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南极冰架深处,海洋生物的数量比预期的要多。
尽管冰架占地近160万平方公里,但它却是地球上最不为人知的地方之一。虽然,人们已经在这些长期处于黑暗、寒冷和静止的栖息地中发现了生命,但很少采集到生物。2018年,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阿尔弗雷德·魏格讷极地与海洋研究所(AWI)研究人员利用热水,在韦德尔海东南部环境恶劣且极冷的诺伊迈尔三号站附近的埃克斯特伦冰架上钻了两个孔,收集到的海底生物数量出乎意料。
研究小组在这两个采样点都发现了比目前所有南极亚冰架研究中命名的物种总数还要多的物种,共发现49属77种底栖悬浮物。这些苔藓动物并不包括新的或专门的深水物种,而是像以前的“拉森A”和“拉森B”冰架一样,包括开放的威德尔海大陆架的典型物种。尽管那里的黑暗已经持续了至少几千年,但在离冰架边缘700公里远的地方也观察到了生命。由此可见,目前人们对冰架下生命的丰度和数量是非常不成熟的。
此外,这项研究还解释了极端寒冷黑暗的环境下,底栖动物如何在缺乏栖息地的原位初级生产力(如光能异样藻类微生物)的环境中生存。为了维持长期生存所需动力,外海充足的浮游植物定期通过平流层搬运到冰架之下,或者定期从生产力更高的地区输入,保障了冰架底栖生物生命所需的营养。这项研究还可能为揭示冰期尤其是末次盛冰期大陆架丰富的原地生物得以幸免存活提供新的思路。末次盛冰期冰架与大陆之前形成的冰隙使浮游植物的生产发生了短暂的变化,通过平流层传输,维持了次冰架底栖生物的生存。
迄今为止,至少在南极冰架下发现了13个门(资料S1A)。主要消费者的多样性表明,亚冰架栖息地比以前认为的更适宜居住。四种Cellaria incula、Cellarinella margaritae、Cellarinella nuttti和Cellarinella roickae的片段显示完整的生长增量。它们的生长幅度与南极洲其他地区的同的年度生长幅度相似。研究人员表示,另一个发现是他们通过碳稳定同位素测定了这些物种生命线的长度,表明这些动物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5800年前。因此,尽管生活在离最近的开阔水域3-9公里的地方,但在冰架下,这些生命绿洲可能已经连续存在了近6000年。目前关于冰架下生命生存理论表明,当远离开阔水域和阳光时,所有生命的数量都会减少。过去的研究在这些栖息地发现了一些小型移动食腐动物和捕食者,如鱼类、蠕虫、水母或磷虾。但冰层下依赖于上层食物供应的滤食性生物预计将成为首批消失的生物之一。研究人员强调,严峻的气候变化和冰架融化瓦解,使得研究和保护这些特殊环境下的生态系统迫在眉睫。(张灿影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