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睿唯安:《2019最值得关注的药物预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 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19-05-09
  • 3月20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19最值得关注的药物预测》报告,该报告利用科睿唯安旗下Cortellis专业信息解决方案的数据,预测了7种可能在2019年上市并到2023年全年销售额将超过10亿美金的新药,主要集中在免疫和遗传紊乱两个疾病领域,包括: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类风湿性关节炎(R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以及花生过敏症。报告同时提出,在大型制药公司和专业制药公司的通力合作下,最值得关注的新药将会更多地面向市场潜力巨大的利基患者群体。报告还表明,这些新药将分别面临不同的市场竞争格局,从没有竞争对手的首创药物—针对花生过敏的AR-101,到只有1个强大竞争对手的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Zolgenzma,再到一上市就面临众多竞争者的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Upadacitinib,每种药物都存在各自的优劣势。

  • 原文来源: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40500
相关报告
  • 《【盘点】2020年3月最值得关注的新药审批!》

    • 来源专题:广东省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路线图信息服务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4-10
    • 2020年03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截至3月31日23时,全球累计确诊已超过80万例,国外累计确诊超过72万例、死亡超过3.5万例。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不仅对全球各国带来了经济上的重创,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各个行业。 在医药行业,新冠疫情已经导致众多临床试验暂停、新药审批推迟、药品短缺加剧等诸多问题。尽管困难重重,但各国药品监管机构仍在尽最大努力,确保新药审批工作的顺利向前推进。在本文中,生物谷医药版块小编对3月份以来非常值得关注的药品审批进行了梳理,分享给大家! 【1】艾滋病治疗革命,365天变12天!全球首个每月注射一次的完整长效方案Cabenuva获得批准! 本月,葛兰素史克与强生合作开发的HIV药物Cabenuva(cabotegravir/rilpivirine,CAB/RPV,卡博特韦/利匹韦林,缓释注射悬液)在加拿大获得全球首批,该药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每月一次、完整的长效方案,用于治疗已实现病毒学抑制(HIV RNA<50拷贝/毫升)的HIV-1成人感染者,取代其但前的抗逆转录病毒(ARV)方案。此外,Vocabria(cabotegravir,CAB,卡博特韦口服片)也已获得了批准,该药将联合Cabenuva进行短期使用。这些批准,是Cabenuva和Vocabria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第一个监管批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abenuva是全球第一个完整的、长效的HIV治疗方案,每月一次肌肉注射(IM)给药。该药的批准上市标志着一个重大里程碑,将为HIV治疗带来一场革命,将全年每天365天口服转变为每月注射一次全年仅需注射治疗12天。 Cabenuva由葛兰素史克的cabotegravir(CAB,卡博特韦)和强生的rilpivirine(RPV,利匹韦林)组成。其中,rilpivirine是一种长效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cabotegravir则是一种长效HIV-1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 除了每月一次给药方案之外,双方也正在开发每2个月给药一次方案。本月在波士顿举行的2020年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新感染(CRIO)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III期ATLAS-2M研究获得了成功:Cabenuva每2个月给药方案与每个月一次给药方案具有相同的疗效。患者偏好性调查显示,与每个月一次方案相比,患者更喜欢每2个月一次方案。研究期间,2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都非常高。 【2】肺癌重磅!阿斯利康Imfinzi(英飞凡)获美国FDA批准,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 本月,阿斯利康抗PD-L1疗法Imfinzi(英飞凡,通用名: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获美国FDA批准,联合标准护理(SoC)含铂化疗(依托泊苷+顺铂或卡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成人患者。SCLC是一种侵袭性、快速生长的癌症,尽管最初对含铂化疗有反应,但会很快复发和进展。此次批准,将为ES-SCLC患者提供一个重要的一线治疗方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Imfinzi是被证实与SoC含铂化疗(依托泊苷+顺铂或卡铂)联合治疗能提供显著生存益处的唯一一个PD-1/PD-L1免疫疗法。 该批准基于III期CASPIAN研究的结果。数据显示:与SoC化疗组相比,Imfinzi+SoC化疗组将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7%(HR=0.73,95%CI:0.591-0.909,p=0.0047)、总生存期显著延长(中位OS:13.0个月 vs 10.3个月)、18个月存活率大幅提高(33.9% vs 24.7%)。此外,在所有疗效终点方面,与SoC化疗组相比,Imfinzi+SoC化疗组均显示出治疗受益,包括:12个月时无进展生存率显著提高(PFS率:17.5% vs 4.7%)、12个月时确认的客观缓解率提高(ORR:67.9% vs 57.6%)、12个月时缓解持续(DOR)的患者比例提高(DOR:22.7% vs 6.3%)。该研究中,Imfinzi+SoC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先前研究一致。 