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过去,为何再次提出改革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01
  • 基准价按当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

    ● 此次改革为尚未进入市场的50%的燃煤发电上网电量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将大幅提升电力市场化交易程度

    ● 今年上半年,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平均降价幅度3.4分/千瓦时,减轻企业用电负担约300亿元

    煤电上网电价迎来新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定明年1月1日起,将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基准价按当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

    “燃煤发电是保障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平稳有序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是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现行机制难以反映市场供求变化

    2004年以来,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及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建立,对规范政府定价行为、促进发电侧价格体系合理形成曾发挥重要作用。

    15年过去,为何再次提出改革?“‘标杆价’毕竟是一种固定价格制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娟介绍,近几年电煤价格高位运行、但电力供求相对宽松,二者走势背离等导致的电价影响因素趋于复杂,缺乏弹性执行机制的“标杆价”很难适时适度地做出反应,煤电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此外,因价格缺乏弹性且形成机制不完善,煤电上网电价“定价之锚”作用明显减弱,客观上不利于水电、核电、燃气发电等上网电价以及跨省跨区送电价格的合理形成。

    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有利条件也在不断积累。近年来,输配电价改革实现全覆盖,经营性发用电计划全面放开,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约2.17万亿千瓦时,比2017年增长30.7%。各类主体参与市场交易的意愿不断增强。

    据了解,当前约50%的燃煤发电上网电量电价已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全国煤电参与市场化交易部分电量的电价,较燃煤标杆电价的平均下浮率为11.24%。

    “此次改革所涉及的即为尚未进入市场的这部分燃煤发电电量。”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吕世森介绍,初步估算,除由电网企业保障供应的居民、农业用户电量外,此次改革为剩下50%的燃煤发电上网电量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

    改革后,市场化交易具体如何进行?根据《指导意见》,现执行标杆上网电价的燃煤发电电量,具备市场交易条件的,具体上网电价由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通过场外双边协商或场内集中竞价(含挂牌交易)等市场化方式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并以年度合同等中长期合同为主确定;暂不具备市场交易条件或没有参与市场交易的工商业用户用电对应的电量,仍按基准价执行。

    资源优化配置,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水平不变

    不少人关心,此次改革对于煤电市场各主体将会有什么影响。

    “新机制进一步兼顾上下游波动,结合了煤炭价格和电力市场状况,下游的需求也可以影响电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副主任叶春告诉记者,长期来看,煤电价格放开最终将真实反映市场需求和发电成本,理顺上下游产业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新业认为,改革后,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将会反映在电价中,低效率机组逐渐退出市场,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电效率的整体提升。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用户用电成本将呈现“三不变,一降低”:

    —— 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水平不变,由电网企业保障供应,销售电价继续执行各地目录电价,保持价格水平稳定,不会增加居民、农业用电负担。

    —— 已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用户电价水平不变,继续按现行市场规则形成价格。

    —— 不具备市场交易条件或没有参与市场交易的工商业用户电价水平不变,继续执行各地目录电价。

    —— 按照“基准价+上下浮动”方式参与市场交易的用户电价水平有所降低。“改革明确2020年暂不上浮,确保工商业平均电价只降不升。在电力供求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多数地方用户电价将稳中有降。”该负责人分析说。

    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国完成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达1.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3%。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平均降价幅度3.4分/千瓦时,减轻企业用电负担约300亿元。

    及时查处违法违规价格行为

    改革后,原来与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相关联的其他电源电价政策要怎么衔接?根据《指导意见》,纳入国家补贴范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在当地基准价(含脱硫、脱硝、除尘电价)以内的部分,由当地省级电网结算,高出部分按程序申请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核电、燃气发电、跨省跨区送电价格形成机制等,参考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的,改为参考基准价。

    改革强调凡是能放给市场的坚决放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最大程度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如何保障改革的平稳顺利进行?

    “此次改革强调平稳有序、分步实施,逐步扩大价格形成机制弹性,防范简单放开引发价格大幅波动,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各地煤电发展情况差异较大,为体现合理性及公平性,《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燃煤机组参与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的价格,以补偿燃煤发电合理成本,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燃煤机组利用小时严重偏低的省份,可建立容量补偿机制,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

