 · 作者:颜新华 · 责编:能源互联网 新能源;甘肃;新能源发展

      作为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地的甘肃,近年来新能源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装机高达1862万千瓦,装机位居全国第三。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电网安全、调峰调频和电量消纳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全球能源互联网逐渐为各方所接受的当下,甘肃新能源发展会不会取得新的破题思路?近日,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李明。

      《中国电力报》:目前甘肃新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您认为有哪些?

      李明:首先是并网消纳矛盾突出。“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电源装机年均增长率18.15%(其中新能源年均增长率62.87%),是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的2.34倍。在新能源快速增长的同时,省内用电量增速放缓,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富余电力在甘肃乃至西北电网都难以消纳。已建成的西北至华中特高压外送通道在甘肃没有落点且分电比例较低,在建的特高压外送项目核准相对滞后,电网外送能力没有明显改善,加之有关新能源消纳政策缺失,新能源消纳问题日益严重,弃风弃光不断加剧。

      其次,调峰调频能力不足。在中国政府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激励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甘肃新能源装机增速过快,开发规模远超当地承载能力,电网调峰调频能力严重不足。目前,仅新能源并网容量就高达省内统调最大负荷的1.37倍,系统调峰能力缺口约450万千瓦,甘肃电网调峰十分困难。

      最后,电网安全风险大。酒泉地区新能源场站数量多,新能源占当地装机比例高达72%,发电出力间歇性、波动性大,运行控制难度大。河西地区位于电网末端,本地缺乏强电源支撑,无功电压控制十分困难。随着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攀升,电网安全运行的风险不断增大。

      《中国电力报》:甘肃电力在破解当前新能源发展困局方面都做了哪些尝试?

      李明:为应对新能源的迅猛发展,甘肃电力先后建成2个甘肃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开展了包括2项国家“863”、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在内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攻关,在新能源发电设备检测和运行监测、功率预测、集群控制、调度运行和送出消纳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有效提高了河西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接纳新能源的能力;攻克间歇式电源集群协调控制、风电场功率精确预测等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风电场的调节性和可控性,提高新能源发电能力约6%;通过新能源替代自备电厂发电和点对点就地消纳提高新能源发电量11.4%。但由于经济持续下行影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15年全省弃风率达39%,弃光率达31%,严重制约了新能源进一步发展。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的提出,对于甘肃新能源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李明: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落地,为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思路。通过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可解决风电、光电大规模开发、高比例接入电网所带来的运行控制问题;通过特高压电网发展,可实现清洁能源远距离、大规模、高效率配置。

      甘肃具有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地实践的基础条件。在地缘优势方面,甘肃地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咽喉、国家能源输送走廊、新能源基地群枢纽位置,是国内外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的典型地区,目前已建成750千伏主网架,开工或规划建设“两直一交”3条特高压电网工程,交直流混联运行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将要形成。同时,大电网接入大规模新能源运行控制水平显著提升。新能源资源丰富,风电装机国内第三、世界第七,光伏装机国内第一、世界第七。

      当前,甘肃正在着力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西部示范基地,联合开展全球能源互联网重大问题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为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中国电力报》:新能源的消纳,被认为是制约甘肃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在全球能源互联网框架下,甘肃电力在新能源消纳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是怎样思考并实践的?

      李明:新能源消纳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必须采取经济、技术手段相结合,多措并举,才能实现新能源健康发展。首先是开拓省内市场,发电侧多模式推动新能源替代自备电厂发电,售电侧多渠道开展新能源供暖等电能替代,各种措施推动新能源优先在省内就地消纳。其次是扩大省外市场,加大跨省跨区电力外送力度,切实提高新能源外送比例,推动富余新能源在全国消纳。最后是研究建立市场机制,包括可再生能源配额、电力绿色证书交易、碳减排交易等。

      甘肃电力还积极开展新能源消纳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了特高压电网超大规模输送配置新能源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加快甘肃电网外送物理通道建设,力争2017年建成±800千伏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2019年建成±800千伏陇东—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提高外送能力1800万千瓦。推动1000千伏青海塔拉—甘肃天水—陇南—四川广元—重庆长寿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构建西北与川渝藏联网的西部同步电网,实现风光水火电大规模优化配置和打捆外送;实施电网、电源、负荷协调控制示范工程以提高新能源消纳及外送能力;开展河西走廊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探索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群联合外送的可行性及技术路线,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搭建中间实验研究示范平台;开展新能源调相运行特性优化研究及示范应用,解决区域/末端电网无功电压控制手段不足的问题。

      我认为,只有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通过甘肃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西部示范基地,才能从根本上破解甘肃新能源发展困局,同时也希望通过甘肃自身努力,真正能够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落地积累成功经验、打造中国样板。

