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成本有望继续下降 火电企业净利润进一步攀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11
  • 周一早盘三大股指小幅高开后一路震荡走高,创业板指涨幅超1%,深成指、沪指同步拉升。午后两市整体维持窄幅震荡,整体上两市氛围尚可。周二早盘三大股指小幅高开后短暂维持窄幅震荡,随后券商、银行等金融权重板块发力,带领沪指快速走强。午后两市短暂拉升,沪指盘中突破3000点,深成指、创业板指亦同步跟涨,但资金承接力度较弱,两市冲高后再度回落。周三早盘两市小幅高开后弱势震荡,南北船、特斯拉等板块表现强势。午后三大股指单边下行,深证成指一度跌超1%,沪指、创业板指同步走弱,临近尾盘,指数小幅回升。周四沪深两市小幅低开,随后大盘整体震荡走强,三大股指翻红,创指涨逾1%。午后,三大股指窄幅震荡。临近收盘,沪指反弹无力又翻绿,随后跌幅缓慢收窄。周五沪深两市高开,指数高开之后持续震荡走低,沪指、创指一度逼近平盘。午后,两市集体回落,沪指由红翻绿,临近收盘,指数尾盘持续走弱,三大指数全线翻绿。截止收盘,沪指报2964.18点;深成指报9895.34点;创指报1711.22点。

    中国能源网能源综合指数本周收于1038.45点。其中,油气指数收于857.97点,指数微涨;煤炭指数收于875.07点,指数持平;电力指数收于1313.81点,指数持平;新能源指数收于1568.09点,指数微涨。

    本周油气指数微涨。从百川盈孚获悉,10月30日全国LNG价格指数还仅为3744元/吨,到了11月1日,全国LNG价格指数高达4542元/吨,仅仅两天时间涨了约800元/吨,涨幅超过21%。另据生意社数据,11月1日LNG参考价为4750元/吨,与10月1日的2793.33元/吨相比上涨了70.05%。分析师表示,随着冬季供暖开启,部分地区陆续开始补货,需求量逐渐加大,多重利好支撑下,LNG上游挺价意识越发强烈。

    煤炭指数本周持平。目前煤炭供需形势宽松。尽管安全检查力度预期严格,但合规化生产以及优质产能加速释放后,市场对供应形势并不担忧,加之港口等中间环节库存高企,供应形势稳定。而需求方面来看,日耗下降而库存在增加,在新一年度长协谈判未出结果前,下游企业采购或维持谨慎。供需形势宽松,动力煤价格跌跌不休。

    电力指数本周持平。今年前三季度,27家涉足火电的上市公司中,除华银电力、大唐发电扣非后的净利润略有下滑外,其余24家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全部实现增长,其中如华能国际、京能电力、华电国际、内蒙华电、深圳能源、穗恒运、粤电力、皖能电力、建投能源、赣能股份、长源电力、豫能控股等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增幅最小的也在50%以上。火电厂燃料成本下降,是火电企业净利润同比大增的主要原因。而从10月1日至今,动煤期货价格继续呈现下跌趋势,按目前实际情况分析,火电企业四季度的燃料成本有望继续下降,而净利润有望进一步攀升。从中线角度出发,华能国际、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这样的全国性大型火电企业目前估值偏低,是值得关注的。