    另一方面,《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坚持市场化方向,按照国家制定的市场规则和运营规则开展市场建设和电力交易,对用户和发电企业准入不得设置不合理门槛,在交易组织、价格形成等过程中,不得进行不当干预。要及时查处电力市场中市场主体价格串通、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违规价格行为,以及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相关报告
  • 《煤电价格市场化改革走向深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09
    •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提出,要不断提升能源市场化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机制,扩大市场交易电价浮动范围。 煤电价格机制不断改革,对燃煤发电行业发展影响几何?又对电力市场建设提出哪些要求?针对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煤电价格浮动范围持续扩大 近年来,国家不断扩大燃煤发电价格浮动范围,为煤电价格市场化松绑。 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将此前一直施行的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革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并规定基准价按当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幅度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 2021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提出,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原则上均不超过20%,但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林卫斌分析,不断扩大煤电价格上下浮动范围的最主要动因就是电煤价格大幅上涨,燃煤发电企业普遍亏损。“而放松煤电价格管制,建立起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主导的定价机制,燃煤发电企业就可以根据电煤价格的波动调整煤电价格,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煤炭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的情况下,仍需进一步放开煤电的价格浮动幅度。”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指出。 常态化煤价干预机制有待建立 如林卫斌分析,煤电企业多年一直未能从亏损“泥潭”中挣脱出来。 早在2018年,四大发电集团就曾联合发布《关于当前电煤保供形势严峻的紧急报告》,文件显示煤电行业“亏损面达60%左右”。 2021年9月,大唐国际、京能电力等11家燃煤发电企业再次联名发布《关于重新签约北京地区电力直接交易2021年10-12月年度长协合同的请示》的文件。该文件称,随着全国煤价大幅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京津唐电网燃煤电厂成本已超过盈亏平衡点,与基准电价严重倒挂,燃煤电厂亏损面达到100%。“严重影响电力交易的正常开展和电力稳定供应。” 煤电一直扮演着实现多元电力目标与需求的“压舱石”角色。但同时,煤电多年来也承担着降电价、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压力。”某煤电行业人士坦言,若一味让煤电企业降价,对于煤电企业自身发展及煤电行业转型,甚至国家能源安全、电力保障都是不利的。 袁家海认为,电煤作为战略性的基础能源,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因此,要进一步推进煤电价格市场化,就要先管控好煤炭的价格机制。“首先要形成常态化的煤炭价格干预措施,使其在合理范围内浮动。由此形成从原料成本到发电成本,再到上网电价的有效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煤电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扩大煤电价格浮动范围,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健全电力市场是当务之急 “要推进煤电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电力市场建设是当务之急。”在林卫斌看来,健全包括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在内的电力市场是推进煤电市场化交易的有效保障。 袁家海亦认为,扩大电力现货市场试点或覆盖范围将有利于煤电市场化价格的形成。“目前所有省份都有电力中长期交易,但只有部分省份开展了现货交易。推动实现连续的、全年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应该成为下一步重点工作。” “现货市场敏锐的价格信号,能够改善各类机组的运行状态、促进机组优化,形成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袁家海举例指出,煤电机组在价格高时满发,价格低时可在日前市场将已拿到的中长期交易电量转卖出去,“比如,某煤电机组的发电成本是度电0.35元,此时上网为度电0.15元,那么该煤电机组就可以寻找成本更低的电源代替发电,如此反而会增加利润。” 与此同时,随着现货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日益增长的电力辅助服务需求也要求煤电价格机制逐步配套完善。“这需要国家层面制定更加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袁家海说。 袁家海同时建议,在煤电作为调节性电源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下,不妨考虑尝试先在部分省份建立起针对煤电的容量补偿机制。“比如四川、云南等地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大,煤电装机及占比都较少。但在枯水期时,煤电机组又必须出力保供。过去曾讨论过让水电机组来补贴煤电,但在弃水严重时期,这一操作并不现实,因此对煤电机组的补偿机制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建议考虑先在这部分省份建立起针对煤电的容量补偿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24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为科学合理引导新能源投资,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推动光伏发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就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完善集中式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    (一)将集中式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综合考虑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因素,将纳入国家财政补贴范围的I~III类资源区新增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价分别确定为每千瓦时0.40元(含税,下同)、0.45元、0.55元。    (二)新增集中式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原则上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不得超过所在资源区指导价。市场竞争方式确定的价格在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含脱硫、脱硝、除尘电价)以内的部分,由当地省级电网结算;高出部分由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补贴。    (三)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已经批复的纳入财政补贴规模且已经确定项目业主,但尚未确定上网电价的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指标作废的除外),2019年6月30日(含)前并网的,上网电价按照《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8〕823号)规定执行;7月1日(含)后并网的,上网电价按照本通知规定的指导价执行。    (四)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含联村电站),对应的I~III类资源区上网电价保持不变,仍分别按照每千瓦时0.65元、0.75元、0.85元执行。 二、适当降低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    (一)纳入2019年财政补贴规模,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工商业分布式(即除户用以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发电量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10元;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所在资源区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价执行。能源主管部门统一实行市场竞争方式配置的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不得超过所在资源区指导价,且补贴标准不得超过每千瓦时0.10元。    (二)纳入2019年财政补贴规模,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和“全额上网”模式的户用分布式光伏全发电量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18元。    (三)鼓励各地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    本通知自2019年7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