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和新发易感性疾病:经验教训和前进方向]。》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12-01
  • 非洲与东南亚一带是新发和流行的易感染疾病和大城市生物安全威胁情景的集中地,在易受流行病和新发易感染疾病的人群中大规模流动和不愿再加上卫生系统薄弱使疾病预警由于临床和公共卫生原因,特别是对于那些导致高死亡率或高发病率或流行的病毒,调查各种新兴病毒对精液的病毒检测和持久性的调查非常有用。迫切需要安全治疗具有高致病性的传染病患者,这不仅是为了防止感染从患者传播到医护人员,而且还包括在认为适当的情况下提供相对侵入性的器官支持,而不会给工作人员带来额外的风险。挑战,流行期间进行研究的必要性s是不可避免的,候选产品必须继续经过严格的测试。应对复杂的人道主义危机和社区不信任的准备工作是应对新出现的严重传染病暴发的基石,并加强了公共卫生应对基础设施和紧急情况下的紧急暴发系统危险地区。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784255
相关报告
  • 《COVID-19爆发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02
    • 2月26日,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发表综述“The epidem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重点梳理了COVID-19的症状、流行病学、传播方式、发病机制、系统发育分析和控制疾病传播的方向。 文章指出:(1)COVID-19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烧、咳嗽、疲劳,而其他症状包括生痰、头痛、咯血、腹泻、呼吸困难和淋巴细胞减少;(2)临床结果显示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升高、呼吸异常、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3)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的飞沫,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母婴之间可以进行传播;(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OVID-19属于β冠状病毒属,可感染人类、蝙蝠和野生动物;(5)对易感人群如儿童、医护工作者和老年人,应予以重视,注意公共场所的消毒和病毒的处理。
  • 《全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经验教训和未来发展方向》

    • 来源专题:心血管疾病防治
    • 编译者:jiafw
    • 发布时间:2018-12-17
    • 全生物可吸收支架(BRS)被设计以克服金属药物洗脱支架的局限性,金属药物洗脱支架永久地固定在血管壁,因而阻止了正常的冠状动脉血管舒张、排除旁路移植并且可引起长期的异物排斥反应。虽然多种支架已经或正在开发中,但是可吸收的全生物血管支架(BVS)是FDA批准的第一个装置,并且被广泛认为可以实现介入心脏病学家的临时支架梦想,当工作完成后它将消失,并且不会妨碍进一步的治疗选择。尽管早期的小型研究甚至大型随机试验显示,随访1年后收获有益结局,但长期结果令人失望,器械血栓形成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增加。由于需求低,全生物血管支架退出市场。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全生物血管支架的临床前和临床数据,以了解这些装置的血管生物反应如何不同于金属药物洗脱支架的生物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如何转化为临床结果。我们还讨论了下一代全生物血管支架,并概述了使用这些装置改善长期结局所需要进行的改进,以便它们最终成为有症状的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可行性选择。