    新能源指数本周微涨。民生证券指出,政策层面,风电补贴执行的时间标准变更为“完成并网”,国内已核准风电项目的建设节奏有望加速,市场层面,前三季度风机公开招标容量同比增长108%,招标市场高景气趋势凸显,投标价格持续上涨,行业复苏迹象进一步显现。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国内风电零部件制造商率先受益行业复苏,多家零部件环节相关公司19年上半年利润改善较为明显,盈利能力增强。随着低价订单的消化、行业景气度回升、新签订单价格上涨以及大型化带来的结构调整,风机制造商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相关报告
  • 《某化工企业2024年净利润预增近900%》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2-12
    • 近日,七彩化学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至1.4亿元,同比增长899.77%至1,172.4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9900万元至1.29亿元,同比增长6,689.90%至8,686.83%。这一业绩表现远超市场预期,标志着七彩化学在经历行业调整后,成功实现了经营业绩的强劲复苏与增长。 七彩化学在公告中表示,2024年公司通过加强市场拓展、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并注重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研发,成功抓住了行业新机遇。其中,高性能有机颜料产品的产销量显著增长,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国内最早将苯并咪唑酮系列产品产业化的企业之一,七彩化学在高档颜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除了高性能有机颜料业务的亮眼表现,七彩化学在新材料领域的布局也初见成效。公司目前已形成高性能有机颜料、特种新材料、新材料单体三大产业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油墨、涂料、塑料、特种薄膜、电子、光伏电池片等多个领域。2024年,新材料产品的成功落地进一步优化了公司产品结构,提升了整体经营质量。特别是PPDI型聚氨酯弹性体及特种尼龙(MXD6)等新材料的推出,为公司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公告显示,七彩化学2024年预计非经常性损益约为1100万元,主要由政府补助、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及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构成。尽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贡献相对较小,但其稳定性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额外支撑。 七彩化学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并重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高性能有机颜料和新材料产品的升级迭代;另一方面,公司将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七彩化学2024年业绩预增,不仅反映了公司在高性能有机颜料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彰显了其在新材料领域的巨大潜力。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下游行业需求的回暖,七彩化学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23年,七彩化学实现营业收入12.18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1,100万元,同比增长493.78%;扣非归母净利润150.23万元,同比增长82.35%。这一复苏势头为2024年的业绩爆发奠定了基础。
  • 《受益碳中和 电力板块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2
    • 3月18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透露,将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审查进度,争取今年出台。受此消息影响,A股电力板块再度走强。自2月9日以来,电力板块便持续走强,电力行业指数(2月18日-3月18日)月度涨幅达11.31%,跑赢大盘。 分析人士指出,在碳中和目标任务引领下,近期市场掀起电力板块的重估热潮。特别是在全国碳交易市场运行后,水电等清洁能源因不产生碳排放,可以通过售卖自愿减排量来获利,利好水电、新能源发电股;而火电企业是电力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未来也将向综合能源转型。 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 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已经到了最关键阶段。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6月底前将启动上线交易。 3月18日,陆新明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上透露,将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审查进度,争取今年出台。做好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工作,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碳市场线上首单交易。 3月17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框架浮出水面。据报道,今年6月底前将上线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交易中心落地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湖北武汉。值得一提的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将以电力企业为主,符合排放门槛标准的电力企业都会纳入,包括电力企业和一部分其他行业的自备电厂。 天风证券研报分析称,建立全国碳市场后,碳交易规模有望进入倍增阶段。基于交易市场品种扩容的预期,碳交易板块热度不断提升。 近来,在碳中和利好催化下,特高压、水电、核电、风电、垃圾发电相关个股均表现不俗。国家电网近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承诺“十四五”期间,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推动以特高压跨区域输送等为代表的多种方式,力促可再生能源发展。 无独有偶,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3月18日,南方电网出台21项具体举措,加快推进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新能源发展,计划到2025年新增1亿千瓦新能源装机。 南方电网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大幅提升。预计到2025年,推动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新增装机1亿千瓦,达到1.5亿千瓦。 业绩表现不俗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34只电力股2020年净利润有望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超七成;15只电力股净利润有望翻倍。 三峡水利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6亿元至7亿元,同比增长213%至265%。2020年,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重庆长电联合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扩大,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乐山电力发布业绩快报显示,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2.97亿元,同比增长3.30%;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14.73%。乐山电力拥有水电站13座,火电厂1座,并网电站共计89座,装机181台,装机容量达32.12万千瓦,电力业务主要分布在四川省乐山市和眉山市的部分区县。 主营节能服务的南网能源近日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0年实现总营收20.1亿元,同比增长33.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增长42.46%。南网能源对此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增长较快,主要原因系公司积极作为,持续开拓市场,节能服务业务项目稳定增加,综合资源利用项目陆续投产。 东北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在碳中和目标推动下,水电作为技术最成熟、发电量最大、发电成本最低、调峰能力最强、利用小时数最高、厂用电率最低的清洁能源,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 机构看好碳中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清洁低碳能源占比预计持续提升,行业市场前景广阔。短期光伏、风电等细分子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偏高位置,且光伏产业链除硅料生产环节外,其他环节2021年新增产能较大,短期行业估值存在继续调整的可能性。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从当前国内现状来看,电力碳排放占绝对大头,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也相对较高。因此,未来我国实现碳中和将从供能、用能端两方面入手。供能端,火力发电是电力部门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未来将主要通过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减排;用能端,交通领域新能源化以及工业领域的电动化将是主要减排方式。 中金公司指出,水电、核电运营无直接温室气体排放、经济性和成本稳定性具备优势,看好电力在碳中和转型中成为重要的基荷能源。乐观情形下水电、核电在发电结构中占比将从当前的11%提升至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