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直驱型漂浮式风电机组10日下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0
  • 中国华能10日宣布,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下线,单机功率17兆瓦,标志着中国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本次下线的中国华能—东方电气17兆瓦直驱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为262米,风轮扫风面积约53000平方米,相当于7.5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轮毂中心高度约152米,相当于50层居民楼高度。时间可利用率达到99%以上,同时可应对超24米超高海浪,抵御17级超强台风。

    这一机组由中国华能牵头,联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共同研制,首次采用国产化大直径主轴轴承,叶片、发电机、变流器、变压器等关键部件也全部实现国产化。研发团队还成功突破漂浮式风电系统耦合仿真技术及高保真模型试验技术,攻克了叶片、低速永磁直驱电机高精度制造与装配工艺难题。

    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海上风电部主任刘鑫说,该机组通过引入智能传感系统,实现了漂浮式系统整体的全局稳定控制,使得机组可适应复杂多变的深远海海洋环境,可适用于50米以上水深海域风能资源开发。

    这一机组单机年输出清洁电能可达6800万度,能满足约4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下一步将在广东阳江海域进行示范验证。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shortnews/49783.html
相关报告
  • 《18MW!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传动链关键部件下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05
    • 12月3日,全球最大的18MW海上风电机组传动链关键部件,19MW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顺利完成总装及并网调试,即将发运中国海装山东东营海装风电装配产业园基地进行整机传动链组装。该型机组功率18MW,发电机额定输出功率19MW,实现了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效率和性能的新突破,刷新了全球最大单机容量的新纪录。当下的中船电气,已阔步迈向20MW级大型化风机领域。 集“系统集成度高、功率密度高、运行可靠性高”等优势为一体的19MW海上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是继8MW集成式半直驱、10MW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之后中船电气自主研制的又一跨越式明星产品,标志着我公司超大型高功率密度集成型海上风电产品迅速进入到万千瓦级的升级迭代,并逐步走向大功率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行列的最前沿。 从2022年开始,海上风电走向全面平价,机组大型化和规模化开发被视为海上度电成本降低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一款集经济性、可靠性于一体的新型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研制任务迫在眉睫。“超大、轻量、高效、可靠”的19MW半直驱风电产品的试制任务在世界上尚无先例,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攻克了多项难题。 在研发过程中,为了实现产品的高功率密度和轻量化,解决电机体积小、换热面积小、散热难度大的技术难点,同时降低大功率电机带来的附加交流损耗大的影响,研发团队对发电机散热方式、散热路径、损耗分布、冷却系统、换热效率等进行了多目标拓扑优化,实现了大型高功率密度发电机的高效冷却。 在制造过程中,研发团队连同一线生产集聚力量进行试制攻关,通过创新思维共同解决了大功率定子绕组嵌线、大尺寸磁极装配、大直径转子动平衡、大功率定转子卧式组合装配等一系列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超大型发电机性能测试方面,积极与用户及变流器友商协同解决了多套绕组永磁发电机单机负载试验的技术难题,这一解决方案为国内首创。 19MW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一步步由图纸变为现实,最终实现所有部件100%国产化,所有技术100%自主可控。该项目的成功试制,使公司掌握了20MW级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产品的开发、制造及试验能力,为后续布局深远海风电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未来超大型风电产品批产具有重大意义。
  • 《直面超强台风“摩羯”挑战!全球最大漂浮式风机、全球最大海上风机展现卓越抗台风性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9