基于该研究结果,Imfinzi是第一种在ES-SCLC患者中显示出生存受益和改善持久缓解的肿瘤免疫疗法。Imfinzi(英飞凡,度伐利尤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PD-L1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断PD-L1跟PD-1和CD80的结合,从而阻断肿瘤免疫逃逸并释放被抑制的免疫反应。 2019年12月,Imfinzi(英飞凡)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在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同步放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该药是中国内地首个获批用于III期肺癌治疗的PD-L1免疫抑制剂,标志着在中国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迎来免疫治疗新时代。 【3】全球首批!小野制药BTK抑制剂Velexbru获批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本月,小野制药BTK抑制剂Velexbru(tirabrutinib hydrochloride,80mg片剂)在日本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值得一提的是,Velexbru是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PCNSL的BTK抑制剂。 该批准基于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非对照I/II期研究(ONO-4059-02)的结果。该研究共入组了44例复发性或难治性PCNSL患者,评估了Velexbru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显示,在空腹服用每日一次480mg剂量Velexbru治疗的17例患者中,总缓解率为52.9%(n=9/17)。研究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血症各发生在11.8%(n=2/17)的患者中。 Velexbru的活性药物成分为tirabrutinib,该化合物由小野制药发现和开发,这是一种高度选择性、口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日本开发用于B细胞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治疗。B细胞受体(BCR)信号在B细胞淋巴细胞的存活、激活、增殖、成熟和分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BTK是BCR信号通路的重要调节因子,tirabrutinib通过抑制BTK发挥治疗作用。BTK是一种胞浆蛋白,在BCR受体激活后,受体下游Lyn、Fyn等激酶得到激活,进一步激活下游的BTK激酶,BTK激活后调节下游的多条信号。 PCNSL为B淋巴细胞来源的一种恶性神经性淋巴瘤,病变通常局限于脑、脊髓和(或)眼睛,很少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外扩散。PCNSL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因病变部位而异,包括局部神经病、神经精神症状、与颅内压升高相关的症状、癫痫、眼部症状、头痛、运动困难、颅神经病和神经根病。 【4】肺癌精准治疗!默克Tepmetko获批,全球首个治疗METex14跳跃改变NSCLC的口服MET抑制剂 本月,默克口服MET抑制剂Tepmetko(tepotinib)在日本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携带MET基因第14号外显子(METex14)跳跃改变的不可切除性、晚期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值得一提的是,Tepmetko是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携带MET基因改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口服MET抑制剂。 该批准基于正在进行的单臂II期VISION研究(NCT02864992)的数据。该研究共入组了99例携带METex14跳跃改变的NSCLC患者(包括15例日本患者)结果显示:根据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采用液体活检(LBx)或组织活检(TBx)检测证实为携带METex14跳跃改变的NSCLC患者中,Tepmetko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2.4%(95%CI:32.5,52.8);在LBx、TBx识别的患者中,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均为12.4个月(LBx识别的患者[95%CI:8.4个月,不可评估];TBx识别的患者[95%CI:9.7个月,不可评估])。对130例患者的安全性分析中,Tepmetko的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为外周水肿(53.8%)、恶心(23.8%)和腹泻(20.8%)。TRAE导致11例(8.5%)永久性停药。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确诊200万例,死亡170万例。目前,在多种类型癌症中,已发现了3种MET信号通路改变(包括METex14跳跃改变、MET扩增、MET蛋白过度表达),这与肿瘤的侵袭行为和不良的临床预后相关。据估计,MET信号通路改变发生在3-5%的NSCLC病例中。 tepotinib是默克内部发现的一种口服MET激酶抑制剂,可强效、高度选择性抑制由MET(基因)改变——包括METex14跳跃改变、MET扩增、MET蛋白过度表达——引起的致癌信号,具有改善携带这些特定MET改变的侵袭性肿瘤患者治疗预后的潜力。除了NSCLC之外,默克也正在积极评估tepotinib联合新疗法治疗其他肿瘤适应症。 【5】首个肝癌双重免疫疗法!百时美施贵宝Opdivo+Yervoy组合获美国FDA加速批准! 本月,美国FDA批准百时美施贵宝(BMS)抗PD-1疗法Opdivo(欧狄沃,通用名: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1mg/kg与抗CTLA-4疗法Yervoy(ipilimumab,易普利姆玛)3mg/kg免疫组合方案(O1Y3组合),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口服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值得一提的是,Opdivo+Yervoy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批准用于晚期HCC患者群体的双重免疫疗法。 