    来源:中电新闻网 · 作者:颜新华

相关报告
  • 《贾康:全球能源互联网可视作能源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 来源专题:能源战略信息监测
    • 编译者:giecinfo
    • 发布时间:2016-04-13
    •   最近一二十年里,经济生活中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创新案例,多是由新技术革命潮流所引出、在供给侧实现更新换代的一系列事件,例如大家称道的苹果产品,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其中需特别强调“用户体验”——这种升级换代的感受,被奇虎360CEO周鸿祎称为“颠覆性创新”,它是一种在供给侧发力、且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中有决定性意义的创新。   当然,需求的原生意义不应该被否定。人活着就会有需求,有需求才有各色动机和满足需求的创新活动。但当社会化大生产进入全球化阶段,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行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上就不只是一呼百应,而是一呼万应、一呼亿应。一个产品可能迅速风靡全球,给用户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   从这种认识视角关注用户体验与追求的满足,也应是能源从业者在2016年的首要课题和最终目标。   在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结构优化,即应通过清晰、正确有效可行的结构优化措施,使能源供给体系更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方面说,全球能源互联网正是关于能源供给体系的创新概念,可以被视作能源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   构建“全景图”模式   互联网代表着新技术革命时代,从其当下表现来看,新的技术将引出智能化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等颠覆性创新。过去不能想象的一些运行模式、商业盈利模式,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样,在“互联网+”背景下,无论是电网、煤炭运输网络还是天然气管道,都面临原有网状系统的互动升级。   然而,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设到位、创新也特别需要政府推动和引导的情况下,仅依靠政府在需求侧的总量调节,显然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实现我国能源行业的成功追赶。   有必要指出,中国能源开发和使用领域延续着计划经济色彩浓重、多头行政审批占据主导、管理体系权责不明、巨头各自为政、相关部门缺乏有效协调合理联动、监管实效乏善可陈的尴尬局面。在“问题导向”下,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将作为能源供给的各类主力,与国土资源开发、交通网络建设等战略规划结合在一起,纳入顶层规划“理性供给管理”的整体考虑。比如,应形成一个以电网为中心架构,容纳煤炭、石油、天然气、水、核等传统能源,以及光、风、分布式能源等新能源在内的体系,实现能量、信息和资金优化结合的“系统工程”式的能源配置全覆盖体系。   在完成对电力产业格局相对清晰的顶层规划,即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电的通盘部署有了“全景图”的情况下,就涉及到全套战略部署中一系列技术经济政策的优化确定,如实现火电产业升级换代、提高煤炭清洁化使用水平和效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空间,以及尽快推动更多的风电、光伏发电在智能电网配合下和在财政补贴支持下竞价入网等等。   只有如此,才能在体现电力能源行业全貌的“全景图”下真正处理好结构优化、节能降耗、升级换代和投入支持、行业监管、体系动态优化、持续安全运转等相关问题。   对包括煤炭在内的传统能源而言,“全景图”除尽量控制和减少煤炭的能源占比之外,还可以以供给管理手段激励煤炭清洁化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形成进一步开发“生物柴油”、“煤制油”等清洁能源的可行方案。对于油页岩气、可燃冰等的开发,也需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抓紧自主研究和长远规划。   对于和能源行业密切相关的新晋者,如新能源汽车,扩展的全景图也应将其发展与配套设施(如充电桩)建设纳入,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预测性—引导性规划。   近年,中国政府已向电动汽车的购买者提供补贴,但囿于储能技术等原因,国内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并不快,补贴的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但相比之下,创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已发展为国际电动汽车的领跑者之一。回顾特斯拉的诞生,业内更关注其四个方面的特色经营:一是将产品本身定位为高端电动跑车,锁定全球市场空白;二是以英国莲花汽车作为科研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迅速推向市场;三是营销方面采用饥饿营销、限量供应方式及打造顶级名人效应;四是针对市场关注重点(如充电设备)明确给出未来预期。而同时,美国政府管理当局可圈可点的供给管理措施却被忽视。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政府和学界虽然并未在理念上特别强调供给管理,但在特斯拉的案例考察中可知,美国政府尽管延续着对硅谷“无为而治”式的开明传统,却在特斯拉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通过大规模优惠贷款的方式助力,最终让其顺利走出了关键性的对接全球市场的步伐,这是值得作为“追赶者”的中国人借鉴的。   贾康: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
  • 《互联网巴士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破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yangr
    • 发布时间:2016-10-11
    • 自去年11月份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各项政策均积极响应,加大新能源、文化科技、制度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受此影响拥有新能源背景的资方在互联网出行领域的布局动作频频。   今年年初,春阳资本携手大洋电机所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投资了深圳市众行智运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众行智运")。众行智运旗下战略品牌之一"小猪巴士"系全国首家互联网定制巴士服务平台,"小猪巴士"也由此成为全国首家获得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的互联网品牌。   随后嗒嗒巴士获得纳川股份的战略投资。嘟嘟巴士同样获得了新能源领域资的青睐,5月彩虹精化宣布对嘟嘟巴士进行增资。   过去一年多、 互联网巴士领域竞争激烈、 一些企业因为没有获得融资而倒下、 获得了投资的创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