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池技术!Schottky结隐形太阳电池透明度达79%》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2
  • 以氧化铟锡(ITO)和二硫化钨(WS2)作为基底,日本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近乎隐形的太阳电池。ITO和WS2分别作为一个透明电极和一个光活性层。

    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称,这种光伏设备也被称为Schottky结太阳电池。这是一种金属和半导体之间的接口,进一步为电荷分离提供了必需的频带。这种太阳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是使用普通ITO电极的参考装置的1000倍。

    科学家们进一步指出,该电池的透明度达到了79%并补充表示:"我们还对太阳电池的大规模制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增加设备面积,使用大型WS2晶体和平行长电极进行简单的尺寸扩展也无法改善整个设备的总功率。"

    名为《用单层WS2制造近乎隐形的太阳电池》一文提及了新的电池技术。科学家们还表示,从基础到真正的工业化阶段,这些发现有助于研究使用过渡金属二氯化物的、近乎隐形的太阳电池。

    报告援引科学家们的话称:"一旦产生的载流子行进到相反的电极,就可以实现发电。”其中一个电极和半导体之间的功函数的差异分离了光生电子-空穴对。

    WS2是过渡金属二氯化物材料家族中的一员。在可见光范围内,WS2具有合适的带隙以及单位厚度最高的吸收系数,因此是近乎隐形的太阳电池的理想选择。ITO-WS2结是通过在石英基底上溅射ITO实现的,WS2单层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单独生长的。

    由于可为太阳能光伏创造许多新应用,近乎隐形的太阳电池的想法颇具吸引力,尤其是在建筑物上。太阳能可以超越屋顶,也可以进入侧面,尤其是没有任何阴影的南侧。

    据媒体了解,此前太阳能公司NewEnergyTechnologiesInc.研发了透明型太阳电池,并称批量生产这种“隐形”的太阳电池,因为该太阳电池透明度非常高,以至于即使将其安装在窗户表面,也不会影响玻璃的透光性。

    WS2是过渡金属二氯化物材料家族中的一员。在可见光范围内,WS2具有合适的带隙以及单位厚度最高的吸收系数,因此是近乎隐形的太阳电池的理想选择。ITO-WS2结是通过在石英基底上溅射ITO实现的,WS2单层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单独生长的。

    由于可为太阳能光伏创造许多新应用,近乎隐形的太阳电池的想法颇具吸引力,尤其是在建筑物上。太阳能可以超越屋顶,也可以进入侧面,尤其是没有任何阴影的南侧。

    据媒体了解,此前太阳能公司NewEnergyTechnologiesInc.研发了透明型太阳电池,并称批量生产这种“隐形”的太阳电池,因为该太阳电池透明度非常高,以至于即使将其安装在窗户表面,也不会影响玻璃的透光性。

    图片来源:网络

    去年,韩国研究人员也称找到了一种有效且廉价的方法,可以将太阳电池从不透明转变为透明。现有的透明太阳电池往往带有红色色调,效率也较低,但通过在晶体硅片上打直径约100μm 的孔(相当于一根头发丝大小),就能让光通过,无需对电池着色。将这些孔按一定策略分布在硅片上,人眼就无法“看到”它。这项研究发表在《焦耳》(Joule)杂志上。

    近几十年来,太阳能电池变得更便宜、更高效、更环保。然而,目前的太阳电池组件应用只限于排列在屋顶和偏远的太阳能电站,怎么更好地应用于人们生活之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比如,如果下一代太阳能组件能够被整合到窗户、建筑物甚至手机屏幕上会怎样呢?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05813.shtml
相关报告
  • 《砷化镓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新记录 28.9%!》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7-23
    •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专业砷化镓光伏制造商Alta Devices创下了28.9%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新记录并获得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认证。 Alta Devices一直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保持者。通过使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以及外延剥离技术,公司制造出可用于特殊用途的柔性轻型太阳能薄电池。 Alta Devices创始人之一、加州理工学院的Harry Atwater教授表示,“这类设备的新记录是一个里程碑,因为单结电池是典型的太阳能电池。Alta打破了自己创造的记录这个事实也很重要,因为还有许多团队一直在积极尝试打破这一纪录。” 据称,创下新记录的电池是首个使用“内部发光提取”技术开发的电池,Alta藉此创造了新纪录。发光提取是指内部光子从太阳能电池正面表面逃逸,电池背面发射降至最低以提高转换效率的技术。
  • 《25.6%!钙钛矿太阳电池最高效率刷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8-03
    • 8月1日,中国科学院官网发布一则报告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基于获得的高稳定性、光吸收扩展的钙钛矿材料,研制出认证效率为25.6%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目前公开发表的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世界最高效率。 图2. A、第三方权威机构美国Newport认证书,认证效率为25.6%,插图为认证效率曲线; B、有无稳定二次相PIRC器件放置的电流-电压曲线; C、有无稳定二次相PIRC器件在85oC加速老化下的稳定性。 原文如下: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高等优点。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钙钛矿单结电池效率已超过25%,基于钙钛矿的多结叠层电池效率已超过30%,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未来颇具应用潜力的光伏技术之一。 光电转换效率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指标之一,为实现高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常采用可与钙钛矿形成I型异质结能级结构的二次相碘化铅(PbI2)来阻挡载流子在多晶钙钛矿晶界或表面缺陷处复合。此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发现基于二次相PbI2的钙钛矿电池较难兼顾效率和稳定性(Advanced Materials,2017,29,1703852),原因在于PbI2二次相的存在或提供了钙钛矿分解以及离子移动通道,使钙钛矿材料以及电池器件长期稳定性较差,且易产生较大的电滞。因此,如何设计稳定的二次相,既能实现钝化钙钛矿缺陷,又能获得稳定的钙钛矿吸光材料,从而实现既高效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当前该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日,半导体所研究员游经碧带领团队发现,通过在钙钛矿材料中引入少量氯化铷(RbCl),可将常见的引起钙钛矿不稳定的二次相PbI2转化成为全新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PbI2)2RbCl(简称PIRC)(图1A、B)。 图1.A、具有PIRC二次相钙钛矿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B、有无PIRC的钙钛矿薄膜X射线衍射图谱(插图为局部放大图);C与D分别为有无PIRC的钙钛矿电导与温度关系图。 研究实现了85oC条件下钙钛矿材料热稳定性大幅度提升,同时钙钛矿材料的离子迁移势垒提高了3倍,离子迁移得到有效抑制(图1C、D)。 此外,研究发现通过抑制PbI2消除了钙钛矿/PbI2界面的强限域导致的能带变大问题,减小了钙钛矿材料的带隙,扩展了对太阳光吸收范围。基于获得的高稳定性、光吸收扩展的钙钛矿材料,该团队研制出认证效率为25.6%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图2A),为目前公开发表的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世界最高效率。 电池器件1000小时放置和85摄氏度加速老化分别保持初始效率的96%和80%(图2B、C)。该工作同时实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高光电转换效率和高稳定性,为钙钛矿电池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以Inactive (PbI2)2RbCl stabilizes perovskite films for efficient solar cells为题,发表在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相关人才计划、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国家相关人才计划、中南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中南大学、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武汉大学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