Opdivo+Yervoy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一种双重免疫疗法,该疗法具有潜在的协同作用机制,通过靶向免疫系统中不同的调控元件,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肿瘤,其中Opdivo靶向阻断PD-1/PD-L1通路,Yervoy则靶向阻断CTLA-4。截至目前,Opdivo+Yervoy组合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4种类型的癌症(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 在全球范围内,肝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而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肝癌类型。尽管近年来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HCC仍然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癌症,需要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Opdivo+Yervoy(O1Y3)组合疗法将为先前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HCC提供一个新的双重免疫治疗方案,为患者群体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 该批准基于I/II期CheckMate-040研究中Opdivo+Yervoy组合治疗先前接受过索拉非尼的晚期HCC患者队列的数据。该队列数据显示,最小随访28个月,接受O1Y3组合方案治疗的患者:(1)客观缓解率(ORR)为31%(16/49;95%CI:20-48),其中完全缓解率(CR)为8%(4/49)、部分缓解率(PR)为24%(12/49);(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7.5个月(范围:4.6至30.5+),病情缓解的患者中,88%的患者缓解持续时间≥6个月、56%≥12个月、31%≥24个月。研究中,Opdivo+Yervoy组合表现出可接受的安全性,未产生新的安全信号。 【6】首个进行性间质性肺病(ILD)药物!勃林格多激酶激酶抑制剂Ofev获美国FDA批准第三个适应症! 本月,勃林格殷格翰Ofev(nintedanib,尼达尼布)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具有进行性表型的慢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病(ILD)患者。值得一提的是,Ofev是首个获批治疗进行性表型慢性纤维化ILD的药物,标志着该病治疗的一个重大里程碑,Ofev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第一个可帮助减缓肺功能下降的治疗方案 Ofev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ILD中参与肺纤维化的关键通路。此前,Ofev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以及减缓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率。此次最新批准,使Ofev可用于肺纤维化持续性恶化的慢性纤维化ILD患者。 该批准基于III期INBUILD研究的结果,这是在ILD患者群体中达到主要终点的首个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根据52周内对进行性表型纤维化ILD患者的用力呼气量(FVC)年下降率进行评估,在整个研究群体中,Ofev将肺功能下降减缓了57%。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腹泻,Ofev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发生率分别为66.9%和23.9%,Ofev安全性与之前的研究中一致。 【7】中国首个胃癌免疫肿瘤学药物!百时美施贵宝Opdivo(欧狄沃)在华获批第三个适应症! 本月,百时美施贵宝抗PD-1疗法Opdivo(欧狄沃,通用名: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性治疗方案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作为第一个在中国获批用于胃癌治疗的免疫肿瘤药物,Opdivo突破了中国胃癌治疗‘后线缺药’的僵局,将重振晚期胃癌治疗信心,具有里程碑意义。 Opdivo(欧狄沃)于2018年6月获批在中国上市,成为中国市场首个获批的免疫肿瘤(I-O)治疗药物。此次胃/胃食管交界腺癌适应症的批准,也是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之后,Opdivo(欧狄沃)在中国获批的第三个适应症。 该批准基于III期ATTRACTION-2研究的数据,这是全球首个启动的胃癌免疫肿瘤治疗III期临床试验。该研究结果首次明确了胃癌免疫治疗在东亚人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使Opdivo(欧狄沃)成为了首个且迄今唯一经III期临床研究证实能为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的PD-1抑制剂。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pdivo治疗组死亡风险降低38%(中位OS:5.26个月 vs 4.14个月;p<0.0001)、一年生存率翻倍达到27.3%(12个月生存率:27.3% vs 11.6%)。该试验中,Opdivo安全性与既往实体瘤临床试验报道一致。基于此项结果,欧狄沃成为了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晚期胃癌治疗的免疫肿瘤药物。 在中国,胃癌已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种,其发病与死亡数均占全球近50%。其中,死亡数占全球近一半的主要原因在于,约80%的中国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少且疗效存在局限。因此,帮助这部分患者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当前的首要目标。ATTRACTION-2研究结果证实,Opdivo用于胃癌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安全性良好,且这部分患者一旦获益,其中有61.3%患者的生存期可延长至两年以上。 【8】中国炎症性肠病新药!武田全球唯一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Entyvio(安吉优®)获批! 