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锂占全球储量六成 大容量电池制造将要提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4
  • 到2025年,青海省碳酸锂生产规模达到每年17万吨,锂电池电芯产能达到每年60Gwh。其中,动力电池产能达到每年25Gwh、3C及储能电池产能达到每年35Gwh。

      青海盐湖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兴起,锂资源开发开始备受关注,而青海盐湖锂资源占到世界储备量的60%以上,面对这一优势资源,青海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锂路”?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促进青海省锂电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出了答案。

      青海锂占全球储量六成

      据2017年9月19日发布的《青海锂产业专利导航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已查明的锂资源储量为3400万吨,青海盐湖锂资源占全球锂储量的60%以上。

      那么,如何利用锂资源,如何发展锂资源产业链也成了我省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此,我省将在国家战略指引下,结合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规模、3C产品以及储能应用市场需求,加大锂电产业链新工艺、新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完善以盐湖高效提锂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体系,加速构建上下游产能匹配、产业配套齐全的锂电全产业链。

      到2025年,青海省碳酸锂生产规模达到每年17万吨,锂电池电芯产能达到每年60Gwh。其中,动力电池产能达到每年25Gwh、3C及储能电池产能达到每年35Gwh。

      据介绍,根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青海行动方案》《青海省新材料产业2025发展规划》要求,为推动青海盐湖资源合理有序开发,促进锂电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我省将立足盐湖锂资源优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依托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有序推进青海锂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锂资源集约开发和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一体的产业基地,以此“叩开”新材料产业的大门。

      大容量电池制造将要提速

      怎么才能完成我省制定的2025年目标?指导意见提出,首先要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资源利用,在现有盐湖提锂技术基础上,重点研究完善离心萃取法、箱式萃取法、膜吸附法等盐湖提锂工艺,突破盐湖高镁锂比限制,提升锂的综合收率。加强富锂盐湖中老卤提锂基础工艺研究及产业化技术研发,以及深层卤水提锂工艺与其他元素协同开发技术研究,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盐湖提锂及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同时,加强技术改造,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我省锂电及配套产业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水平。围绕绿色、品种、质量、效益和安全生产,根据不同盐湖资源特点,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对现有碳酸锂盐田及碳酸锂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力度,将碳酸锂综合收率提高到50%以上、大幅提升电子级碳酸锂产品等级品率。加大对现有正负极材料、电芯生产装置和工艺的技术研发改造力度,重点突破锂电池生产成本、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充放电次数等技术“瓶颈”。强化锂电产业绿色安全技术应用及改造,推广废旧锂电池回收及利用,促进清洁生产。

      此外,超前谋划项目,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镍酸锂、钴酸锂、锰酸锂及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渗碳负极材料、正负极材料纳米化、大容量电池制造工艺、智能电池管理系统、锂电池高效梯次回收利用等核心工艺技术研究。提前开展锂在其他领域应用的前瞻性技术研究。其中,锂合金重点发展锂、铝、镁二元合金和三元合金;无机盐重点发展电子级碳酸锂,氯化锂、溴化锂、锂6、锂7、硫酸锂、氢氧化锂等精细化工产品,着力提升盐湖资源高值化利用水平。

      青海要做全国锂电“领头羊”

      据了解,我省还将完善标准体系,推进储能应用,加大适应新能源电站应用的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体系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研发。积极开展储能电池在新能源储能应用标准体系的研究,确定储能标准体系层次划分,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储能标准体系。

      同时,建立研发平台,提供发展动力,加快建立青海省锂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使其成为全国锂电技术研发的“领头羊”,成立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青海分中心,为实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每公斤300瓦时、系统成本降至每瓦时1元以下等指标,推动我省形成上下游产能匹配的完整锂电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

      我省将为锂产业资金铺路

      锂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据悉,为实现我省2025年目标,全省各部门将提供全方位保障措施,对全省锂电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由省新能源新材料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为促进行业内良性发展,研究建立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共同参与的卤水定价机制。围绕提高锂的全流程回收率,优化提高技术标准,完善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锂资源开发技术准入条件。支持配备储能装置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站项目优先用地、优先并网。

      同时,用好财政资金和税费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大力推进碳酸锂在我省就地加工转化。发挥市场价格对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引导作用,按照“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原则,科学设计和完善生态补偿价格和收费机制,对碳酸锂产品出省的企业,相应提高生态补偿费征收标准,并且该企业不再享受省级财政资金补助和省内其他优惠政策。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指导符合条件的锂电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和再融资;支持企业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升级、产业链重点项目等提供创新型金融服务。

      发挥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撬动作用,在青海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研究设立锂电产业发展子基金,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锂电产业创新发展。

      此外,我省还将大力培养本土人才,依托国家和省上各类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集聚、培养、吸引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强化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课程设置,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省内人才培育力度,着力打造本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个坚持”增加锂产业发展后劲

      发展固然重要,而可持续发展则更加重要。为此,我省为锂产业发展制定了四个坚持的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突出创新前瞻性、先导性和引领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形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互促进、相互衔接的创新链。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循环发展,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强化锂电产业在研发、制备、使用和回收全过程的生态保护。积极推进盐湖钾、钠、镁、锂、硼等资源协同提取和高效利用,延长盐湖服务年限,降低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坚持合理有序,实现持续发展,结合锂资源状况、产业现状、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等因素,统筹安排锂资源储备和研发,科学规划锂电产业发展规模及速度,实现盐湖锂资源有序开发和循环利用。

