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量子自旋液体动力学行为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08-01
  •         量子自旋液体是存在于量子阻挫磁性材料中的一种新型物质形态,其新奇之处在于量子自旋液体中的可以衍生出带有拓扑性质的分数化元激发,这些元激发往往具有一些非同寻常的物理性质。然而,由于其强关联、非微扰的特征,目前理论上对这些拓扑元激发的动力学特性认识甚少。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万源副研究员、孟子杨副研究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邓友金教授、研究生黄春炯合作,结合大规模量子蒙特卡洛模拟和量子场论的分析,在量子自旋液体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上取得进展。

      他们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量子自旋冰中拓扑元激发的动力学行为。量子自旋冰(如图1所示)是一类典型的三维量子自旋液体,其中的拓扑元激发包含衍生光子(emergent photon) 和自旋子 (spinon)。衍生光子的物理性质类似于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光子,而自旋子则类似于电荷。他们运用大规模量子蒙特卡洛和随机解析延拓的方法首次直接、定量地刻画了一个模型自旋冰体系中这两类元激发的动力学特征(如图2所示)。在自旋激发谱函数这一实验可观测量中,衍生光子表现为无能隙的共振模式,而自旋子表现为有能隙且弥散的连续谱。这二者均直接证实了此前唯象场论的定性预言,而且可以直接和中子散射和核磁共振等实验结果进行直接对比。他们的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的结果,对目前正在快速发展之中的阻挫磁体和量子自旋液体、量子自旋冰等等领域的相关实验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工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20, 167202 (2018))。这项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300502、2016YFA0301604,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11421092、11574359、11625522、11674370, 中国科学院先导培育项目 XDPB083 的支持。量子蒙特卡洛模拟所需的大规模的并行计算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量子模拟科学中心和天津国家超算中心天河1号平台上完成,计算过程中得到了天津国家超算中心孟祥飞博士、赵洋工程师等人的有力配合,在此一并感谢。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在超冷费米气体非平衡动力学研究方面获进展》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8-20
    •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江开军研究团队在超冷费米气体非平衡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实验制备了球形幺正费米气体,发现了体系在自由飞行过程中的动力学演化满足标度不变性,并通过测量呼吸模式证明了体系具有SO(2,1)对称性。 幺正费米气体的s波散射长度趋近无穷大,为标度不变体系。当这种气体被装载到一个各向同性的偶极势阱时,体黏度和剪切黏度对体系自由膨胀过程的影响会消失,而体系展现出全方位的标度不变膨胀行为。同时,对势阱中的体系而言,其哈密顿量满足SO(2,1)李代数关系。这预示着体系拥有一些独特的集体激发模式。研究球形幺正费米气体的动力学行为对探讨强关联体系中的非平衡动力学演化较为重要,但在实验上制备这样的气体却颇有挑战性。 该研究利用两束椭圆激光来构建各向同性的光偶极阱。研究通过三透镜系统和PID控制系统对光阱的非球度进行调控,利用特定的梯度磁场来消除重力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借助磁场Feshbach共振技术,调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使体系进入幺正区域。在获取6Li原子简并费米气体后,研究利用光阱转移技术将费米气体转移到各向同性的光偶极阱中,并通过蒸发冷却获得超低温的球形幺正费米气体。 研究显示,在自由膨胀实验中,球形幺正费米气体展现出独特的标度不变性。这种性质不依赖方向和温度条件,亦是各向异性体系不具备的。测量发现,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内能和势能相等,这验证了幺正费米气体的维里定理。研究观察了体系的呼吸模式,发现了其振荡频率恰好为囚禁频率的两倍,且模式的衰减率低,这为体系具有SO(2,1)对称性提供了实验支持。研究测量了标度不变性被破坏时体系的自由膨胀行为,并在BEC-BCS渡越区间获得了连接化学势与原子密度的有效指数。实验结果与平均场理论计算定性一致。 该研究揭示了球形幺正费米气体的标度不变性,并对具有SO(2,1)对称性的三维超冷费米气体开展了实验研究,为研究具有共形不变性体系的非平衡动力学行为奠定了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被遴选为编辑推荐文章,以Scale Invariance of a Spherical Unitary Fermi Gas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等的支持。
  • 《中国科大在量子点-谐振腔杂化系统的动力学驱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量子信息科技
    • 编译者:于杰平
    • 发布时间:2023-10-12
    •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半导体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的动力学驱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教授和曹刚教授等人与马德里材料科学研究所西格蒙德·科勒(Sigmund Kohler)高级研究员以及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非色散耦合的受驱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发展并验证了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耦合强度和多量子比特系统的响应理论方法。研究成果以“Probing Two Driven Double Quantum Dots Strongly Coupled to a Cavity”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6月9日出版的国际物理知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pdf/10.1103/PhysRevLett.130.23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