本周,武田具有全新机制的人源化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Entyvio(安吉优®,vedolizumab,注射用维得利珠单抗)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对传统治疗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应答不充分、失应答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成年患者。 Entyvio是目前炎症性肠病(IBD)领域唯一的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其临床数据表明能够快速起效,并实现长期持久的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同时安全性好,是欧美国际指南推荐的一线生物制剂。在中国,Entyvio被列入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获得加快审评。此外,2019年9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IBD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首个生物制剂头对头比较的临床研究VARSITY,这是一项针对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全球多中心的IIIb期研究。该研究显示,第52周的临床缓解和粘膜愈合,安吉优®(注射用维得利珠单抗)均显著优于阿达木单抗。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反复发作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IBD患者将达到150万人。目前用于治疗中重度炎症性肠病的方案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但患者治疗仍不达标。 Entyvio可与表达在记忆T淋巴细胞表面的α4β7整合素特异性结合,阻断α4β7整合素与粘膜地址素细胞粘附分子-1(MAdCAM-1)相互作用,抑制记忆T淋巴细胞迁移至肠道的炎症组织,从而减少肠道黏膜炎症,为IBD患者提供了精准肠道选择的全新治疗方案。 【9】中国肺癌靶向新药!豪森药业阿美乐®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全球第二个三代EGFR-TKI创新药! 本月,豪森药业自主研发1类创新药阿美乐®(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进展、且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肺癌的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患者中有超过40%是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于EGFR敏感突变患者,目前主要使用第一/二代EGFR-TKI靶向药物治疗,较传统化疗优势明显,但约1年后会出现耐药和疾病进展,其中超过半数是T790M突变所导致。 阿美乐®(甲磺酸阿美替尼片)是继阿斯利康Tagrisso(泰瑞沙,奥西替尼)之后的全球第二个三代EGFR-TKI创新药,也是全球首个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超过1年(二线使用)的三代EGFR-TKI。阿美乐®的获批上市,给临床医生提供强效、安全和可及的新型选择,为更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带来长期、高质量生存的希望。 在注册临床研究中,阿美乐®(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单药治疗显示出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对脑转移有效,临床优势明显:(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12.3月,是目前最佳的三代EGFR-TKI二线获益;(2)客观缓解率(ORR)达68.9%;(3)疾病控制率(DCR)达93.4%;(4)有效控制脑部病灶,脑转移患者ORR达61.5%。 【10】中国首个CAR-T疗法!复星凯特FKC876(益基利仑赛注射液)上市申请被纳入优先审评! 本月,复星凯特CAR-T细胞治疗产品益基利仑赛注射液(拟定)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型、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淋巴瘤转化的DLBCL。 值得一提的是,FKC876是复星凯特在中国推进商业化的第一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也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迄今为止正式受理上市申请的第一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作为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手段,FKC876能够为中国接受了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和机会。 CAR-T免疫细胞治疗是通过基因工程修饰患者自体T细胞,以表达靶向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分子,由激活的T细胞介导杀伤肿瘤细胞。FKC876靶向的是B细胞特异抗原CD19。 益基利仑赛注射液(拟定),代号FKC876,是复星凯特从Kite Pharma引进YESCARTA® (Axicabtagene Ciloleucel)技术、并获授权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的靶向CD19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YESCARTA®已于2017年10月18日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型、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淋巴瘤转化的DLBCL,是美国FDA批准的首款针对特定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细胞药物。2018年8月27日,YESCARTA成为欧洲第一批获批上市应用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 复星凯特CEO王立群博士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益基利仑赛注射液作为中国第一个获得上市申请受理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被纳入了优先审评,感谢国家监管部门为鼓励药品创新而实行的优先审评审批制度,以及对益基利仑赛注射液创新治疗手段和优势的初步认可,希望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审评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和指导,益基利仑赛注射液能够有机会尽早让中国淋巴瘤患者获益。”。(生物谷Bioon.com) 原文出处:生物谷
