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A:《增强欧洲陆地碳汇》》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5-10-10
  • 7月,欧洲环境署发布报告,系统评估了欧盟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部门的碳汇现状与前景。报告指出,作为欧盟唯一能够大规模吸收二氧化碳的部门,LULUCF的碳汇能力出现下降,欧盟设定的2030年净碳目标面临威胁。报告提出多种增强碳汇的措施,包括可持续森林管理、湿地恢复、耕地增碳等,同时也指出需改进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加强政策协调与资金支持。
  • 原文来源: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e7f74951-5aec-11f0-a9d0-01aa75ed71a1/language-en
相关报告
  • 《低强度的火灾增强了泥炭地的长期碳保持能力》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5-25
    • 高强度的火灾可以摧毁泥炭沼泽,并导致它们将储存的大量碳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但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低强度的火灾会引发相反的结果。 较小的火灾有助于保护储存的碳,并增强泥炭地对碳的长期储存。 潮湿泥炭的flash加热表面那么严重火灾化学改变土壤斑块的表面粒子和“本质上创建了一个外壳,使微生物很难达到内部的有机物质,”Neal Flanagan表示访问杜克湿地中心的助理教授和杜克大学的尼古拉斯学校环境。 这种反应——弗拉纳根称之为“焦糖布丁效应”——可以保护受火灾影响的泥炭不腐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保护性屏障有助于减缓泥炭地储存的碳以导致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形式释放回环境的速度,即使在极端干旱时期也是如此。 杜克湿地中心主任柯蒂斯·j·理查森(Curtis J. Richardson)说,通过记录从明尼苏达州到秘鲁的泥炭地土壤的这种效应,“这项研究证明了火在从半北极区到热带的广阔纬度梯度上保护泥炭所起的重要而微妙的作用,但仍被忽视。” 理查森说:“这是第一次有任何研究能够证明这一点,而且它对利用低强度火灾管理泥炭地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野火和干旱日益增多的时候。” 研究人员在5月10日的《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同行评议的研究结果。 泥炭地是湿地,只覆盖了地球3%的土地,却储存了地球三分之一的土壤碳。如果不受干扰,它们可以将碳封存在有机土壤中数千年,这要归功于一种叫做酚类和芳香类的天然抗菌化合物。杜克大学研究小组的早期研究表明,这种化合物甚至可以防止更干燥的泥炭腐烂。然而,如果一场阴燃的、高强度的火灾或其他重大扰动破坏了这种自然保护,它们就会迅速从碳汇转向碳源。 为了进行这项新的研究,弗拉纳根和他在杜克湿地中心的同事监测了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机构2015年在北卡罗来纳州东部的pocosin湖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禁止焚烧泥炭地pocosin,或灌木覆盖的湿地沼泽。通过现场传感器,他们测量了火灾持续时间内的强度变化,以及它对土壤湿度、表面温度和植被覆盖的影响。他们还对火灾前后采集的土壤有机质样本进行了化学分析。 随后,他们在明尼苏达州、佛罗里达州和秘鲁亚马逊流域的泥炭地进行了受控实验室测试,复制了北卡罗来纳大学火灾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能谱。 分析表明,低烈度火灾增加了土壤样品的碳凝聚和芳构化程度,特别是从泥炭地表面采集的土壤样品。换句话说,研究人员在每个纬度的样本中都发现了“焦糖布丁效应”。 长期实验室培养的燃烧样本显示,在测试后的1-3年内,来自泥炭的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 弗拉纳根说:“一开始,会有一些碳的损失,但长期下去,你会很容易抵消掉,因为促进腐烂的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会减弱,所以泥炭的分解速度会慢得多。” 在全球范围内,泥炭地储存着大约5600亿吨的碳。这与所有森林中储存的碳总量相同,几乎与大气中发现的5970亿吨碳总量相当。 “改善我们管理和保护泥炭地的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他们在地球碳预算的重要性和全球气候变化改变自然火政权,”理查森说,“这项研究提醒我们,不仅仅是一个破坏性的异常在泥炭地,它也可以是一个有益生态的一部分,对碳吸积有积极的影响。” 弗拉纳根和理查森与杜克湿地中心的研究员王宏军和斯科特·温顿一起进行了这项研究。温顿还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生物地球化学与污染物动力学研究所和瑞士联邦水产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任职。 主要资金来自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陆地生态系统科学部(拨款#DE-SC0012272)。其他支持来自杜克大学湿地中心捐赠基金和杜克大学共享材料仪器设备设施。
  • 《Nature Geoscience: 定量揭示近50年大气CO2升高对陆地碳汇增加的贡献》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9-04
    • 陆地生态系统吸收了约三分之一的人类活动累计CO2排放量,减缓了气候变暖。1960年代以来,全球陆地碳汇增加了近一倍,对气候变暖的减缓作用持续增强。大气CO2升高是陆地碳汇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但是,CO2对陆地碳汇施肥效应的定量估计仍不明确。难点在于,多模型间全球尺度结果差异较大,而野外CO2施肥实验观测局限于站点尺度。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结合多个陆地生态系统模型模拟结果和野外CO2施肥实验观测结果,并构建植被-土壤碳库周转理论模型(two-box-model),分析了1959-2010年大气CO2升高对北温带和全球陆地碳汇变化的作用。研究发现,北温带陆地碳汇对CO2升高的敏感性为0.64 ± 0.28 PgC yr-1 [100 ppm]-1(图1)。与此相比,碳-氮耦合模型均值低估。就全球尺度而言,1960年代至2000年代,CO2升高对陆地碳汇增加的贡献为2.01 ± 1.06 PgC yr-1。这意味着, CO2升高是同期全球陆地碳汇增加(1.2 PgC yr-1)的主因。本研究为定量理解陆地碳汇变化的归因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亦为模型和控制实验相结合解决全球变化对陆地碳循环影响相关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该研究成果以“Field-experiment constraints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terrestrial carbon sink by CO2 fertilization”为题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杂志(DOI:10.1038/s41561-019-0436-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刘永稳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朴世龙教授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等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19-0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