      坚持政策引导,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盐湖锂资源开发的技术准入门槛,提升碳酸锂在青海省内就地加工转化能力,推动优势资源向产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 原文来源:http://www.cnmn.com.cn/ShowNews1.aspx?id=391485
相关报告
  • 《占全世界锂资源储量一半 智利将打开电池储能的大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05
    • 智利拥有1030万吨锂储量,其中大部分位于其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该地区拥有地球上最高的太阳辐射,因此也就拥有完美的太阳能发电条件。光伏市场的发展顺带储能系统的实施,将使智利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崛起。那么在智利,电池储能系统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 智利在可再生能源和碳中和方面有着雄心壮志。2017年末,总统候选人(现任国家元首)皮涅拉在竞选活动中承诺,要用100%的清洁能源为国家电网供电。今年6月,他又承诺让智利成为第一个碳中和的发展中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智利的政府、企业部门都在可再生能源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到2018年12月,该国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结构的18%,比先前设定的2025年达到20%的目标仅低了两个百分点,可以说是大大提前了清洁能源发展进程。其实到目前为止,抽水蓄能还是这个国家最普遍的储能方式,也是全世界占比最大的储能方式,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需要安装更可靠的储能系统。已知,智利的大部分可再生能源源于太阳能和风能,这两种能源都显然存在间歇性,这使得频率调节、平衡发电和需求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需要利用到更有效的储能系统。意识到这一点,智利开始实施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以在可再生能源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更有效地管理其能源储备。目前,几个关于储能的项目已经在运行了。一家名为AES Gener的能源公司决定在智利也是整个拉丁美洲地区开发第一个电池储能系统项目,如今,这家公司已经在阿塔卡马沙漠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区安装了三个储能系统,容量共为52MW/13MWh,其中两座位于科克伦(Coane)和安加莫斯(Angamos)发电厂旁边(各20 MW),第三座位于安第斯变电站(12 MW)。 智利大学的一名专家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基于锂电池的储能系统可以帮助减轻这些资源固有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确保目前的国家系统平稳过渡到高水平的非常规可再生能源系统。智利北部富含两种对发展清洁能源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锂和阳光。阿塔卡马(Atacama)盐滩海拔2305 m,占地近3000km2,是继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沼(10582 km2)和阿根廷的大盐滩(6000 km2)之后的世界上第三大盐湖。仅该区域就占世界锂储量的25 %,且事实上,智利共拥有全球一半的锂储量,该国也是全球最大的两个锂出口国之一,年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锂金属一直被用于制造电池,但直到本世纪初,它才开始被用于能源领域。智利第一个实施的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使用的是国产锂,这将提升该国作为金属生产国的地位。智利锂离子电池的大部分利用价值与可再生资源有关,因为锂是储能系统的主要组件,因此作为锂的生产国,智利也有着良好的贸易前景,使该国能够形成储能价值链的一部分。
  • 《研究人员用钠代替电池中的锂 或制成更便宜容量更大的钠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19
    • 据外媒报道,莫斯科国立科技大学(NUST MISIS)、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和德国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研究中心(Helmholtz-Zentrum Dresden-Rossendorf)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小组发现,用钠(Na)代替锂(Li)以特殊方式“堆叠”,可用于电池生产。钠电池比现有的锂电池更便宜,而且容量相当,甚至更大。 锂离子电池在现代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且无处不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各种交通工具以及宇宙飞船都会搭载锂离子电池。1991年,锂离子电池进入市场,其发明者还因此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家。但是,同时锂又是一种很昂贵的碱金属,其储量在全球范围内有限。目前,还没有发现跟锂离子电池效率相当的替代品。由于锂是最轻的化学元素之一,因此很难找到可以替代它的金属,以制造大容量的电池。 但是,由Arkadiy Krashennikov教授领导的来自莫斯科国立科技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和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团队找到了一种替代品。他们发现,如果电池样品内的原子以某种方式进行“堆叠”,那么除锂之外的其他碱金属也会表现出高能量密度。最有前景的锂替代品就是钠,因为与锂离子电池中传统石墨阳极相比,在石墨夹层中双层排列的钠原子也表现出与其相当的容量,约为335 mA*h/g,锂为372 mA*h/g。而且,钠的处理更丰富,因而也更便宜,更容易获取。 堆叠原子的特殊方式实际上就是将一个原子放置在另一个原子上面,此种结构通过在高压下,将原子从一块金属处转移到两块石墨之间的空间而形成,模拟了电池的充电过程。最终,看起来与三明治很像,由一层碳、两层碱金属以及另一层碳构成。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的模拟测试表明,锂原子与石墨烯的结合能力更强,但是增加锂层会导致电池稳定性下降。但是,钠的情况恰好相反。随着钠层数量的增加,结构的稳定性也增加了。” 该研究小组的下一步是打造一个实验电池样本,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如果成功,则将制成比锂离子电池成本更低、容量相当甚至更大的新一代钠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