  • 《《自然》预测2021年最值得关注科学大事件》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20-12-25
    • 日月光华,年岁更迭,转眼又将是一个年轮。回顾过去,科技创新发展照亮前行的路;展望未来,世界于我们仍充满未知数。百舸争流,奋楫向前,科学探索永不止步。 在下一年的科技日程表上,有哪些科学上的“大事情”最值得我们关注呢?以下是近日英国《自然》网站发表的预测。 1.明年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年 2021年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明确表示,他将采取行动应对全球变暖,包括重回《巴黎协定》等计划。 全球气候谈判的关键节点或将是推迟到明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各国将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新一轮承诺——这是自2015年签署《巴黎协定》以来的第一次。届时,各国将展现气候治理雄心。欧盟和中国分别计划在2050年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美国的“碳中和”目标也令科学家们拭目以待。 2.新冠疫苗效果会更加明朗 2020年,首批获准用于对抗新冠肺炎的疫苗推出,而几种新疫苗的有效性将在2021年初变得更加明朗。 美国Novavax制药公司和强生公司开发的疫苗第三阶段临床试验结果备受期待。因为该疫苗可能比美国辉瑞与德国BioNTech合作研发的疫苗以及美国Moderna生产的基于RNA的疫苗更容易分发,后者已经反馈了第三阶段试验结果,但该疫苗必须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储存。 Novavax在英国和美国启动了两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将于2021年初公布。强生正在测试其单剂接种方式的疫苗;相比之下,辉瑞和Moderna的疫苗接种需要两剂。 3.论文开放获取“S计划”将推倒“付费墙” 2021年,随着由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研究资助者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学术论文开放获取“S计划”将取得成效,所有人的目光都将集中在科学出版上。 包括英国伦敦的惠康、美国西雅图的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以及荷兰科学研究组织等在内的20多个组织将从1月份开始规定,他们资助的研究工作发表的学术论文可以被立即免费阅读。这可能意味着期刊订阅的终结,并允许任何人免费阅读科学文献。 4.胚胎论坛“14天规则”会不会更新? 干细胞科学家迫切期待着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ISSCR)的最新研究指南。ISSCR上一次发布干细胞研究与转化应用指南是在4年前,该指南建议人类胚胎发育体外培养的时间不要超过14天。 新指南将包括对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人类“类胚胎结构”的研究提供指导,可能打破胚胎伦理学中的“14天规则”——要求人体胚胎研究必须在受精后的14天内结束。更新这一限制会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么多早孕以流产告终。 5.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进入“决胜时刻” 美国监管机构将决定名为aducanumab的第一种被报道可减缓阿尔兹海默病进展的药物是否能作为治疗手段使用。该药物由美国渤健制药公司生产,是一种单抗药物,可以与一种名为淀粉样蛋白的粘性脑蛋白结合。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淀粉样蛋白可能是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诱因。 有关这种药物有效的证据好坏参半。两项第三阶段临床试验提供的结果相互矛盾。这意味着药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迄今为止,唯一被批准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的是记忆丧失等认知症状,而不是减缓疾病的进展。 6.2021,火星要变得更热闹了! 2021年,中国雄心勃勃的空间科学议程将继续下去。“天问一号”探测器或于明年2月降落火星,带着包括相机、雷达和粒子分析仪在内的13台仪器踏上寻找水和生命迹象之旅。这将是中国首次探索这颗红色星球,也将通过一次发射就实现火星环绕、火星表面降落和巡视探测的三个任务,正所谓“一石三鸟”。 此外,来自阿联酋和美国的飞船大约也会在同一时间抵达火星。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任务)。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7.翘首以盼!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发射升空 2021年10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耗资88亿美元开发的“有史以来最大、最强、最复杂的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发射升空。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1990年发射升空,为天文学带来革命性的转变,自那以来它已进行了超过130万次观测。而韦伯望远镜将试图复制哈勃望远镜的传奇,将覆盖比哈勃太空望远镜更多的波长,使科学家能够更深入地观察宇宙。 8.脉冲星将助力探测引力波 射电天文学家可能即将展示一种利用脉冲星作为信标来探测引力波的新方法。 各星系围绕其中心超大质量黑洞旋转,而当一对黑洞相互靠近围绕彼此进行“双人舞”时,会产生长波。通过对来自这些脉冲星的信号进行精确计时,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小组试图探测因此而可能产生的引力波。 9.英国“脱欧”带来未知数 欧盟和英国仍试图在英国“脱欧”过渡期结束之日(12月31日)前就贸易协议进行谈判。 无论是否达成协议,英国“脱欧”都会给科研经费和许多其他问题带来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持续到2021年。   从微小细胞到茫茫宇宙,从疾病治疗到学术共享,探索未知、造福人类一直是科学的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