    • 9月6日下午,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超强台风级)在海南文昌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62m/s),成为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 超强台风“摩羯”移动路径横扫海南、广东、广西等区域,我国南海在运的风电机组均直接或间接受到台风影响。在台风中,包括全球最大漂浮式风机“明阳天成号”(MySE16.6T-180)、 全球最大海上风机MySE18.X-20MW机组、国内首台“双百”漂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MySE7.25-158)、国内首个漂浮式风电平台“三峡引领号”(MySE5.5-155)、全球首台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等在内的超1700台明阳风机直面“摩羯”挑战,展现出卓越的抗台风性能。 同时,全球首个装机容量超三百万千瓦的海上风场——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43台在运风机成功抵御了超强台风的冲击,9月5日0时至9月7日9时发电量超1088万千瓦时,再次证明了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领先力与可靠性,将“台风区”变为“富矿区”。 创新引领,漂浮式风机彰显卓越“抗风力” 在广东阳江,由明阳智能研制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和“三峡引领号”机组表现出了卓越的抗台风能力。 “明阳天成号”以真本领应对了极端天气的挑战。为确保风机的稳定和安全,“明阳天成号”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360°的台风载荷。“明阳天成号”采用了单点系泊系统,在锚链的牵引以及翼型塔筒提供的气动升力作用下,它能够根据台风的方向进行自适应的偏航调整——台风吹向哪,“明阳天成号”就转向哪,让风轮始终正对来风方向。 其单点系泊方案使支撑结构极限载荷降低40%,从而提高了风机在台风天气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对“明阳天成号”在台风过程中各种极限工况下运动响应监测数据分析评估,“明阳天成号”在台风中的运动响应与设计吻合,满足设计要求。台风期间,机舱加速度稳定在0.13g以内。 “三峡引领号”在本次台风期间直面最高瞬时风速达40m/s。该平台搭载的MySE5.5-155风机在设计阶段就注入了抗台风基因。在机组研发过程中,基于南海台风、极端海浪等恶劣环境的考虑,明阳智能进行深入研究和定制化设计,选用了50年一遇的极端风浪流工况设计,最高可抵抗17级台风。自2021年投运至今,“三峡引领号”又一次成功抵御了极端天气的冲击,再次证明了明阳智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实力与产品可靠性。 逐浪蓝海,超1700台风机安全稳定运行 今年8月下旬,在海南临高完成吊装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MySE18.X-20MW也是“摩羯”台风的主要途径之地。该款机组曾获评Windpower Monthly 杂志“2023年全球最佳海上机组金奖”,其采用柔性功率设计,最大功率可达20MW。MySE18.X-20MW依托于明阳智能2600多台抗台风机组运行经验,采用主动抗台风技术,在此次极端天气状况中“安然无恙”。 此次台风过境,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沿海风电场均受到影响。据统计,有51个海陆风电场的1735台明阳风机直面台风挑战,抗台风表现优异。 9月6日下午13时40分前后,广东湛江徐闻北海上风电场47台明阳抗台风海上风电机组迎来的最大瞬时风速达到了76m/s——相当于17级以上的风力强度。 台风过境期间,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监测到最大瞬时风速达到49m/s,相当于15级以上风力强度。该风电场表现出了优异的抗台风性能,9月5日0时至9月7日9时发电量超1088万千瓦时。 位于此次台风风圈中的“明渔一号”也平稳地屹立在台风中。它采用50年一遇的设计环境条件,综合考虑海洋工程、渔业养殖等多专业设计理念,对网箱结构及网衣系统进行合理加强设计,并减少台风工况下的养殖容积损失,有效保障了装备的安全和养殖鱼的安全,最高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影响。 知难而进,深耕风电开发“无人区” 中国大部分沿海地区都处在台风区域,明阳智能知难而进,将台风“无人区”变为了风电开发的“富集地”。明阳智能创新把抗台风智能化与AI相结合,针对不同地区、风场、机位,配置个性化的抗台风控制策略,使其可进行智能逻辑判断,主动应对台风侵袭。同时,通过实时监测台风未来登陆区域的风向、平均风速、极大风速、气压、距风电场距离等预判数据,为制定抗台风策略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明阳智能的抗台风历史还要从广东湛江说起。2007年,明阳智能研制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1.5兆瓦风电机组在湛江徐闻投运。此后,明阳智能持续领航抗台风风机发展。 2016年,MySE3.0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机在珠海桂山海上示范风电场投运,次年即经历17级强台风“天鸽”的正面冲击,在68.5m/s的极限风速考验下依然可靠稳定运行;2021年,由明阳智能研发设计的全球首台抗台风漂浮式风机“三峡引领号”成功并网;2023年,“海油观澜号”开启了水深超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的捕风、抗台风征程;2024年9月,全球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风机“明阳天成号”直面超强台风“摩羯”的挑战。 抗台风十七载,明阳智能现已自主攻克多项台风区海上风电的世界级难题,并实现全球抗台风风电技术引领,成为行业内掌握台风风场实际运行数据最多的企业,也是抗台风风机中的“第一品牌”。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600台明阳风机在台风区域运行,这些风机先后经历了数十场不同等级的台风,最大台风等级达到18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