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发布》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朱晓琳
  • 发布时间:2024-12-31
  • D-index(学科H-index)学者排名指标,仅包括被调查学科的论文和引用值。根据官网介绍,D-index细分为化学,电脑科学,数学,法律,材料科学等26个细分领域。

    iNature系统地总结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前20位在中国单位任职的学者,包括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植物科学与农学等8个细分领域。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对多达6162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分析。如果一个学者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那么他被考虑的D指数门槛是40。进入顶尖研究人员排名的接受标准是基于D指数、在特定领域的贡献比例、研究人员的奖励和成就。


    在神经科学领域,对多达30084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分析。如果一名学者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神经科学领域,那么他被考虑的D指数阈值为30。进入顶尖研究人员排名的接受标准是基于D指数、在特定领域的贡献比例、研究人员的奖励和成就。


    对于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学科,对多达88978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分析。如果一名科学家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那么他被纳入排名的D指数阈值为40。进入顶尖研究人员排名的接受标准是基于D指数、在特定领域的贡献比例、研究人员的奖励和成就。


    在遗传学领域,对多达6162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分析。如果研究人员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遗传学领域,则将其纳入审查的D指数阈值设置为40。进入顶尖研究人员排名的接受标准是基于D指数、在特定领域的贡献比例、研究人员的奖励和成就。


    在免疫学领域,对多达11980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分析。如果一个学者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免疫学领域,那么他被纳入评估的D指数阈值是40。进入顶尖研究人员排名的接受标准是基于D指数、在特定领域的贡献比例、研究人员的奖励和成就。


    在医学领域,对多达70665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分析。如果一个学者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医学领域,那么他被纳入审查的D指数门槛是70。进入顶尖研究人员排名的接受标准是基于D指数、在特定领域的贡献比例、研究人员的奖励和成就。


    在微生物学领域,对多达44555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分析。如果研究人员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微生物学领域,则将其纳入审查的D指数阈值确定为40。进入顶尖研究人员排名的接受标准是基于D指数、在特定领域的贡献比例、研究人员的奖励和成就。


    在植物科学与农学领域,对多达10707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分析。如果发表的大部分论文是在植物科学与农学领域,则接受该学者的D指数门槛设定为30。进入顶尖研究人员排名的接受标准是基于D指数、在特定领域的贡献比例、研究人员的奖励和成就。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IkzIoHqeosENG7L6HUZgcA
相关报告
  • 《最新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发布:生命科学领域的前20位在中国单位任职的学者》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21
    • 2023年10月21日,iNature系统地总结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前20位在中国单位任职的学者,包括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植物科学与农学等8个细分领域: 对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李家洋,裴端卿,孙毅,徐华强,贺福初,汤富酬,邓宏魁,陈晔光,裴钢,种康等人入选; 对于神经科学领域:蒲慕明,龚启勇,鲁白,臧玉峰,李晓江等人入选; 对于生物化学领域:邓初夏,韩家淮,施一公,陈国强,张辰宇等人入选; 对于遗传学领域:朱健康,邓兴旺,杨焕明,张启发,金力,张国捷,张大兵,赵国屏,韩斌等人入选; 对于免疫学领域:管轶,高福,曹雪涛,董晨,姜世勃,田志刚,时玉舫,夏宁邵,秦成峰,魏海明等人入选; 对于医学领域:沈祖尧,陈力元,邓初夏,于君,管轶,高福,高玉堂,曹雪涛等人入选; 对于微生物学领域:袁国勇,肖立华,李兰娟,赵国屏,王福生,张政,黄晓军等人入选; 对于植物科学与农学领域:张福锁,朱永官,赵方杰,张建华,沈其荣,喻景权等人入选; 最后,由于时间比较匆忙,如有任何错误,可直接联系iNature编辑部,方便进一步更正。 本文内容转载自“ iNature”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mHWbI2L8jqb76vziqTQlA
  • 《research.com平台发布第四版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朱晓琳
    • 发布时间:2025-08-21
    •     World's Best Scientists 2025由Research.com平台发布,这是一个发布特定学科领域科学家/大学等排名的平台。Research.com平台并没有公布具体的介绍,根据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 的评述,Research.com 最初发布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学领域科学家的排名。2022年,它从 Guide2Research 更名为Research.com,并将范围扩展到其他领域。目前发布的是第四版2025年世界最佳科学家排名(World's Best Scientists 2025),分为26个细分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展示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每个学科展示全球前2000位的科学家的D指数、引用数和出版物数量。     该排名以 OpenAlex 和 CrossRef 等多个数据源截止 2024 年 11 月 27 日的数据为基础,基于学者的D-index(学科H-index)。D-index只考虑学者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内的论文与引用,剔除其跨领域成果。针对某学科,从相关文献中统计学者该领域内发表的论文及其对应引用,按照 H-index 逻辑得出“领域内” H-index 即 D-index。该排名确定的“领先科学家”(leading scientist),通常为其 D-index 超过各学科设定阈值的学者。 下文整理生物资源相关学科领域入选的中国学者。 在动物科学与兽医学领域,中国共有37位学者上榜,下图为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学者截图。 在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中国共有492位学者上榜,下图为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学者截图。 在遗传学领域,中国共有103位学者上榜,下图为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学者截图。 在生态学与进化科学领域,中国共有151位学者上榜,下图为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学者截图。 在免疫学领域,中国共有47位学者上榜,下图为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学者截图。 在医学领域,中国共有211位学者上榜,下图为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学者截图。 在微生物学领域,中国共有109位学者上榜,下图为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学者截图。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国共有72位学者上榜,下图为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学者截图。 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国共有135位学者上榜,下图为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学者截图。 在植物科学和农学领域,中国共有244位学者上榜,下图为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学者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